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689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包括带有系泊组件的漂浮式平台,所述漂浮式平台上设有一对支臂,所述支臂的顶部设有机舱,所述机舱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叶轮组以实现前后两次风能捕获,且两个叶轮组连接有独立的齿轮箱和永磁同步发电机以组成功率量级较小的分布式发电单元;所述叶轮组由轮毂与两个风机叶片组成,且通过软件对永磁同步发电机进行控制使得两个叶轮组工作时前后叶轮呈夹角90°状态、停机时前后叶轮呈平行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高风能利用效率,解决常规风电机组风能利用效率较低、功率密度较低的问题,以及现有大容量风电机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机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


技术介绍

1、风电产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由于近海区域受到内陆地形和水文气象影响,风力资源远不如深远海区域丰富和稳定,且受制于渔业、航运等重要行业的影响,不利于大容量风机和大规模风电场的建设;同时,我国海上风能总储量超过2000 gw,其中深远海风能储量占比达60%以上,因此海上风电行业必将朝向深远海区域发展,面向深远海的新型大容量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应运而生并且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大多数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仅在漂浮式平台上搭载单台机组,而漂浮式平台造价占整机造价的比例较高,这致使单台风电机组容量受限,发电量较少、功率密度低、单位功率造价高,不利于海上风电平价化的推进。如何提高风电机组对风能的利用率一直是风力发电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现有风电机组为一基一机单叶轮的方式,风能利用效率受限;而叶片翼型优化设计技术已相对成熟,对风能利用效率的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系泊组件(2)的漂浮式平台(1),所述漂浮式平台(1)上设有一对支臂(3),所述支臂(3)的顶部设有机舱(4),所述机舱(4)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叶轮组(5)以实现前后两次风能捕获,且两个叶轮组(5)连接有独立的齿轮箱和永磁同步发电机以组成功率量级较小的分布式发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3)为具有一长一短的两个力臂的L型臂,所述L型臂的中部通过转轴与漂浮式平台(1)转动连接,所述L型臂中较长的力臂为用于安装机舱(4)以及叶轮组(5)的机组支臂(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系泊组件(2)的漂浮式平台(1),所述漂浮式平台(1)上设有一对支臂(3),所述支臂(3)的顶部设有机舱(4),所述机舱(4)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叶轮组(5)以实现前后两次风能捕获,且两个叶轮组(5)连接有独立的齿轮箱和永磁同步发电机以组成功率量级较小的分布式发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3)为具有一长一短的两个力臂的l型臂,所述l型臂的中部通过转轴与漂浮式平台(1)转动连接,所述l型臂中较长的力臂为用于安装机舱(4)以及叶轮组(5)的机组支臂(31)、较短的力臂为用于实现对机组支臂(31)进行配重的配重支臂(32),所述机舱(4)以及叶轮组(5)安装在机组支臂(31)上,所述配重支臂(32)与安装在漂浮式平台(1)上的卷扬机构(6)的牵引绳相连以实现机舱(4)以及叶轮组(5)的重心高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5)由轮毂与两个风机叶片组成,且通过软件对永磁同步发电机进行控制使得两个叶轮组(5)工作时前后叶轮呈夹角90°状态、停机时前后叶轮呈平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深远海的抗台风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泊组件(2)通过一个连接点与漂浮式平台(1)连接以实现单点系泊,且一对支臂(3)和系泊组件(2)分别位于漂浮式平台(1)的不同侧以实现自动追踪风向变化的被动偏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守道黄晟罗德荣王鹏达张冀吕铭晟廖武肖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