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发动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负荷逐渐增加,导致发动机润滑油工作环境愈加恶劣,发动机润滑油易达到较高油温,影响发动机润滑油使用寿命及发动机润滑效果。现降低发动机油温主要常用方式是采用机油冷却器强制冷却机油。
2、由于油底壳与润滑油接触面积大,对布置冷却结构有利,故考虑在油底壳上进行润滑油冷却设计。
3、目前油底壳作用:1、储存润滑油,保证发动机运行所需油量;2、提供更换润滑油的窗口——放油螺栓。
4、但是,采用增加机油冷却器方式冷却机油的方式,会导致发动机零部件数量增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总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油底壳,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油底壳上一体集成设置有用于冷却润滑油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内具有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带走油底壳中润滑油的热量。
4、可选的,所述油底壳通过砂芯与冷却润滑油结构一体铸造成型。
5、可选的,还包括放油螺栓,所述放油螺栓设置于油底壳位于整车状态下最低点。
6、可选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到冷却通道并从出液口排出。
7、可选的,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所述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分别位于放油螺栓
8、可选的,所述冷却通道一设置有两个,所述冷却通道二设置有三个。
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油底壳集成冷却润滑油结构,通过砂芯铸造,冷却润滑油结构与油底壳为一体式,无机油冷却器即可冷却润滑油,满足性能要求,且成本低,零部件少,冷却液进出口可调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油底壳上一体集成设置有用于冷却润滑油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内具有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带走油底壳中润滑油的热量,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到冷却通道并从出液口排出,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所述冷却液通过进液口在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进行分流,所述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在出液口汇集并从出液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通过砂芯与冷却润滑油结构一体铸造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油螺栓,所述放油螺栓设置于油底壳位于整车状态下最低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分别位于放油螺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一设置有两个,所述冷却通道二设置有三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用于储存润滑油,所述油底壳上一体集成设置有用于冷却润滑油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内具有冷却液,通过所述冷却液带走油底壳中润滑油的热量,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液通过进液口进入到冷却通道并从出液口排出,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所述冷却液通过进液口在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进行分流,所述冷却通道一和冷却通道二在出液口汇集并从出液口排出。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皓,易小峰,邓厚劲,张竣,王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