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575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4
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装置中,补液腔容纳于第一凹槽中,补液腔包括底板、自底板垂直延伸的侧板和围合侧板的顶板,以形成中空腔体,底板设有连接孔,顶板设有凸台,凸台内形成连通中空腔体的凹腔,腔体包括下限位板、连通导管另一端的进液孔、高于进液孔且位于腔体内壁的上限位板和设于下限位板上的进液排气孔,密封球可转动地设于进液孔,密封底座设于腔体内的下限位板上,排气盖板盖设于腔体顶端,排气盖板设有连通腔体的排气孔,弹簧一端连接排气盖板的底部,另一端连接密封底座。本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


技术介绍

1、方形电芯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能源储备系统等领域。方壳电池在装配完成后,随着电池的使用循环,在循环后期,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在不断被分解消耗,造成电芯内的部分活性物质无法获得电解液,从而造成电池容量大规模衰减。且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附着在隔膜、极片上,造成电池析锂,降低电池容量及循环寿命。

2、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包括:

4、负极盖板,其设有注液孔和负极柱;

5、光铝片,其设于所述负极盖板且位于注液孔和负极柱之间,所述光铝片包括,

6、通孔,其穿设于所述负极盖板,

7、第一凹槽,其自所述负极盖板向下凹进,

8、第一孔,其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底部;

9、补液装置,其包括,

10、补液腔,其容纳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补液腔包括底板、自底板垂直延伸的侧板和围合所述侧板的顶板,以形成中空腔体,所述底板设有连接孔,所述顶板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内形成连通中空腔体的凹腔,

11、密封铝片,其盖设于所述凸台且密封所述凹腔,

12、导管,其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孔,

13、腔体,其包括下限位板、连通导管另一端的进液孔、高于所述进液孔且位于腔体内壁的上限位板和设于下限位板上的进液排气孔,

14、密封球,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进液孔,

15、密封底座,其设于所述腔体内的下限位板上,

16、排气盖板,其盖设于所述腔体顶端,所述排气盖板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排气孔,

17、弹簧,其一端连接所述排气盖板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密封底座。

18、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导管包括靠近进液孔一侧的装配孔。

19、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密封球包括,

20、凸柱,其位于所述密封球的球心且向外延伸,所述凸柱卡接所述装配孔,

21、第一卡孔,其朝球心方向凹进形成,

22、第二卡孔,其朝球心方向凹进形成,所述第二卡孔间隔第一卡孔且第二卡孔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卡孔的容积,密封底座卡接于第二卡孔中,

23、第一密封部,其位于所述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之间,

24、第二密封部,其由第一卡孔相对于第一密封部一侧延伸到第二卡孔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侧构成,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体积大于的第一密封部。

25、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凸柱与装配孔间隙配合,间隙量为0.05~0.1mm。

26、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底板朝连接孔倾斜,倾斜角度为0.5~3°。

27、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腔体设有水平的恒径线,恒径线以下的腔体直径不变,恒径线以上的腔体直径逐渐变大,腔体最大直径为最小直径的1.3倍。

28、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腔体容纳于所述第一孔内,进液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孔。

29、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排气盖板包括用于卡接所述弹簧的弹簧孔,所述弹簧孔连通进液排气孔。

30、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密封底座包括用于卡接弹簧的第二凹槽和连通所述排气孔的排气槽。

3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中,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和弹簧孔的直径分别为弹簧直径的1.1~1.2倍。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方壳电池补液装置通过在循环过程排出多余的气体,同时对电池进行自动补液,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靠近进液孔一侧的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与装配孔间隙配合,间隙量为0.05~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连接孔倾斜,倾斜角度为0.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设有水平的恒径线,恒径线以下的腔体直径不变,恒径线以上的腔体直径逐渐变大,腔体最大直径为最小直径的1.3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容纳于所述第一孔内,进液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盖板包括用于卡接所述弹簧的弹簧孔,所述弹簧孔连通进液排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底座包括用于卡接弹簧的第二凹槽和连通所述排气孔的排气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和弹簧孔的直径分别为弹簧直径的1.1~1.2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靠近进液孔一侧的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球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与装配孔间隙配合,间隙量为0.05~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连接孔倾斜,倾斜角度为0.5~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池补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设有水平的恒径线,恒径线以下的腔体直径不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心杨允杰汪勇郭红祥赖一铭闫小舍张文齐韩郑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