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183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subgt;2</subgt;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包括中央处理系统、模拟加压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系统、CT扫描系统;所述模拟加压系统包括下侧一个承载板、左右两个第一围压板、前后两个第二围压板和上侧一个轴压顶板,所述承载板、第一围压板、第二围压板、轴压顶板共同形成实验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直观分析原位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时裂隙扩展规律;同时可实现压裂后超临界二氧化碳竞争吸附、驱替(置换)甲烷的规律分析,以及吸附产生的膨胀与煤体结构变形分析;还可实现原位条件下针对不同岩性、不同注入速率、不同注入压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方案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体力学与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水资源紧张与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今天,煤层气储层水力压裂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敏水锁效应、污染环境和影响地下构造安全等问题已不能满足世界范围内的煤炭绿色开采的要求。

2、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新型的无水压裂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既有气体的低界面张力和易扩散性,也有液体的高密度和溶解性点,具有超强的流动、渗透和强置换特性,相比传统压裂液具有独特的优势。

3、目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已成为非常规天然气和致密气压裂工艺的前沿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煤层气、页岩气等采收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当碳封存量大于开采碳排放量,可实现碳中和以及负碳。因此,如何高效、经济和绿色开发是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瓶颈问题。

4、然而,在注入co2之后由于吸附膨胀导致煤体结构变形,严重降低了co2持续可注性,从而制约煤层气的产出和采收率。这三个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实验方法模拟压裂与注入过程中的煤体结构变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系统(1)、模拟加压系统(2)、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系统(4)、CT扫描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围压板(22)、第二围压板(23)限位滑动的第一限位槽(211),所述第一围压板(22)、第二围压板(23)的上端均设有与轴压顶板(24)限位滑动的第二限位槽(222),所述第一限位槽(211)与第二限位槽(222)在靠近实验空间内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围压板(22)的前后侧均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系统(1)、模拟加压系统(2)、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系统(4)、ct扫描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围压板(22)、第二围压板(23)限位滑动的第一限位槽(211),所述第一围压板(22)、第二围压板(23)的上端均设有与轴压顶板(24)限位滑动的第二限位槽(222),所述第一限位槽(211)与第二限位槽(222)在靠近实验空间内的一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围压板(22)的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221),所述第一围压板(22)、第二围压板(23)、轴压顶板(24)在靠近实验空间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受压垫(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密封垫(221)、受压垫(25)均采用超耐高温材料做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ct扫描的超临界co2注入煤岩变形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结南王相龙刘亮亮李猛张建华王振至刘晓程南南王凯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