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监测可调节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044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50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监测可调节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系统。包括采用盘扣式脚手架支撑的多个液压顶升装置,在各液压顶升装置的顶部安装有模板顶托,在盘扣式脚手架上安装有多组对上方的模板进行高度检测的检测装置;液压顶升装置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X型支臂,模板顶托安装在上平台上,下平台与盘扣式脚手架可拆卸地连接,还包括驱动X型支臂作伸缩变形的液压缸和液压泵站;还包括控制器,各组检测装置通过信号线缆与控制器连接,各液压泵站通过控制线缆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实现对模板平整度的实时连续监控功能,通过建立监测‑调节的联动机制,在整个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始终保证模板的位置准确度以及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监测可调节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1、在诸多建筑施工项目中存在大跨度高支模施工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的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施工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1~3/1000。在现有的技术中,模板普遍采用扣件式脚手架进行支撑,在大跨度高支模位置,要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起拱要求,必须要求工人爬上支撑架顶端,对盘扣架的顶托用锤子进行升降调节,将模板中部的顶托向上锤击至指定高度,且为了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严重下垂,必须有专职质量管理员利用红外线测距离进行位置监测,当浇筑混凝土监测到模板下垂时,需由工人反复对顶托进行调节,保证模板平整度的要求。

2、采用前述传统方法调节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体系统中,调节模板的起拱高度采用人工调节,由于规范要求的起拱高度过于精细,工人在调节顶托时往往通过经验来判断,使得调节的高度超出或达不到规范要求,提高了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下垂的概率;现有技术在浇筑时,只能通过专职质量管理员通过红外线进行监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监测可调节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采用盘扣式脚手架(4)支撑的多个液压顶升装置(2),在各液压顶升装置(2)的顶部安装有模板顶托(1),在盘扣式脚手架(4)上安装有多组对上方的模板进行高度检测的检测装置(3);液压顶升装置(2)包括上平台(2-4)、下平台(2-6)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X型支臂(2-5),模板顶托(1)安装在上平台(2-4)上,下平台(2-6)与盘扣式脚手架(4)可拆卸地连接,还包括驱动X型支臂(2-5)作伸缩变形的液压缸(2-10)和液压泵站(2-15);还包括控制器(7),各组检测装置(3)通过信号线缆(5)与控制器(7)连接,各液压泵站(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监测可调节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采用盘扣式脚手架(4)支撑的多个液压顶升装置(2),在各液压顶升装置(2)的顶部安装有模板顶托(1),在盘扣式脚手架(4)上安装有多组对上方的模板进行高度检测的检测装置(3);液压顶升装置(2)包括上平台(2-4)、下平台(2-6)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x型支臂(2-5),模板顶托(1)安装在上平台(2-4)上,下平台(2-6)与盘扣式脚手架(4)可拆卸地连接,还包括驱动x型支臂(2-5)作伸缩变形的液压缸(2-10)和液压泵站(2-15);还包括控制器(7),各组检测装置(3)通过信号线缆(5)与控制器(7)连接,各液压泵站(2-15)通过控制线缆(6)与控制器(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监测可调节的大跨度高支模支撑系统,其特征是:在x型支臂(2-5)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上移动轴(2-3)、上端另一侧安装有上固定轴(2-12),在x型支臂(2-5)的下端一侧安装有底部横梁(2-9)、下端另一侧安装有下固定轴(2-14),在上移动轴(2-3)的端部安装有上滚轮(2-2)、底部横梁(2-9)的端部安装有下滚轮(2-8),在上平台(2-4)和下平台(2-6)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与上滚轮(2-2)和下滚轮(2-8)配合的导向轨道(2-1),上固定轴(2-12)和下固定轴(2-14)分别采用轴座安装在上平台(2-4)的底部和下平台(2-6)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祎王永春毛宇奇张浩玺季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西南城市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