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载接收装置及弹载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58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9
本技术公开一种弹载接收装置及弹载系统,该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均设有模块壳体,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和频综模块均设有第一射频连接器,模块壳体的侧面设有内接电源接口和与第一射频连接器连接的内接射频接口,接收天线模块与和差差模块、和差差模块与变频模块、以及变频模块与频综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射频连接器与内接射频接口通信连接;接收天线模块、变频模块和频综模块通过内接电源接口与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本技术,结构空间更紧凑,使弹载接收装置更加小型化,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弹载接收装置及弹载系统


技术介绍

1、导弹作为现代国防的重要武器,以其强大的破坏力和威慑力深受各国的忠实,为了更好的实现导弹的稳定性,弹载接收装置标准化、小型化、模块化是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积小、重量轻势必会给导弹带来射程和稳定性的提升。

2、目前,现有的弹载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各模块采用层叠方式,层叠面在上下层之间,各模块之间互连均在模块间的接触面上的方式,连接器数量较多,容易影响弹载接收装置的可靠度,尤其是不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互连,只能通过中间模块转接或穿过中间模块连接,中间模块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需要比较大体积才能满足需求,使弹载接收装置无法达到小型化,且中间模块的pcb布局空间更为局促,降低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弹载接收装置结构体积大、无法满足小型化的需求、且稳定性和可靠性低的不足,提供一种弹载接收装置及弹载系统。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弹载接收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

3、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所述频综模块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均设有模块壳体,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均设有第一射频连接器,所述模块壳体的侧面设有内接电源接口和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连接的内接射频接口,所述接收天线模块与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和差差模块与所述变频模块、以及所述变频模块与所述频综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射频连接器与所述内接射频接口通信连接;

4、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通过所述内接电源接口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

5、进一步的,还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保护壳体,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所述频综模块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6、所述保护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电源线缆,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通过所述内接电源接口和所述电源线缆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连接法兰形成密闭;

8、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多个与外接射频设备连接的第一外接射频接口,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外接射频接口,所述第二外接射频接口通过第三射频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外接射频接口通信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外接电源接口,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通过所述内接电源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接口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模块壳体的侧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连接的调试接口。

11、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天线模块与所述和差差模块之间设有定位销。

12、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保护壳体的内侧壁通过螺钉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体的形状为圆柱形。

14、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壳体的直径为110mm,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高度之和为76mm。

1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弹载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的模块壳体的侧面设置内接电源接口和内接射频接口,通过内接电源接口和内接射频接口便于各模块之间互连,无需通过中间模块转接或穿过中间模块连接,减少内部连接,避免影响各模块的性能,结构空间更紧凑,使弹载接收装置更加小型化,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保护壳体,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所述频综模块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连接法兰形成密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外接电源接口,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通过所述内接电源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接口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壳体的侧面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射频连接器连接的调试接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模块与所述和差差模块之间设有定位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保护壳体的内侧壁通过螺钉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的形状为圆柱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的直径为110mm,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高度之和为76mm。

10.一种弹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接收天线模块、和差差模块、变频模块、频综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保护壳体,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的底部与所述保护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和差差模块、所述变频模块、所述频综模块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的底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接收天线模块的所述模块壳体、所述保护壳体与所述连接法兰形成密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载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与外接电源连接的外接电源接口,所述接收天线模块、所述变频模块和所述频综模块通过所述内接电源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接口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弹载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平康波文佳新何聪丽詹小强杜东桥易祖军彭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雷电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