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627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6
本申请涉及海绵设施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过滤系统以及存水系统;过滤系统包括固定圈、第一过滤网以及拨动组件;拨动组件包括转动块、凸块以及若干拨动块;固定圈设于溢流口上;第一过滤网设于所述固定圈上;转动块转动连接于第一过滤网的顶部;拨动块设于转动块上;凸块设于拨动块远离第一过滤网的一侧上;存水系统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存储;通过雨水的运动带动拨动块运动,拨动块的运动带动转动块运动,转动块的运动使得雨水内夹杂的漂浮物产生离心运动,漂浮物运动至拨动块的外侧,减少出现漂浮物落至第一滤网,造成第一滤网堵塞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雨水进入到存水系统的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海绵设施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海绵工程在城市建设备受青睐;简单来说,海绵工程就是在城市小区、公园以及道路灯场所内布置多个建筑地,当做存水系统,遭遇下雨天气时,雨水经地面流入到存水系统内,后期再将存储的雨水进行使用,海绵工程一方面,能够有效对城市的积水进行疏导,另一方面,存储的雨水能够再次利用,如洗车、浇花等,海绵工程具有不可小觑的经济价值。
[0003]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1921775967.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雨篦子,其包括雨篦子、呈矩形阵列开设在雨篦子顶部的漏水孔,所述雨篦子左端面和后端面两侧均对称开设有两组滑槽,且两组滑槽内均嵌设有弹性橡胶柱,所述两组滑槽的内部靠近弹性橡胶柱的一侧均滑嵌有滑柱,且两组滑柱的外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改雨篦子的效果为:内部设置挤压缓冲结构,可将雨篦子安装后间隙进行填补,同时降低了雨篦子受力晃动和偏移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雨篦子安装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其次,内部有设置加强结构,提升了雨篦子整体的强度,降低了雨篦子受力产生形变和断裂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了雨篦子整体的抗压性能。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陷:雨篦子对雨水内的漂浮物过滤时,因雨水在地面流动冲刷,雨水常存在较大的漂浮物,雨水经过雨篦子落至存水系统时,较大的漂浮物会跟随雨水的运动下落至雨篦子上,易导致较大漂浮物覆盖在雨篦子的漏水孔上,降低了雨水进入到存水系统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出现雨水中较大漂浮物将雨篦子堵塞现象的出现,提高雨水进入到存水系统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包括过滤系统以及存水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固定圈、第一过滤网以及拨动组件;所述拨动组件包括转动块、凸块以及若干拨动块;所述固定圈设于溢流口上;所述第一过滤网设于所述固定圈上,所述第一过滤网用于对雨水漂浮物进行过滤;所述转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部,所述转动块的轴向与雨水沿所述第一过滤网下落方向相同,其中,所述转动块沿其自身轴线转动;
若干所述拨动块设于所述转动块上,且相邻所述拨动块形成雨水的流动空间;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拨动块远离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一侧上;所述存水系统设于溢流口内并与所述固定圈连接,用于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存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雨水流入到相邻拨动块形成的流动空间内,雨水中的漂浮物落至凸块上,流水的运动带动拨动块运动,拨动块运动带动转动块运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运动带动多个拨动块一同运动,多个拨动块的运动使得雨水运动,雨水在拨动块的带动下转动,雨水的转动使得雨水中夹杂的漂浮物产生离心运动,漂浮物运动至拨动块的外侧,清理漂浮物后雨水经第一过滤网落至存水系统内;通过雨水的运动带动拨动块运动,拨动块的运动带动转动块运动,转动块运动带动若干拨动块一同运动,若干转动块的运动使得雨水内夹杂的漂浮物产生离心运动,漂浮物运动至拨动块的外侧,减少出现漂浮物落至第一滤网,造成第一滤网堵塞现象的发生,提高了雨水进入到存水系统的速率。
[0008]可选的,所述拨动块包括连接段以及拨动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连接,其中,若干所述连接段形成雨水中较重漂浮物的存储空间;所述拨动段设于所述连接段的的另一端,所述拨动段的顶部较所述转动块的顶部高。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进入到相邻拨动块内,拨动块运动带动转动块运动,转动块运动带动连接段运动,连接段运动带动拨动段运动,由于较重漂浮物向拨动段外侧运动时需要更大离心力,较重漂浮物落入到连接段形成存储空间内,较轻的漂浮物在拨动段的作用下被拨动至拨动段的外侧,减少出现雨水的流速较小,较重漂浮物较难进入到拨动侧外侧,致使较重漂浮物落至第一过滤网上,影响雨水进入到存水系统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对不同流速雨水下漂浮物的处理。
[0010]可选的,所述拨动段为弧形设置,且若干所述拨动段以所述转动块为中心呈涡轮状分布。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拨动段设为弧形设置,雨水进入到拨动段内凹部分,较多雨水聚集在拨动段的内凹部分,较多雨水能够产生较大的动能,提高了拨动段的转速,进而便于实现将雨水中漂浮物运动至拨动段的外侧的目的。
