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249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19
本技术涉及构造柱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包括: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上结构梁位于下结构梁的正上方,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之间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若干预制节,每个预制节内部沿自身高度方向均设置有预制管,预制管下端从预制节内部贯穿至相邻的预制节内部且与相邻的预制管的上端连接,上结构梁底部和下结构梁的顶部均预埋有用于插入预制管内部的连接钢筋,在位于最两端的预制节分别抵接于上结构梁底部和下结构梁顶部时,连接钢筋位于最两端的预制节的预制管内部。本申请具有施工便捷、施工工期短、稳定性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构造柱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


技术介绍

1、目前建筑行业内对于构造柱等二次结构的施工,普遍是先砌筑填充墙体,然后植筋、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构造柱等二次结构的混凝土、养护成型,而该种构造柱的施工工序繁多,无法与填充墙体同步施工,导致施工周期长,施工速度慢,施工工效低,并且成型质量较差,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施工便捷、施工工期短、稳定性高的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

2、本申请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上结构梁和下结构梁,所述上结构梁位于所述下结构梁的正上方,所述上结构梁和所述下结构梁之间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有若干预制节,每个所述预制节内部沿自身高度方向均设置有预制管,所述预制管下端从所述预制节内部贯穿至相邻的所述预制节内部且与相邻的所述预制管的上端连接,所述上结构梁底部和所述下结构梁的顶部均预埋有用于插入所述预制管内部的连接钢筋,在位于最两端的所述预制节分别抵接于所述上结构梁底部和所述下结构梁顶部时,所述连接钢筋位于最两端的所述预制节的所述预制管内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柱能够以分段预制的方式形成,每个预制节在预制厂内进行制作,待达到规范养护龄期和设计强度,即可运输到工程施工现场,无需等待砌筑墙体的工序完成再进行构造柱的施工,相较于传统的现浇方式,能够提高施工的便捷性,缩短施工工期,实现构造柱的模块化安装,并且结构梁和预制节之间通过连接钢筋和预制管进行插接配合、以及各个预制节之间通过预制管连接,能够提高构造柱的整体稳定性,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5、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制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长度与所述预制节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预制节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端且位于所述预制节外部,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节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插接位于自身正下方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开口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能够通过将第二连接管下端插入至第一连接管上端,完成对相邻预制节的安装,进一步提高施工的便捷性。

7、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为钢管,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节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连接管上下端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的承压能力大,韧性好,不易断裂,适用于构造柱施工的工况,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能够提高各个预制节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构造柱的整体性能,而确保构造柱的刚度满足要求,以及焊接速度快,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9、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位于所述上结构梁底部的所述连接钢筋焊接于最上端的所述预制节内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内,位于所述下结构梁顶部的所述连接钢筋焊接于最下端的所述预制节内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管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最两端的预制节分别连接于上下结构梁,能够进一步提高构造柱的整体性能。

11、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制节的形状为t字型,若干所述预制节沿竖直方向拼接形成马牙槎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t字型预制节,以使预制节在装配的过程即可形成马牙槎结构,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同时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13、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制节顶部排列设置有多个咬合键槽,所述预制节底部对应所述咬合键槽的数量排列设置有多个咬合嵌块,所述咬合嵌块用于与所述咬合键槽插接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咬合键槽和咬合嵌块的插接配合作用下,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将相邻两个预制节相互拼接,提高预制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5、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预制管内部填充有膨胀砂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管空腔内部填充膨胀砂浆,能够使得构造柱形成牢固的整体,提高构造柱的整体稳定性。

17、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结构梁顶部和每个所述预制节顶部均设置有砂浆层。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砂浆层,以填实相邻两个预制节之间的缝隙、填实最下端预制节和下结构梁之间的缝隙和填实最上端预制节与上结构梁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构造柱整体稳定性。

19、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预制节两侧均设置有拉结钢筋,所述拉结钢筋用于连接砌筑墙体。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拉结钢筋,以使构造柱和砌体墙之间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构造柱能够以分段预制的方式形成,每个预制节在预制厂内进行制作,待达到规范养护龄期和设计强度,即可运输到工程施工现场,无需等待砌筑墙体的工序完成再进行构造柱的施工,相较于传统的现浇方式,能够提高施工的便捷性,缩短施工工期,实现构造柱的模块化安装,并且结构梁和预制节之间通过连接钢筋和预制管进行插接配合、以及各个预制节之间通过预制管连接,能够提高构造柱的整体稳定性,满足稳定性的要求。

23、2、设置t字型预制节,以使预制节在装配的过程即可形成马牙槎结构,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同时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24、3、在咬合键槽和咬合嵌块的插接配合作用下,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将相邻两个预制节相互拼接,提高预制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4)包括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长度与所述预制节(3)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管(41)位于所述预制节(3)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42)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预制节(3)外部,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节(3)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连接管(42)用于插接位于自身正下方的所述第一连接管(41)上端开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42)均为钢管,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节(3)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连接管(42)上下端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4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结构梁(1)底部的所述连接钢筋(5)焊接于最上端的所述预制节(3)内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管(41)内,位于所述下结构梁(2)顶部的所述连接钢筋(5)焊接于最下端的所述预制节(3)内部的所述第二连接管(42)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节(3)的形状为T字型,若干所述预制节(3)沿竖直方向拼接形成马牙槎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节(3)顶部排列设置有多个咬合键槽(6),所述预制节(3)底部对应所述咬合键槽(6)的数量排列设置有多个咬合嵌块(7),所述咬合嵌块(7)用于与所述咬合键槽(6)插接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4)内部填充有膨胀砂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结构梁(2)顶部和每个所述预制节(3)顶部均设置有砂浆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节(3)两侧均设置有拉结钢筋(8),所述拉结钢筋(8)用于连接砌筑墙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4)包括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长度与所述预制节(3)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管(41)位于所述预制节(3)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42)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4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预制节(3)外部,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节(3)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连接管(42)用于插接位于自身正下方的所述第一连接管(41)上端开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所述第二连接管(42)均为钢管,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节(3)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连接管(42)上下端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4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预制安装砌体墙构造柱,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结构梁(1)底部的所述连接钢筋(5)焊接于最上端的所述预制节(3)内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管(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绍贵游观荣张鼎陈景贤梁立钊陈云帆高海涛周家兴付熊何立杰刘君苹胡智峰韦坤立武禹行刘珈钦吴晟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