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77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1
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包括烟气处理组件、制冷机组、蓄冰组件和换热组件,烟气处理组件包括设在烟气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脱硫塔和第二换热器,制冷机组获取第一换热器获取的热量并生成冷量,蓄冰组件获取并储存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将储存的冷量释放,换热组件获取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释放的冷量,且换热组件将冷量供至第二换热器。本技术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降低燃煤电厂脱硫后烟气中的含湿量,有效回收烟气中的水分,相关技术通常在烟气管路的尾部设置冷却塔,通过冷却塔降低烟气的温度,以使烟气中的水分冷凝。但冷却塔的驱动需要一定能源,导致烟气处理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该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2、本技术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包括:

3、烟气处理组件,所述烟气处理组件包括烟气管路,以及依次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的第一换热器、脱硫塔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获取所述烟气管路内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向所述烟气管路释放冷量;

4、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以获取所述第一换热器从所述烟气管路获取的热量并生成冷量;

5、蓄冰组件,所述蓄冰组件与所述制冷机组相连,所述蓄冰组件可获取并储存所述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所述蓄冰组件储存的冷量释放;

6、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蓄冰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和/或所述蓄冰组件释放的冷量,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以将所述换热组件获取的冷量供至所述第二换热器。

7、本技术实施例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通过第一换热器获取烟气管路内的热量,以驱动制冷机组生成冷量,第二换热器通过制冷机组和/或蓄冰组件的冷量对烟气管路内的烟气除湿,以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烟气除湿,降低能源消耗和烟气处理成本。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相连;

9、所述蓄冰组件包括:

10、蓄冰槽,所述蓄冰槽可获取并储存所述制冷机组生成的冷量,以及可将所述蓄冰组件储存的冷量释放;

11、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蓄冰槽的入口端之间;

12、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之间;

13、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连接在所述蓄冰槽的出口端和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之间;

14、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连接在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一入口端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冰组件内具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供冷设备,所述供冷设备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换热组件供应的冷量,所述供冷设备用于释放冷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冰组件还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

19、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入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和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包括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和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所述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四换热器一侧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和所述第四换热器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二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端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内的冷却液,并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入口端相连,以将降温后的所述冷却液供回所述制冷机组。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为鼓风式冷却器,所述制冷机组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

23、除尘器,所述除尘器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塔的上游;

24、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除尘器和所述脱硫塔之间;

25、烟囱,所述烟囱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烟囱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26、凝结水箱,所述凝结水箱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或者所述凝结水箱与所述烟气管路相连,且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除尘器的上游;或者

28、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湿式电除尘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设在所述烟气管路上,且所述湿式电除尘器位于所述脱硫塔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脱硫塔之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组件内具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冷设备,所述供冷设备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换热组件供应的冷量,所述供冷设备用于释放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组件还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六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二出口端和第二入口端,所述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端相连,以获取所述制冷机组内的冷却液,并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冷却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入口端相连,以将降温后的所述冷却液供回所述制冷机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鼓风式冷却器,所述制冷机组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组件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烟气管路内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除尘器的上游;或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具有第一出口端和第一入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换热组件一侧的出口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组件内具有载冷剂,所述载冷剂为乙二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冷设备,所述供冷设备与所述换热组件相连,以获取所述换热组件供应的冷量,所述供冷设备用于释放冷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出口端、所述供冷设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换热组件另一侧的入口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余热自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冰组件还包括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的入口端同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刚曲江源董炳南丁泽群赵枚押淑芳康逸翁耿肖琪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