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2911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构造柱与钢梁之间放置垫板,所述垫板顶面与上方的钢梁紧密贴合,所述垫板底面固定在单向顶管上,垫板随着单向顶管的升高而升高,所述单向顶管放置于构造柱的顶端。本结构使得构造柱与钢梁成非刚性连接,避免钢筋与钢梁焊接连接,以免钢梁在焊接中受损;避免刚性连接所产生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改变了整体的受力方式,允许主体在地震中适度的变形,从而减轻震害,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引入与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类似的垫板,创新性的解决构造柱与钢梁的连接问题;避免柔性连接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施工简单、方便,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是建筑中用于房间的分隔和维护的常见结构,为了建筑砌体结构抗震需要,当内墙长度超过5米时,在建筑物外围设置构造柱。目前,构造柱与钢梁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般称为刚性连接方式和柔性连接方式。刚性连接是指将构造柱与框架梁底进行焊接连接,形成整体,它的优点是增加了结构的初始刚度,减少了位移,降低了框架构件的部分内力,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减少结构倒塌可能性,施工比较简便。但焊接首先对预制钢梁产生损伤,其次是刚性连接所产生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改变了整体的受力方式,虽然增加了结构刚度,但是地震时也吸引着更大的地震力,这势必引起主体结构的内力增大,最终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所以在地震时刚性连接的优点变成了它的缺点。

2、鉴于刚性连接的弊端,从而形成柔性连接的方式,柔性连接的目的就是克服刚性连接的弊端,将构造柱与框架结构脱开一定的间隙,允许主体在地震中适度的变形,避免构造柱与地震力的分配和对主体的约束作用,从而减轻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柱(4)与钢梁(1)之间放置垫板(2),所述垫板(2)顶面与上方的钢梁(1)紧密贴合,所述垫板(2)底面固定在单向顶管(3)上,垫板(2)随着单向顶管(3)的升高而升高,所述单向顶管(3)放置于构造柱(4)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的长宽和构造柱(4)的长宽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包括橡胶层和钢板层,两者的黏结剥离强度大于10kN/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柱(4)与钢梁(1)之间放置垫板(2),所述垫板(2)顶面与上方的钢梁(1)紧密贴合,所述垫板(2)底面固定在单向顶管(3)上,垫板(2)随着单向顶管(3)的升高而升高,所述单向顶管(3)放置于构造柱(4)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的长宽和构造柱(4)的长宽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结构建筑中内墙构造柱与钢梁的平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包括橡胶层和钢板层,两者的黏结剥离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正光傅义铁方碧锋李佛赵亚鹏张涛王硕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