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133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所述吸附剂载体为聚酰亚胺短切纤维,所述聚酰亚胺短切纤维的制备步骤为:二胺和二酐在强极性溶液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再加入水溶性致孔剂,然后进行干法或者湿法纺丝,对制得的聚酰胺酸中空纤维牵伸裁切成1~10mm的短切纤维,清洗干燥,浸泡在配体溶液,反应得到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部分亚胺化,纤维表面和内部保留大量的羧基,载体无需预活化即可偶联配体,制备工艺简单,显著提升短切纤维的亲水性,提高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生物相关材料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净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血液净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清除存在于血液中的致病物质及代谢毒素来实现治疗的目的,其中免疫吸附疗法是血液净化的重要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在体外建立人体血液循环支路使血液通过特殊的吸附剂从而吸附除去血液中的致病物质,达到净化体内环境、治疗疾病的目的,免疫吸附治疗的关键在于免疫吸附剂。

2、吸附剂包括载体部分、配体部分及两者之间的链接方式。吸附剂载体作为配体的支撑骨架,可以采用的材料通常有多功能碳材料(活性炭)、合成树脂材料(聚苯乙烯树脂、硅胶材料、聚乙烯醇树脂、聚氨酯树脂)和多糖类材料(壳聚糖、纤维素、琼脂糖等)。

3、目前常用的吸附剂载体为了更多偶联配体,多采用球体结构增大与配体接触面积,一般不考虑纤维结构,纤维内部不容易与配体偶联,吸附时吸附效果较差。现有短切纤维多作为增强材料使用,短切纤维作为载体,从表面吸附角度来看,由于表面积大小不同,短切纤维的偶联配体量明显少于球形树脂载体,从而导致吸附效果下降。

4、同时,常用的吸附剂载体材质一方面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聚苯乙烯树脂载体机械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结构可控,然而树脂疏水性强,血液相容性差,需要进行表面包覆亲水材料或进行亲水改性,琼脂糖载体生物相容性好,然而机械稳定性能差、耐酸碱性能差;另一方面上述载体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进行预活化,形成特定的偶联基团,才能与配体顺利进行偶联,偶联方式复杂,偶联效果较差。上述问题限制了免疫吸附剂的制备和应用。

5、聚酰亚胺是一类含有酰亚胺基链节的芳杂环高分子材料,具有突出的耐热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聚酰亚胺制得的纤维膜或者微球,可以用于微电子领域以及催化、封装、可控释放和填料等。聚酰亚胺制备的前驱体聚酰胺酸,含有丰富的羧基,可以接枝多种不同功能的吸附配体,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以考虑作为血液净化吸附剂的载体。然而聚酰亚胺树脂微球制备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形貌难以控制容易塌陷、溶剂耗费量大等,限制了其作为吸附剂载体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及其应用。

2、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所述吸附剂载体为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

4、1)二胺和二酐在强极性溶液中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再加入水溶性致孔剂,得到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

5、2)将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进行干法或者湿法纺丝,制得聚酰胺酸中空纤维;

6、3)将聚酰胺酸中空纤维牵伸,得到纤维预成型体;

7、4)将纤维预成型体裁切成1~10mm的短切纤维,清洗干燥得到聚酰亚胺短切纤维;

8、5)将聚酰亚胺短切纤维浸泡在配体溶液,反应得到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

9、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步骤1)的二酐选自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1,2’,4,5’-均苯四甲酸酐、3,3’,4,4’-二苯砜四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

10、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步骤1)的二胺选自3,3’-二甲基-4,4’-二苯甲烷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4,4’-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11、在一些实例中,所述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1.05):1。

12、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步骤4)的干燥温度为60~150℃。

13、在一些实例中,所述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的各组分配比为:聚酰胺酸10~50份,水溶性致孔剂0.1~10份,强极性溶液100~300份。

14、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强极性溶液选自二甲基亚砜、n-甲基-2-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和n ,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15、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水溶性致孔剂选自为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8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吐温-20、吐温-60、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

16、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配体选自蛋白a、苯丙氨酸、色氨酸、多粘菌素b、抗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17、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在制备血液净化材料中的应用。

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本专利技术中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部分亚胺化,纤维表面和内部保留大量的羧基,载体无需预活化即可偶联配体,吸附剂制备工艺简单。未偶联配体的羧基可以显著增加聚酰亚胺短切纤维的亲水性,提高吸附剂的生物相容性;

20、本专利技术采用短切纤维形式作为载体,采用普通的湿法纺丝即可制备,加工工艺简单,并且载体结构稳定,不易塌陷。

21、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做成短切纤维形式,纺丝过程牵伸要求低,后处理过程的清洗和干燥简单充分,减少溶剂使用;

22、本专利技术的载体做成短切纤维形式,中空纤维内部的羧基同时可以参与偶联,后续偶联步骤时与配体接触容易,偶联效果好,制成吸附剂吸附效果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载体为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二酐选自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1,2’,4,5’-均苯四甲酸酐、3,3’,4,4’-二苯砜四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二胺选自3,3’-二甲基-4,4’-二苯甲烷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4,4’-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干燥温度为6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前驱体溶液的各组分配比为:聚酰胺酸10~50份,水溶性致孔剂0.1~10份,强极性溶液100~30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极性溶液选自二甲基亚砜、N-甲基-2-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和N ,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致孔剂选自为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800、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吐温-20、吐温-60、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选自蛋白A、苯丙氨酸、色氨酸、多粘菌素B、抗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在制备血液净化材料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载体为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二酐选自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1,2’,4,5’-均苯四甲酸酐、3,3’,4,4’-二苯砜四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二胺选自3,3’-二甲基-4,4’-二苯甲烷二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4,4’-二氨基二苯醚、对苯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干燥温度为60~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根安洪涛陈小静林振南陈校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康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