[0012]可选的,所述拨动段的侧部设有排水口,其中,所述排水口沿所述拨动段运动方向其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较小。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拨动段的侧部开设有排水口,雨水进入到相邻拨动段之间形成的流动空间内,雨水通过排水口,雨水经第一过滤网落至存水系统内;通过在拨动段的侧部设置排水口,一方面,便于实现较大雨量时雨水的通过,另一方面将排水口设置为沿拨动段运动方向的侧壁之间距离逐渐减小,雨水经大空间进入小空间时出现变径,提高拨动段的转动效果,进一步提高对雨水中漂浮物的处理。
[0014]可选的,所述存水系统包括存水井筒以及沉泥井;所述存水井筒设于所述溢流口内,所述固定圈设于所述存水井筒的顶部,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存水井筒连通设置;所述沉泥井设于所述存水井筒的底部,所述存水井筒与所述沉泥井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落入到存水井筒内,雨水经存水井筒落入到沉泥井内,实现对过滤后雨水的收集存储。
[0016]可选的,所述沉泥井靠近所述存水井筒的一侧至其另一侧的直径逐渐减小。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存水井筒落入到沉泥井内,将沉积井设置为靠近存水井筒的一端至其另一端的直径变小,便于实现雨水中较小杂质的沉积。
[0018]可选的,所述存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过滤后雨水送至外部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管;所述沉泥井上设有用于对过滤后雨水进行输送的输水口,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设于所述输水口处,另一端与用水设备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沉积后,驱动用水设备,用水设备将沉积好的雨水经输送管送至用水设备内,实现对过滤、沉积好雨水的再利用。
[0020]可选的,所述存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过滤后雨水进行再过滤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设于所述输水口处,其中,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滤孔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滤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水设备将沉积井内沉积好的雨水吸至用水设备内,雨水经过第二过滤网进入到输水管内,被再次过滤后的雨水进入到用水设备,以对雨水进行循环使用;通过在输水口处安装第二过滤网,雨水经过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对雨水进行再过滤,减少雨水中杂质对用水设备堵塞损坏现象的发生。
[0022]可选的,所述存水系统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滤网进行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清理杆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系统(1)以及存水系统(2);所述过滤系统(1)包括固定圈(11)、第一过滤网(12)以及拨动组件(13);所述拨动组件(13)包括转动块(131)、凸块(132)以及若干拨动块(133);所述固定圈(11)设于溢流口上;所述第一过滤网(12)设于所述固定圈(11)上,所述第一过滤网(12)用于对雨水漂浮物进行过滤;所述转动块(13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顶部,所述转动块(131)的轴向与雨水沿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下落方向相同,其中,所述转动块(131)沿其自身轴线转动;若干所述拨动块(133)设于所述转动块(131)上,且相邻所述拨动块(133)形成雨水的流动空间;所述凸块(132)设于所述拨动块(133)远离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一侧上;所述存水系统(2)设于溢流口内并与所述固定圈(11)连接,用于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块(133)包括连接段(1331)以及拨动段(1332);所述连接段(1331)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块(131)连接,其中,若干所述连接段(1331)形成雨水中较重漂浮物的存储空间;所述拨动段(1332)设于所述连接段(1331)的另一端,所述拨动段(1332)的顶部较所述转动块(131)的顶部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段(1332)为弧形设置,且若干所述拨动段(1332)以所述转动块(131)为中心呈涡轮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段(1332)的侧部设有排水口(4),其中,所述排水口(4)沿所述拨动段(1332)运动方向其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较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设施的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系统(2)包括存水井筒(21)以及沉泥井(22);所述存水井筒(21)设于所述溢流口内,所述固定圈(11)设于所述存水井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风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之景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