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45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0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以对建筑体顶部的雨水引流的雨落水管以及设置于建筑物体下部一侧的下渗土层,所述雨落水管位于下渗土层的上方,所述雨落水管包括设置于建筑体的落水竖管以及连接于落水竖管下部的落水横管,所述下渗土层靠近落水横管的出水口一侧设置有缓冲体,落水横管流出的水经过缓冲体流入下渗土层。本申请具有减少下渗土层的土壤发生流失的可能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排水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1、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2、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将建筑物楼顶的雨水集中通过雨落水管排到低于地面的下渗土层,将雨水引至渗水能力更强的泥土中,通过沉淀下渗过滤作用降低初期雨水污染,但是,从雨落水管流出的水流直接冲刷下渗土层,导致下渗土层的土壤发生流失,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下渗土层的土壤发生流失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包括设置于建筑体以对建筑体顶部的雨水引流的雨落水管以及设置于建筑物体下部一侧的下渗土层,所述雨落水管位于下渗土层的上方,所述雨落水管包括设置于建筑体的落水竖管以及连接于落水竖管下部的落水横管,所述下渗土层靠近落水横管的出水口一侧设置有缓冲体,落水横管流出的水经过缓冲体流入下渗土层。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体顶部的雨水通过落水竖管集中排出,落水竖管的水流垂直落下与落水横管内壁发生撞击后,有效减少水流的势能,从落水横管出水口流出的水流经缓冲体后,缓冲体进一步削弱水流的势能,削弱水流的冲刷力后再流入下渗土层,有效减少下渗土层的土壤发生流失的可能性。

5、优选的,所述缓冲体包括埋设于下渗土层的网笼以及填充于网笼的砂石。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笼和砂石形成石笼,石笼特有的孔洞结构,具有良好的过滤雨水及削弱水流冲刷力的特点。

7、优选的,所述下渗土层包括下渗层以及铺设于下渗层上方的土壤层,所述下渗层穿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部延伸出土壤层上表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量较小情况下,雨水依次通过土壤层、下渗层下渗到地下,在降雨量较大情况下,土壤层排水能力有限,积蓄于土壤层表面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减少土壤层上表面发生积水的可能。

9、优选的,所述土壤层种植有绿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壤层种植有绿植,进一步减少土壤层发生土壤流水的可能。

11、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包括设置于排水管进水口的雨水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进水口增设雨水斗,雨水斗对杂物进行阻隔过滤,有效减少杂物随雨水流入排水管的可能,从而减少排水管发生堵塞的可能。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件还包括设置于下渗层上且围堆于排水管的上部周侧的第一过滤石堆,第一过滤石堆的上表面高于雨水斗的上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一过滤石堆,对排水管上部进行围挡,有效对雨水携带的杂物进行阻隔过滤,减少杂物堆积雨水斗而造成雨水斗堵塞的可能。

15、优选的,所述下渗层穿设有排水盲管,排水盲管的进水口延伸出下渗层上端面,排水盲管的出水口连通于排水管,排水盲管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二过滤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量较大情况下,下渗层的排水能力有限,积蓄于土壤层内的雨水通过排水盲管排入排水管,减少土壤层上表面发生积水的可能,排水盲管的进水口增设第二过滤件,对土壤层的土壤进行阻隔,有效减少土壤层的土壤随雨水流入排水盲管内。

17、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件包括包覆于排水盲管的进水口的透水土工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使水流通过,而有效地载流土颗粒,细沙、小石料等,以保持水土工程的稳定。

19、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埋设于下渗层下方的储水箱,储水箱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用于外接地下管道,储水箱设置有将储水箱内的雨水抽出的抽水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排水管流入储水箱内进行存储,超过储水箱的储水量后,雨水通过溢流管排到地下管道,需要对绿植进行灌溉时,通过抽水组件将储水箱内的雨水抽出进行使用,节约水资源。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建筑体顶部的雨水通过落水竖管集中排出,落水竖管的水流垂直落下与落水横管内壁发生撞击后,有效减少水流的势能,从落水横管出水口流出的水流经缓冲体后,缓冲体进一步削弱水流的势能,削弱水流的冲刷力后再流入下渗土层,有效减少下渗土层的土壤发生流失的可能性;

23、2、在降雨量较小情况下,雨水依次通过土壤层、下渗层下渗到地下,在降雨量较大情况下,土壤层排水能力有限,积蓄于土壤层表面的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减少土壤层上表面发生积水的可能;

24、3、雨水通过排水管流入储水箱内进行存储,超过储水箱的储水量后,雨水通过溢流管排到地下管道,需要对绿植进行灌溉时,通过抽水组件将储水箱内的雨水抽出进行使用,节约水资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体(10)以对建筑体(10)顶部的雨水引流的雨落水管(1)以及设置于建筑物体下部一侧的下渗土层(2),所述雨落水管(1)位于下渗土层(2)的上方,所述雨落水管(1)包括设置于建筑体(10)的落水竖管(11)以及连接于落水竖管(11)下部的落水横管(12),所述下渗土层(2)靠近落水横管(12)的出水口一侧设置有缓冲体(3),落水横管(12)流出的水经过缓冲体(3)流入下渗土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3)包括埋设于下渗土层(2)的网笼(31)以及填充于网笼(31)的砂石(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渗土层(2)包括下渗层(21)以及铺设于下渗层(21)上方的土壤层(22),所述下渗层(21)穿设有排水管(24),排水管(24)上部延伸出土壤层(22)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2)种植有绿植(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4)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过滤件(4),所述第一过滤件(4)包括设置于排水管(24)进水口的雨水斗(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4)还包括设置于下渗层(21)上且围堆于排水管(24)的上部周侧的第一过滤石堆(42),第一过滤石堆(42)的上表面高于雨水斗(41)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渗层(21)穿设有排水盲管(25),排水盲管(25)的进水口延伸出下渗层(21)上端面,排水盲管(25)的出水口连通于排水管(24),排水盲管(25)的进水口设置有第二过滤件(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件(5)包括包覆于排水盲管(25)的进水口的透水土工布(5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4)的出水端连接有埋设于下渗层(21)下方的储水箱(7),储水箱(7)连接有溢流管(71),溢流管(71)用于外接地下管道,储水箱(7)设置有将储水箱(7)内的雨水抽出的抽水组件(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体(10)以对建筑体(10)顶部的雨水引流的雨落水管(1)以及设置于建筑物体下部一侧的下渗土层(2),所述雨落水管(1)位于下渗土层(2)的上方,所述雨落水管(1)包括设置于建筑体(10)的落水竖管(11)以及连接于落水竖管(11)下部的落水横管(12),所述下渗土层(2)靠近落水横管(12)的出水口一侧设置有缓冲体(3),落水横管(12)流出的水经过缓冲体(3)流入下渗土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体(3)包括埋设于下渗土层(2)的网笼(31)以及填充于网笼(31)的砂石(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渗土层(2)包括下渗层(21)以及铺设于下渗层(21)上方的土壤层(22),所述下渗层(21)穿设有排水管(24),排水管(24)上部延伸出土壤层(22)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2)种植有绿植(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落水管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风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之景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