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9044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由于氮原子和硼原子的推拉电子作用,使得该化合物的HOMO和LUMO能级可充分分离,当使用该化合物为掺杂剂时,其具有窄的发光光谱及半峰宽,同时通过调整N的电子云密度,获得纯净的光色,适用于AM‑OLED的绿色系列的绿色主体/掺杂剂系统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驱动电压低,在低掺杂区间也表现出高效率,在过量掺杂区间也能够相对抑制效率减小,并且其寿命表现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oled,具体设计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1、与现有的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ed)等其他平板显示元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led)结构简单,在制作工艺中具有各种优点,具有高亮度及优异的视角特性,响应速度快,且由于驱动电压低而被积极地开发及产品化,使其能够用于如挂壁式电视的平板显示器或显示器的背光、照明、广告牌等的光源。

2、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层的物质,大部分为纯有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和金属构成络合物的络化合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发光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其中,发光层物质优选为在氧化和还原状态均具有稳定状态的物质,优选为形成激子时将其转换为光的发光效率高的物质。更具体而言,发光层由主体(host)和掺杂剂(dopant)两种物质构成,掺杂剂需具有高的量子效率,且主体物质优选比掺杂剂物质具有更大的能隙以促进能量向掺杂剂的转移。用于电视(tv)、移动设备(mobile)等的显示器(display)以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实现全彩色(fullcolor),发光层分别有由红色主体/掺杂剂、绿色主体/掺杂剂和蓝色主体/掺杂剂构成。

3、对于红、绿掺杂剂而言,当前产业使用的多为重金属配位化合物,通过在有机发光材料中引入重金属原子,增大分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使激子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混杂,三线态具有某些单线态特征,三线态激子的对称性被破坏,缩短了磷光寿命,减少了磷光猝灭,增强了磷光效率。其中,铱(iii)配合物因其三线态寿命较短,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能在室温下发出较强的磷光而受到关注。但该类材料由于贵金属材料的使用,成本显著提升,因此,寻找廉价的有机发光材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近来,采用元件的发光光谱窄且元件效率高的基于硼的掺杂剂的文献发表在adv.mater.2016、28,2777-2781及angew.chem.int.ed2017,56,5087-5090,且公开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6-0119683。就现有的基于硼的掺杂剂物质而言,硼原子被包含在中心且被环化,由此,硼仅形成三个配位键,从而将分子的结构保持在平面状态。这种平面结构的掺杂剂的优点在于,分子的振动模式(vibrationmode)的能级(energylevel)相似,从而使发光光谱和半振幅宽度变窄以产生纯光。当前,此类材料主要用于蓝光材料,在其他色光上的应用的研究较少,与含贵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相比,硼氮材料在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避免使用贵金属的、具有窄发光光谱的及半峰宽的绿光有机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3、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

4、

5、其中,环a表示碳原子数为c6~c6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c5~c6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环b表示碳原子数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

6、r1、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碳原子数为c1~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碳原子数为c1~c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c2~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碳原子数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c6~c6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c6~c6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c6~c60的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氨基;

7、n表示0、1、2、3或4;

8、x1表示n-ar1;

9、ar1表示碳原子数为c1~c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碳原子数为c2~c1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碳原子数为c3~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c6~c6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c6~c6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所述ar1可以与环a彼此连接形成环结构;

10、所述环烷基为单环、多环或螺环;

11、式i所示化合物的环结构上的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取代。

12、进一步地,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n、o或s,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13、进一步地,所述烷基为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所述烷氧基为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所述烯基为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所述芳基为单环芳基或多环芳基,所述杂芳基为单环杂芳基或多环杂芳基。

14、进一步地,所述ar1与环a连接形成的环结构为芳香环、脂肪环或杂芳环。

15、进一步地,所述r1、r2所表示的基团中中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卤素、烷基、烷氧基、烯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或芳氨基取代。

16、进一步地,所述环a表示上述各结构中任意不相邻的c可各自独立地被n取代、任意一个h可各自独立地被f、d、cn、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苯基或芳氨基取代;所述环b表示经碳原子数为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

17、进一步地,所述ar1表示碳原子数为c1~c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c2~c10的烯基、上述各结构中的任意一个h可以各自独立地被f、d、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或苯基取代。

18、进一步地,所述式ⅰ所示化合物选自下述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极、空穴传输区、发光层、电子传输区、负极;其中,发光层中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的有机电致化合物。

34、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所述掺杂材料中包括一种或多种上述的有机电致化合物。

3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36、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由于氮原子和硼原子的推拉电子作用,使得该化合物的homo和lumo能级可充分分离。当使用该化合物为掺杂剂时,其具有窄的发光光谱及半峰宽,同时通过调整n的电子云密度,获得纯净的光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化合物适用于am-oled的绿色系列的绿色主体/掺杂剂系统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驱动电压低,在低掺杂区间也表现出高效率,在过量掺杂区间也能够相对抑制效率减小,并且其寿命表现特别优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N、O或S,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为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所述烷氧基为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所述烯基为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所述芳基为单环芳基或多环芳基,所述杂芳基为单环杂芳基或多环杂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与环A连接形成的环结构为芳香环、脂肪环或杂芳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所表示的基团中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卤素、烷基、烷氧基、烯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或芳氨基取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A表示上述各结构中任意不相邻的C可各自独立地被N取代、任意一个H可各自独立地被F、D、CN、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苯基或芳氨基取代;所述环B表示经碳原子数为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表示碳原子数为C1~C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C2~C10的烯基、上述各结构中的任意一个H可以各自独立地被F、D、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或苯基取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Ⅰ所示化合物选自下述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极、空穴传输区、发光层、电子传输区、负极;其中,所述发光层中包括一种或多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所述掺杂材料中包括一种或多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化合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芳基中的杂原子为n、o或s,所述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为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所述烷氧基为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所述烯基为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所述芳基为单环芳基或多环芳基,所述杂芳基为单环杂芳基或多环杂芳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与环a连接形成的环结构为芳香环、脂肪环或杂芳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所表示的基团中的任意一个氢可以各自独立地被氘、卤素、烷基、烷氧基、烯基、环烷基、芳基、杂芳基或芳氨基取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a表示上述各结构中任意不相邻的c可各自独立地被n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天宇谢再锋邵哲刘嵩远张景张佳成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