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30111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材料设计与制备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Ce‑Cu‑BTC为自牺牲模板,引入六次甲基四胺与Ce‑Cu‑BTC界面不饱和的金属离子配位,构筑化学稳定的配位络合物界面,再加入碳酸氢钠碱性溶液,缓和了氢氧根离子与有机配体阴离子的交换反应,避免由于高温热解导致Ce‑Cu‑BTC框架出现结构损坏、坍塌的问题。本方法可以解决目前低温脱硝催化剂效率不高、制备过程催化剂分散性差、双金属衍生催化剂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是一种合成效率高、结晶度好、高效稳定的双金属MOFs衍生催化材料合成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材料设计与制备和环境保护,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八面体结构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界面功能化制备方法及其在一氧化碳选择性催化脱硝(co-scr)反应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是近年来引起诸如光化学烟雾、酸雨和臭氧消耗等多种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co-scr工艺因可实现多污染物同脱除、降低工业成本,而成为极具吸引力和前景的烟气脱硝技术,开发具有高孔隙率、稳定性高、活性位点高分散催化剂是该工艺能否达到最优效能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双金属mofs材料催化co-scr反应的研究不断发展,已有文章报道成功合成双金属mofs催化剂(如ce-cu-btc、co/mn-mof-74、mnce@mof等)用于co-scr反应并取得较好的脱硝效果。然而,由于mofs的骨架是由动态配位键联结而成的,通常在300℃至400℃间会发生骨架坍塌并导致其可回收性差,同时催化活性在300℃以上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在高温下保持高稳定性又可以保留原双金属mofs催化剂高活性的衍生化制备方法对于扩展双金属mofs催化剂在脱硝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双金属mofs衍生氧化物,即以高活性双金属mofs为牺牲模板制备衍生催化剂,不仅具有高分散的双金属位点的协同作用,而且提供了卓越的、有利于电子转移效应的异质接口。已有研究证明通过热解法制备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deng,y.,x.shi,l.wei,h.liu,j.li,x.ou,l.dong and b.li(2021)."effect of intergrowth andcoexistence cuo-ceo2 catalyst by grinding metho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yticreduction of nox by co."],能在200℃时维持不低于87%的no转化率,但存在由于高温热解导致cuo在催化剂表面团聚,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并且在高于300℃时骨架易坍塌的问题。因此,针对热解法制备过程ce-cu-mofs衍生催化剂结构不稳定和分散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首次发现通过引入六次甲基四胺,可以在特定浓度的碳酸氢钠碱性溶液中,实现ce-cu-mofs制备过程中的界面功能化,在介尺度下调控制备具有完整结构且高效稳定的双金属mofs衍生催化剂。此外,针对水热法制备ce-cu-btc前驱体合成效率低、配位效率不高、表面金属纳米粒子聚集等问题,在微波辅助加热的条件下,发现并确定了特定的有机长链分子盐,通过添加特定表面活性剂,在特定的络合剂配比缓冲溶液中分步浸渍,制备出了合成效率高、结晶度好、晶粒均匀分散的的ce-cu-btc前驱体溶液。本研究采用的微波辅助加热-分步浸渍法制备中空八面体结构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方法目前尚未见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基于大量筛选工作基础上,提供一种介尺度调控下具有完整结构且高效稳定的中空八面体结构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快速制备方法,以解决目前低温脱硝催化剂效率不高、制备过程催化剂分散性差、衍生催化剂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2、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以微波辅助加热-分步浸渍合成的ce-cu-btc为自牺牲模板,将其置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分散,通过引入络合剂六次甲基四胺,使其能够与ce-cu-btc前体表面的不饱和金属离子配位,构筑缓冲层界面。随后加入碳酸氢钠碱性溶液,混合转化反应,碱性溶液是金属氧化物的促生长液,氢氧根离子与金属有机框架中的有机配体进行阴离子交换反应,与金属离子结合成氢氧化物,并且在氧化环境下转化为ce-cu-mofs衍生氧化物。该方法避免了由于热解导致ce-cu-mofs框架出现结构损坏、坍塌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去除模板的繁杂过程。

