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35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制造装置依次相邻设置有主辊轮、中间辊轮、从动辊轮,主辊轮与中间辊轮、中间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的间隙分别为0.05mm~0.125mm,主辊轮与中间辊轮之间设有成型模头,主辊轮采用软质纳米胶辊,其制造方法为将成型模头中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先通过主辊轮和中间辊轮进行初次压延,然后将经初次压延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沿着的中间辊轮行动方向将其送至中间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进行再次压延。采用此种装置及制造方法加工生产的聚碳酸酯薄膜,最薄的厚度可以加工0.05mm~0.125mm的超薄型薄膜,突破了双辊加工最薄只能做到0.125mm以上的高透明双面抛光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PC)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普通薄膜为无色透明,透光率在90%以 上,很适宜作为光学材料。PC不仅电性能优异,而且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刚性,耐冲击性 也是热塑性塑料中较高的。PC薄膜的吸水率及制品成型收缩率低,抗蠕变性优良,因而在不 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制品的尺寸稳定,适合制作精密元件。特别是其耐寒性和耐热性十分 优异,可在-100 130°C较宽的范围内长期工作。我国虽然是一个塑料薄膜与片材的生产 与消费的大国,但产品多集中在常规的塑料材料方面,对于液晶光学用的聚碳酸酯级薄膜 仍然依赖进口,同时,相关的生产工艺并没有见报道。在聚碳酸酯薄膜的加工过程中,采用的常规加工方法是挤出压延法进行加工,由 于生产工艺与设备的局限性,对于超薄型的聚碳酸酯薄膜来说,一般指厚度在0. 125mm以 下的双面抛光的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采用双辊(表面金属辊)压延法已经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 置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 制造装置,依次相邻设置有主辊轮、中间辊轮、从动辊轮,所述主辊轮与中间辊轮、中间辊轮 和从动辊轮之间的间隙分别为0. 05mm 0. 125mm,所述主辊轮与中间辊轮之间设有成型模 头,所述主辊轮采用软质纳米胶辊,,所述中间辊轮和从动辊轮采用镀铬金属辊。为了达到良好的表面硬度与抛光效果,进一步的所述主辊轮采用液体硅胶加工 而成。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方法 为将成型模头中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先通过主辊轮和中间辊轮进行初次压延,然后将经初 次压延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沿着的中间辊轮行动方向将其送至中间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 进行再次压延。采用此种装置及制造方法加工生产的聚碳酸酯薄膜,最薄的厚度可以加工 0. 05mm 0. 125mm的超薄型薄膜,突破了双辊加工最薄只能做到0. 125mm以上的高透明双 面抛光薄膜。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制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辊轮;2、中间辊轮;3、从动辊轮;4、成型模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的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置,依次相邻设置有主辊 轮1、中间辊轮2、从动辊轮3,所述主辊轮1与中间辊轮2、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之间的 间隙分别为0. 05mm 0. 125mm,所述主辊轮1与中间辊轮2之间设有成型模头4,所述主辊 轮1采用软质纳米胶辊,,所述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采用镀铬金属辊。 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果主辊轮1采用镀铬钢辊,由于薄膜成型位于主辊轮1与第二辊轮 2之间,主辊轮1与第二辊轮2的压合具有一个的极限值,对于生产0. 125mm以下的产品时, 由于相互接触太近,而且薄膜的厚度太薄,在成型过程中,厚度无法控制,另外,两支钢辊接 触太近会导致两支辊的表面挤压损坏。因此,考虑以上因素,对于0. 125mm以下厚度的超薄 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即双面抛光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生产时,无法实现。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主辊轮1改用软质纳米胶辊取代之前的镀铬钢辊,以实现生产实 现0. 125mm以下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生产。另外,如主辊轮1采用常规的软质橡胶辊采用硅胶包覆而成,辊的表面硬度在邵 氏62 68,此类辊只能生产一面抛光,一面哑光的薄膜。对于要求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 薄膜(即双面抛光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来说,是不能满足性能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胶 辊,实现了胶辊的表面邵氏硬度达到了 85 90以上,完全能达到与主辊轮1采用镀铬金属 辊相同的加工效果,,薄膜双面以实现高度抛光,薄膜产品的厚度能够实现最薄0.05mm,其 表面质量与主辊轮1采用镀铬金属辊生产的0. 125mm以上厚度的产品具有相同的表面抛光 效果与高透光度。此类纳米胶辊采用液体硅胶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表面硬度与抛光效果。其制造方法为将成型模头4中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先通过主辊轮1和中间辊2轮 进行初次压延,然后将经初次压延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沿着的中间辊轮2行动方向将其送 至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之间进行再次压延。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造装置依次相邻设置有主辊轮(1)、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所述主辊轮(1)与中间辊轮(2)、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之间的间隙分别为0.05mm~0.125mm,所述主辊轮(1)与中间辊轮(2)之间设有成型模头(4),所述主辊轮(1)采用软质纳米胶辊,所述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采用镀铬金属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主辊轮(1)采用液体硅胶加工而成。3.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制造方法为将成型模 头(4)中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先通过主辊轮(1)和中间辊轮(2)进行初次压延,然后将经 初次压延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沿着的中间辊轮(2)行动方向将其送至中间辊轮(2)和从动 辊轮(3)之间进行再次压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其制造装置依次相邻设置有主辊轮、中间辊轮、从动辊轮,主辊轮与中间辊轮、中间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的间隙分别为0.05mm~0.125mm,主辊轮与中间辊轮之间设有成型模头,主辊轮采用软质纳米胶辊,其制造方法为将成型模头中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先通过主辊轮和中间辊轮进行初次压延,然后将经初次压延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沿着的中间辊轮行动方向将其送至中间辊轮和从动辊轮之间进行再次压延。采用此种装置及制造方法加工生产的聚碳酸酯薄膜,最薄的厚度可以加工0.05mm~0.125mm的超薄型薄膜,突破了双辊加工最薄只能做到0.125mm以上的高透明双面抛光薄膜。文档编号B29L7/00GK101885219SQ20101021181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任月璋, 罗伟 申请人:苏州奥美光学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型高透明聚碳酸酯薄膜的制造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制造装置依次相邻设置有主辊轮(1)、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所述主辊轮(1)与中间辊轮(2)、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之间的间隙分别为0.05mm~0.125mm,所述主辊轮(1)与中间辊轮(2)之间设有成型模头(4),所述主辊轮(1)采用软质纳米胶辊,所述中间辊轮(2)和从动辊轮(3)采用镀铬金属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任月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美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