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17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震救生舱,其包括救生舱本体,救生舱本体包括抗震外壳和与抗震外壳的内侧连接的内设结构,抗震外壳的顶部为弧形结构,内设结构包括电路单元,电路单元包括检波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和通信模块,报警模块和通信模块分别与检波控制模块连接,检波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地震波,根据检测结果驱动报警模块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并启动通信模块与外部建立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地震时,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救生舱,并且便于被外界发现,从而获得及时的救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震避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地震发生时用于紧急避难的抗震救 生舱。
技术介绍
目前,地震仍以其不可预知性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这主要是由于地震波传播快、 能量大且现有的建筑抗震等级低的因素所导致。一般来说,地震时间仅有几秒到几十秒的 时间。因此,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逃离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而地震 引起的房屋倒塌则造成围困在建筑物中的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时,如何保障人员生命安 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救生设备的外形主要采用方形结构。这种抗震救生设备在地震 引起的倒塌物下落时,容易因倒塌物的堆积而被损毁,所以现有的救生设备不能可靠地保 证逃生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人们使用这种抗震这些救生设备只能被动地等待救援,一旦 营救人员未及时发现该抗震救生设备内部还围困有待救人员,则这些待救人员的生命依然 存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救生舱,以实现在地震时,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救生 舱,并且便于被外界发现,从而获得及时的救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救生舱,包括救生舱本体,所述救生舱本体包括抗震外壳和 与所述抗震外壳的内侧连接的内设结构,所述抗震外壳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内设结构 包括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包括检波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和所 述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波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波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地震波,根据检测 结果驱动所述报警模块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并启动所述通信模块与外部建立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抗震外壳的外侧表面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侧罩 设有气囊保护层,所述气囊保护层的边缘与所述抗震外壳的外侧表面可分离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抗震外壳为钟罩形结构,所述抗震外壳上开设有用户出入的舱门, 所述抗震外壳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于所述抗震外壳中部的横截面;或者,所述抗震外壳为可 开合的贝壳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抗震外壳的外侧表面设有由具有抗压力和冲击力的复合材料或者 金属材料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抗震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缓冲层,所述抗震外壳的侧壁设有多 个通气孔。进一步的,所述内设结构还包括多个可密封的分隔室,所述分隔室与所述抗震外 壳一体成形。所述分隔室内设有生活必需品、供氧防火防毒系统和/或供电系统。进一步的,所述检波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波电路、滤波器、前置放大器、 比较判断电路和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的门驱动电路,所述报警模块 和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检波电路,包括横波检波电路和纵波检波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定位通信单元和求救通信单元,所述定位通信单元 用于向外部发送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所述求救通信单元至少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3G、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码分多址移动通信CDMA中的一种。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顶部为弧形结构的抗震外壳,保证该抗震 救生舱在地震时不易被倒塌物或坠落物损毁,使得避难人员获得更加安全的保护;通过设 置在抗震救生舱内的检波控制模块检测地震波,可以在地震即将发生时驱动报警模块向用 户发出报警信号,使避难人员快速及时地获知地震即将发生,并且在进入舱体后,检波控制 模块还可以启动通信模块,使用户与外界取得通信联系,从而能获得及时营救。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一中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五的剖面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六中电路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六中纵波检波电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抗震外壳;2:电路单元;3 舱门;4 气囊保护层;5 气囊;6 加强筋;7 轴线;8 通气孔;9 分隔室;10 缓冲层;20:检波控制模块; 21:报警模块;30 线圈套;31 线圈;32 弹簧;33 磁钢;22 通信模块;201 检波电路;202 滤波器;203 前置放大器;204:比较判断电路; 205:中央处理单元;206 门驱动电路;221 定位通信单元;222:求救通信单元; 2011:纵波检波电路;2012:横波检波电路; 100:救生舱本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抗震救生 舱实施例一中电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抗震救生舱包括 救生舱本体100,救生舱本体100包括具有弧形顶部的抗震外壳1和与抗震外壳1内侧连 接的内设结构,内设结构包括电路单元2。电路单元2可以包括检波控制模块20、报警模块 21和通信模块22,报警模块21和通信模块22分别与检波控制模块20连接,检波控制模块 20用于检测地震波,根据检测结果驱动报警模块21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并启动通信模块 22与外部建立通信连接。本实施例的抗震救生舱平时可以放置于屋内或者其它任何距离人们较近的位置。 在发生地震时,舱体内的检波控制模块20能够检测到远处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信号,从而触 发与其连接的报警模块21发出声音、光等任意形式的报警信号。避难人员在该报警信号的 提醒下进入舱体内后,检波控制模块20还能够触发与其连接的通信模块22与外部建立通 信连接。上述结构的抗震救生舱一方面通过采用顶部为弧形结构的抗震外壳,可以保证该 抗震救生舱在地震时不易被倒塌物或坠落物损毁,使得避难人员获得更加安全的保护;另 一方面通过设置在抗震救生舱内的检波控制模块检测地震波,可以在地震即将发生时驱动 报警模块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使避难人员快速及时地获知地震即将发生,并且在进入舱 体后,检波控制模块还可以启动通信模块,使用户与外界取得通信联系,从而能获得及时营 救。图3为本专利技术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抗震救 生舱可以以抗震救生舱实施例一为基础,进一步地,抗震外壳1采用钟罩形结构,其抗震外 壳1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于抗震外壳1中部的横截面,这样设计,有利于舱体稳定放置,不至 于当地面左右晃动时舱体倾倒。抗震外壳1上可开设用户出入的舱门3,当检波控制模块检 测到地震波后,可以触发舱门3自动开启,当避难人员进入舱内后,舱门3可以手动关闭,或 者也可以由检波控制模块触发自动关闭。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抗震外壳1外侧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在抗震外壳1的 弧形顶部或侧面上,甚至整个抗震外壳1外侧设置气囊5,该气囊5被夹设在气囊保护层4 和抗震外壳1外侧之间。在常态下,气囊保护层4可以通过易断裂材料连接或者粘接形式 与抗震外壳1之间形成可分离连接。当救生舱本体100受到外界冲击力时,气囊5能够充 气自动张开,气囊保护层4在气囊5膨胀力的作用下与抗震外壳1分离,因此,气囊5在抗 震外壳1上形成缓冲保护层,从而缓冲抗震外壳1受到的冲击力,有利于保护舱体及舱体内 的避难人员;或者,该气囊5可以采用手动控制,当避难人员需要打开时,即可控制该气囊5 的开启。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本体,所述救生舱本体包括抗震外壳和与所述抗震外壳的内侧连接的内设结构,所述抗震外壳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内设结构包括电路单元,所述电路单元包括检波控制模块、报警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波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波控制模块用于检测地震波,根据检测结果驱动所述报警模块向用户发出报警信号,并启动所述通信模块与外部建立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李仲亮马芳张诗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宇航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