3、此外,mofs前驱体自牺牲模板的形貌依赖于金属盐的选择。在高通量筛选工作基础上,发现并确认以含铜的有机长链分子盐双(6,6,7,7,8,8,8,-七氟-2,2-二甲基-3,5-辛二酮酸)铜和含铈的有机长链分子盐四[1-(甲氧基)-2-甲基-2-丙醇基]铈与1,3,5-苯三甲酸(h3btc)进行配合反应,通过构建sbu次级结构单元后促进了mofs微晶种的形成。表面活性剂则起到一个结构导向的作用,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促进了高比表面积的多孔ce-cu-mofs衍生催化材料的定向生长,该材料具有完整晶体结构、规则多孔网络、丰富的活性位点。本方法可以成功实现ce-cu-btc前驱体的外层保护、避免在热解过程中结构坍塌和金属原子的聚集,是一种新的有效可靠的双金属mofs衍生催化材料合成方法。

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5、一种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6、(1)cu前驱体的制备

7、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合成cu前驱体;将均苯三甲酸h3btc溶于无水乙醇、苯甲酸、乙酸混合液中,配制成均苯三甲酸溶液,磁力搅拌器上混合搅拌至溶解,得到白色悬浊液a;在白色悬浊液a中加入双(6,6,7,7,8,8,8,-七氟-2,2-二甲基-3,5-辛二酮酸)铜以及超纯水,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上述混合体系置于微波反应器中,在120℃-180℃下反应2h,得到蓝色液体b;将反应物离心收集,并依次用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进行纯化;最后,将制备好的样品在85℃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得到cu前驱体;

8、其中,无水乙醇、苯甲酸、乙酸的体积比为25:3:2-35:4:1,配制出浓度为0.16-0.18mol/l的均苯三甲酸溶液;

9、双(6,6,7,7,8,8,8,-七氟-2,2-二甲基-3,5-辛二酮酸)铜与均苯三甲酸的摩尔比为6.78:4.8-1.32:7.2;

10、无水乙醇与超纯水的体积比为0.71:1-1.4:1;

11、(2)ce-cu-mofs前驱体的制备

12、在白色悬浊液a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将四[1-(甲氧基)-2-甲基-2-丙醇基]铈和cu前驱体分步加入白色悬浊液a中,室温下静态浸渍24小时,配制成混合溶液c;搅拌至溶解,向混合溶液c中加入的硬脂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磺酸盐(fme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6)两种分子诱导剂的混合液,在室温下磁力搅拌0.5-1.5h至完全溶解,制得ce-cu-mofs前驱体溶液;cu前驱体在使用前在120℃下预处理4小时,以除去吸附在表面上的杂质;

13、其中,sds、四[1-(甲氧基)-2-甲基-2-丙醇基]铈、cu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28:4.71,三者在混合溶液c中的浓度为0.025-0.075g/ml;

14、混合溶液c与白色悬浊液a的体积比为1:1.1;

15、fmes与op-6的摩尔比为1:0.83-1:3.32,混合溶液c与诱导剂的混合液的体积比为3.3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无水乙醇、苯甲酸、乙酸的体积比为25:3:2-35:4:1,配制出浓度为0.16-0.18mol/L的均苯三甲酸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Cu前驱体在使用前在120℃下预处理4小时,以除去吸附在表面上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SDS、四[1-(甲氧基)-2-甲基-2-丙醇基]铈、Cu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28:4.71,三者在混合溶液C中的浓度为0.025-0.075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N,N-二甲基甲酰胺、六次甲基四胺和碳酸氢钠摩尔比1:0.209:0.348;

6.一种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在CO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脱硝方面的应用,在NO:500ppm,CO:1000ppm,N2作为平衡气体,气体流速为300mL/min条件下进行催化性能测试,在175℃-400℃脱硝活性达98%以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无水乙醇、苯甲酸、乙酸的体积比为25:3:2-35:4:1,配制出浓度为0.16-0.18mol/l的均苯三甲酸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cu前驱体在使用前在120℃下预处理4小时,以除去吸附在表面上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ce-cu-mofs衍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sds、四[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勇黄樱蕾肇启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