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940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总厚度为100~350μm,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的厚度比为9:1~5;将基材置于玻璃板上,倾倒下层铸膜液于基材上,然后用狭缝刮刀匀速自上而下刮涂,完毕后迅速置于热环境下处理1~90s;取出后继续倾倒第二层铸膜液,然后用狭缝刮刀匀速自上而下刮涂,完毕后静置10~150s,接着置于热环境下处理1~30s;制得的初生膜取出,浸入凝固液中,浸泡10~180s;取出后接着浸入45~90℃去离子水中,浸泡60~240s;取出后分别置于酸、碱溶液中浸泡;浸入甘油水溶液中,浸泡30~300s,甘油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30%;取出后热风烘干,完成膜制备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先进制造的不断发展,膜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分为有机膜与无机膜。其中有机膜以材料功能性强,孔径分布集中,便于加工制造等优势在化工、印染、生物医药、家用净水等领域均有规模性使用,并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必需工艺过程。按过滤精度,有机膜又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其中超滤孔径多分布于2~100 nm,截留分子量精度在1kd~1000kd,多用于分子级物料的分离,如悬浮物、胶体、蛋白质、细菌、病毒及微生物等。

2、现有单层膜分离层与功能层过渡较小,纳污能力差,易堵塞,载量过低。现有双层结构膜技术,膜机械强度偏弱,寿命短(多为一次性产品)且设备复杂,对精度要求高。现有双层膜功能性单一,无法实现多领域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通过二次涂覆技术,先制备基材层,实现高纳污能力,后制备分离层,实现拦截能力,

3、两层在热辅助下结合牢固,

4、其包括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总厚度为100~350μm,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的厚度比为9:1~5。

5、优选的总厚度为150~240μm。

6、具体的制备步骤为,

7、1、将基材置于玻璃板上,倾倒下层铸膜液于基材上,然后用狭缝刮刀匀速自上而下刮涂,完毕后(即走完刮涂过程,尺寸为a4纸大小为30cm长度)迅速置于60~125℃热环境下处理1~90s;

8、2、取出后继续倾倒第二层铸膜液,然后用狭缝刮刀匀速自上而下刮涂,完毕后静置10~150s,接着置于40~105℃热环境下处理1~30s;

9、3、步骤2制得的初生膜取出,浸入30~90℃、质量浓度为10~75%的凝固液中,浸泡10~180s;取出后接着浸入45~90℃去离子水中,浸泡60~240s;

10、4、从步骤3的去离子水中取出后分别置于酸、碱溶液中浸泡;酸溶液为盐酸,柠檬酸,乙二酸、乙酸,丙酸,丁二酸中的一种,ph值为1~3,浸泡时间为30~120s;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水溶液中的一种,ph值为12~14,浸泡时间为30~180s;酸、碱溶液的温度为25~55℃;

11、5、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浸入甘油水溶液中,浸泡30~300s,甘油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30%;

12、6、取出后热风烘干,完成膜制备工作。

13、所述的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芳酯等,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及其共聚物中的一种;基材需提前进行离型处理,为硅离型或氟素离型,离型力为1~10g / in,其中优选3~8g / in,离型后的基材厚度为25~300μm,优选120~240μm。

14、所述的铸膜液的组成为,主体材料9~28%,溶剂30~75%,不良溶剂1~55%,添加剂1~15%;主体材料为聚醚砜,聚芳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或聚酰亚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不良溶剂为分子量为200~10000的聚乙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丁醇,叔丁醇中的一种;添加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共聚物中的一种以上,分子量为k17~k120。

15、所述的铸膜液的组成优选为,主体材料12~23%,溶剂35~60%,不良溶剂10~35%,添加剂3~12%;添加剂分子量为k30~k90。

16、凝固液由溶剂和去离子水组成,其中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17、步骤1中,刮涂完毕后将材料迅速置于80~105℃热环境下处理15~60s;

18、步骤2中,静置30~120s,接着置于60~80℃热环境下处理10~20s;

19、步骤3中,制得的初生膜取出后,浸入50~80℃、质量浓度为35~65%的凝固液中,浸泡30~120s;取出后接着浸入60~80℃去离子水中,浸泡120~180s;

20、步骤4中,酸溶液中浸泡60~90s,碱溶液中浸泡90~150s,酸、碱溶液的温度为35~45℃;

21、步骤5中,浸入甘油水溶液中,浸泡120~240s,甘油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

22、步骤6中,热风温度为90~120℃,优选95~105℃,烘干时间为10~180秒,优选60~120秒。

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载量水平和更强的极端lvr拦截能力;长时间运行寿命更高,性能更稳定;针对不同物料,双面均可适用,用途广泛;工艺窗口宽,操作便捷,对设备要求较低,放大性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总厚度为100~350μm,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的厚度比为9:1~5;上述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分离膜总厚度为150~24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制备步骤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芳酯等,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及其共聚物中的一种;基材需提前进行离型处理,为硅离型或氟素离型,离型力为1~10g / in,离型后的基材厚度为25~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膜液的组成为,主体材料9~28%,溶剂30~75%,不良溶剂1~55%,添加剂1~15%;主体材料为聚醚砜,聚芳砜,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或聚酰亚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不良溶剂为分子量为200~10000的聚乙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丁醇,叔丁醇中的一种;添加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共聚物中的一种以上,分子量为K17~K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膜液的组成为,主体材料12~23%,溶剂35~60%,不良溶剂10~35%,添加剂3~12%;添加剂分子量为K30~K9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凝固液由溶剂和去离子水组成,其中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功能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总厚度为100~350μm,基材层和两个分离层的厚度比为9:1~5;上述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其特征在于,分离膜总厚度为150~24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制备步骤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芳酯等,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及其共聚物中的一种;基材需提前进行离型处理,为硅离型或氟素离型,离型力为1~10g / in,离型后的基材厚度为25~3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功能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膜液的组成为,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逢秦孙星王坤王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