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577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冷却线,包括输送机、冷却装置和载具,其中,输送机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并能够带动产品行进的输送部;冷却装置包括机罩壳和风冷却器,机罩壳定位罩设于输送部外,风冷却器设置于机罩壳,并能够向输送部吹送冷却风;载具用于承载产品,并固定设置于输送部;且载具上还形成有用于引导冷却风吹向产品底部的风道。该冷却线既可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冷却效果佳、且冷却效率高;又结构简洁、合理,生产成本低,利于生产实施,且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线,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尺寸产品的高效冷却线


技术介绍

1、某些产品在生产时,配置有对产品进行冷却的工艺。目前常采用的冷却方式为:在输送线上方设置风冷却器,当产品在输送线的带动下经过风冷却器时,实现冷却。

2、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对于小尺寸产品,现有的冷却线可起到又快又好的冷却效果;但对于大尺寸产品,现有冷却线的冷却效果一般、不均匀(通常是产品上表面已冷却、但底部温度还较高),若为了实现设想的冷却效果,要么延长冷却时间(即降低输送线的传输速度)、要么在输送线下方也设置风冷却器。但,延长冷却时间,势必会对整个产线的工作节拍造成不利影响,进而造成整个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而增加风冷却器,则会造成整个产线的生产成本增加。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冷却线,一方面,其可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冷却效果佳、且冷却效率高;另一方面,其结构简洁、合理,生产成本低,利于生产实施,且适用性广。

2、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冷却线,包括输送机、冷却装置和载具,其中,

3、所述输送机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能够带动产品行进的输送部;

4、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机罩壳和风冷却器,所述机罩壳定位罩设于所述输送部外,所述风冷却器设置于所述机罩壳,并能够向所述输送部吹送冷却风;

5、所述载具用于承载产品,并固定设置于所述输送部;且所述载具上还形成有用于引导冷却风吹向产品底部的风道。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具包括载具主体和凹设于所述载具主体上侧并用于供产品放置的收容槽,所述载具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输送部;

7、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载具主体中,且所述风道还分别开口于所述载具主体上侧和所述收容槽内表面,以对应形成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具主体为矩形块状结构;所述收容槽贯穿所述载具主体的长度方向两侧,且所述收容槽的竖向截面为无顶倒梯形状。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被配置为多个,并沿所述载具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载具主体中;且多个所述风道互不相通。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道为u形腔道结构,且所述风道的所述进风口被配置为两个,所述出风口被配置为多个。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采用链板式输送机,该链板式输送机的链板环即为所述输送部;所述载具主体可拆卸地锁固连接于所述输送部的外表面,且所述载具主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罩壳底侧与所述机架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风冷却器被配置为多个,并沿所述输送部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机罩壳顶侧。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冷却线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的上料侧,用于对所述载具上的产品进行检测。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在输送机的输送部上设置用于承载产品的载具,并在载具上设置能够引导冷却风吹向产品底部的风道,从而可实现对产品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实现冷却效果佳、且冷却效率高。②本技术所述冷却线的结构简洁、合理,易制作、且制作成本低,特别是还无需配置较多的风冷却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利于生产实施。③本技术所述冷却线既可适用于小尺寸产品,也可很好的适用于大尺寸产品,适用性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1)、冷却装置(2)和载具(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3)包括载具主体(31)和凹设于所述载具主体(31)上侧并用于供产品放置的收容槽(32),所述载具主体(31)固定设置于所述输送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主体(31)为矩形块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30)被配置为多个,并沿所述载具主体(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载具主体(31)中;且多个所述风道(30)互不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30)为U形腔道结构,且所述风道(30)的所述进风口(300)被配置为两个,所述出风口(301)被配置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1)采用链板式输送机,该链板式输送机的链板环即为所述输送部(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壳(20)底侧与所述机架(10)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风冷却器(21)被配置为多个,并沿所述输送部(11)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机罩壳(20)顶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线还包括检测件(4),所述检测件(4)设置于所述输送机(1)的上料侧,用于对所述载具(3)上的产品进行检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1)、冷却装置(2)和载具(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3)包括载具主体(31)和凹设于所述载具主体(31)上侧并用于供产品放置的收容槽(32),所述载具主体(31)固定设置于所述输送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主体(31)为矩形块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30)被配置为多个,并沿所述载具主体(3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载具主体(31)中;且多个所述风道(30)互不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冷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璧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