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燃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全域适应性要求逐渐提高的背景下,特种车辆在高海拔极寒环境面临柴油动力系统启动困难,传动系统润滑不良效率降低,以及电能需求日益增长等问题。车辆热电联供系统通过燃烧系统产生高温燃气,高温燃气通过热交换向发动机冷却液传递热量,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等进行加温,满足低温低气压环境快速起动需求,高温燃气还驱动热电装置,实现热能-电能转换,补充车辆的电能供应。
2、现有的车辆热电联供系统,依据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单一监测,通过燃烧系统的启动/停止实现简单控制,燃烧油气配比单一,这导致当进气温度、压力发生剧烈变化(例如高海拔极寒环境),严重偏离设计油气比,会出现燃烧启动困难、频繁熄火等问题,并且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效率低,热电输出配比难以灵活调整。
3、因此,针对高海拔极寒环境下特种车辆动力系统启动困难及电能需求增长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根据参数调控的、具有多运行模式的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腔体(1-1)、供油装置、燃气排放装置和参数采集与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器(1-2)安装在燃烧室腔体(1-1)的端面,且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输送管路(2-2)通过多个供油支路与多个所述燃油喷嘴(2-1)连通,用于向所述燃油喷嘴(2-1)供油;所述供油支路上设置有支路电磁阀(2-3),所述支路电磁阀(2-3)用于控制所述供油支路的连通和中断。
4.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腔体(1-1)、供油装置、燃气排放装置和参数采集与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器(1-2)安装在燃烧室腔体(1-1)的端面,且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输送管路(2-2)通过多个供油支路与多个所述燃油喷嘴(2-1)连通,用于向所述燃油喷嘴(2-1)供油;所述供油支路上设置有支路电磁阀(2-3),所述支路电磁阀(2-3)用于控制所述供油支路的连通和中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风扇(3-1)和进气通道(3-2);所述进气通道(3-2)包围在所述燃烧室腔体(1-1)的外部,所述风扇(3-1)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3-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燃烧室腔体(1-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式车辆热电联供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采集与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晓童,王东杰,谷操,靳雁松,贾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