雾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308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雾化设备,包括:外壳,开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一出雾孔和第二出雾孔,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与第一进气孔连通,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二进气孔连通;第一雾化器具有第一雾化通道,第一雾化通道与第一出雾孔和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第二雾化器具有第二雾化通道,第二雾化通道与第二出雾孔和第二进气通道连通;吸嘴组件,与外壳转动配合,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吸嘴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出雾通道与第一出雾孔连通,密封部封堵第二出雾孔;吸嘴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雾通道与第二出雾孔连通,密封部封堵第一出雾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转动吸嘴组件或外壳切换雾化设备的口味,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市面上出现了双口味的雾化设备,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两个不同口味的雾化器,并将吸嘴与壳体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需要切换口味时,将吸嘴从主体上拆下,调整吸嘴的安装角度,使吸嘴的出雾通道与所需口味的雾化器对准后,再将吸嘴与壳体连接。然而,此种切换方式操作比较繁琐,用户使用不便。而且,现有技术中,只设置一个进气通道分别与两个雾化器连通,增加了雾化设备内部气流通道的复杂性,容易出现气体流动不稳定的情况,难以保证雾化设备的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雾化设备切换口味的操作方式复杂,且难以保证雾化设备的雾化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雾化设备包括:

3、外壳,开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一出雾孔和第二出雾孔,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设有活动孔,所述吸嘴组件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凸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活动孔内,并可在所述活动孔内绕所述活动孔的轴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活动孔的径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包括吸嘴和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吸嘴的内壁与所述外壳之间,且随所述吸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弹性密封件具有所述密封部和第一出雾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设有活动孔,所述吸嘴组件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凸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活动孔内,并可在所述活动孔内绕所述活动孔的轴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的内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活动孔的径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组件包括吸嘴和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吸嘴的内壁与所述外壳之间,且随所述吸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弹性密封件具有所述密封部和第一出雾通道,所述吸嘴具有第二出雾通道,所述第一出雾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雾通道接通以形成所述出雾通道;和/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形成有出雾柱,所述第二出雾通道贯穿所述出雾柱的两端,所述弹性密封件面向所述吸嘴的一侧凸设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槽底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弹性密封件背离所述吸嘴的一侧,所述通孔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出雾通道,所述出雾柱插合于所述密封槽的槽底;和/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围绕所述吸嘴组件的转动轴线排布,所述限位柱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限位孔的数量和位置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开设于所述外壳的底壁,所述雾化设备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电池和/或电路板,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万鹏李兴焦志渠董申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