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OBD诊断座进行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208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与OBD诊断座进行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将原OBD?16型汽车诊断座上未定义的诊断信号脚定义为汽车各电控系统与外部汽车诊断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物理接口;步骤2、通过一诊断接口电路产生各种汽车电控系统所能识别的通信信号,再通过一信号通道切换电路,根据不同车型的诊断信号脚定义,将上述信号连接到经过步骤1操作后OBD?16型汽车诊断座上对应的诊断信号脚上;步骤3、通过MCU控制模块完成与汽车各电控系统的通信,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用户的操作选择,完成对应的功能诊断。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有支持OBD通信的设备上,基本不增加成本,通过简单的电路跳线配置,即可实现与具有统一OBD诊断座的汽车的不同电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 :0n-Board Diagnostics)诊断座进行 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嵌入式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与汽车数据连 接器(DLC =Data Link Connector)0BD-16型诊断座进行数据连接的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进入计算机控制时期,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世 界著名汽车制造商就开始考虑用软件监控汽车控制系统,同时也开启了汽车电控自诊断技 术发展的新篇章。但早期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都是由各个整车制造厂或仪器制造商各自开 发的,诊断接口和通信方式各不相同,不能互相通用。比如,Ford车系有7针、25针,Benz 车系有圆形9针、38针、长方形16针等等。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不仅给维修工作带来了麻 烦,而且也增加了维修成本和人员培训费用,反过来也影响了产品在全球范围的销售。1994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提出了第二代随车自诊断系统(0BD-II)的标 准规范,只要各汽车制造厂执行该规范,其诊断模式和诊断插座,便可得到统一。随着时间 的推移,OBD-II的标准也得到了不断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OBD诊断座进行数据交换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原OBD16型汽车诊断座上未定义的诊断信号脚定义为汽车各电控系统与外部汽车诊断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物理接口;步骤2、通过一诊断接口电路产生各种汽车电控系统所能识别的通信信号,再通过一信号通道切换电路,根据不同车型的诊断信号脚定义,将上述信号连接到经过步骤1操作后OBD16型汽车诊断座上对应的诊断信号脚上;步骤3、通过MCU控制模块完成与汽车各电控系统的通信,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用户的操作选择,完成对应的功能诊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均熊亮刘刚叶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