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发光器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79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2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2个发光芯片,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发光面的透镜,所述透镜具有一出光面,所述2个发光芯片的光轴在短轴剖面上和透镜的光轴重合,即在短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的光场分布均不会偏离透镜的光轴位置。两个所述发光芯片沿着长轴方向排列,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的两侧。因此,在长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的光场分布均会偏离透镜的光轴位置。为了使得长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发射的光线的叠加光场可以形成正态分布形态,两个所述发光芯片的光轴尽量分别位于经过对应发光芯片中心点的垂线和透镜光轴之间,使得2个发光芯片产生的光线能够尽量往中间靠拢叠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发光,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1、当前的发光芯片的额定电压都比较小,而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的电压一般大于发光器件的发光芯片的额定电压,通常驱动电路的电压是发光芯片的额定电压的几倍,如果采用驱动电路给单个发光芯片传输电流,将导致大量的电能不能转化成光能,而是转变成热能,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且影响发光器件和发光芯片的使用寿命。

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前采用串联数个发光芯片的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如图1所示,当前很多应用场景的光强分布曲线需要满足类似正态分布曲线,且光强在小于±90°时已经趋近于0,一般在±70°~±80°时已经趋近于0,以减少不必要的角度的光线浪费。

3、但是,如图2~4所示,串联数个发光芯片会导致每个发光芯片的光轴不在一个位置,造成光强分布偏离预设分布状态,难以形成正态分布曲线。例如图2中,其中一个发光芯片的光强分布,该发光芯片的光轴相比于透镜的光轴向右侧偏离,例如图3中,其中一个发光芯片的光强分布,该发光芯片的光轴相比于透镜的光轴向左侧偏离,例如图4中,图2和图3的2个发光芯片的光强分布,在叠加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是正态分布的光强需要中间强,然后往两侧渐变式慢慢变弱,而普通的叠加,通常容易导致叠加后的中间光强并不强,不符合安防等场景的客户的应用需求。其次,叠加后的光强会增加无效照射区域,分散目标照射区域的整体光强强度,然而,很多应用场景通常要求发散角在±70°内,所述发散角为峰值光强10%对应的角度,超过这个角度外侧的光线会被浪费掉。图4叠加后的光线明显大量超过期望照射区域,造成很大浪费。

4、根据以上描述可知,当前数个芯片串联设置容易导致光强分布难以形成类似正态分布曲线,进而无法满足许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器件,旨在针对当前数个芯片串联设置导致光强分布无法形成正态分布曲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采用2个芯片串联设置的设计方式,通过对发光器件的透镜进行特殊设计,以实现正态分布效果。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2个发光芯片,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发光面的透镜,所述透镜具有一出光面,所述2个发光芯片的光轴在短轴剖面上和透镜的光轴重合,即在短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的光场分布均不会偏离透镜的光轴位置。

3、两个所述发光芯片沿着长轴方向排列,分别位于透镜的光轴的两侧。因此,在长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的光场分布均会偏离透镜的光轴位置。为了使得长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发射的光线的叠加光场可以形成正态分布形态,两个所述发光芯片的光轴尽量分别位于经过对应发光芯片中心点的垂线和透镜光轴之间,使得2个发光芯片产生的光线能够尽量往中间靠拢叠加。

4、本申请的发光器件包括2个发光芯片,且外侧的2个所述发光芯片的光轴尽量分别位于经过对应发光芯片中心点的垂线和透镜光轴之间,使得长轴方向上2个发光芯片发射的光线的叠加光场可以形成近似正态分布形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3),设置于所述基板(3)上的2个发光芯片(1),覆盖所述发光芯片(1)的发光面的透镜(2),所述透镜(2)具有出光面(2a),所述2个发光芯片(1)的光轴在短轴的剖面图上和透镜(2)的光轴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1)和透镜(2)之间还设有空腔结构(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1)和透镜(2)之间同样设有但是所述发光芯片(1)和透镜(2)之间设有连接透镜(21),所述连接透镜(21)的两侧为空腔结构(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2)的上表面(2a)从光轴Z2经过的中心点向外侧高度不断降低,且上表面(2a)包括S1表面和S2表面部分,2个发光芯片(1)的光轴Z3和Z4之间的部分为S1表面,2个发光芯片(1)的光轴Z3、Z4外侧的部分为S2表面,S1表面相比S2表面更为平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散角在±80°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的发散角在±70°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透镜(21)具有斜面(21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21a)由靠近发光芯片(1)的一侧向靠近透镜(2)的一侧呈扩张形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在短轴方向的发散角可以在±55°内,在长轴方向的发散角可以在±70°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3),设置于所述基板(3)上的2个发光芯片(1),覆盖所述发光芯片(1)的发光面的透镜(2),所述透镜(2)具有出光面(2a),所述2个发光芯片(1)的光轴在短轴的剖面图上和透镜(2)的光轴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1)和透镜(2)之间还设有空腔结构(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1)和透镜(2)之间同样设有但是所述发光芯片(1)和透镜(2)之间设有连接透镜(21),所述连接透镜(21)的两侧为空腔结构(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2)的上表面(2a)从光轴z2经过的中心点向外侧高度不断降低,且上表面(2a)包括s1表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曹宇星汪洋杨道群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循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