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智能高效装车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智能高效装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9036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高效装车系统,涉及智能装车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目前的自动化桁架装车系统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辊筒装置,用于输入物料;拆垛机械手,以用于抓取所述辊筒装置输入的物料;输送线,其输入端对应所述拆垛机械手设置;伸缩输送装置,其输入端对应所述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并且所述输送线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输送装置的输入端等高设置;升降平台,其设置在伸缩输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履带车,所述履带车上设置有分料装置;桁架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背离所述伸缩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桁架装置上滑动连接有卸料机械手,所述卸料机械手对应所述分料装置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装车的,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高效装车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物流装卸中,往往都是由装车工人手动进行装卸,但是在发货高峰期时,工人体力跟不上,装车劳动强度大,装车效率也较低,严重影响发货效率,并且装车过程中装车工人容易出现跌落、中暑等风险。

2、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物流的存储仓库都趋于智能化、自动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都采用自动化仓库来进行存储、装卸和周转货物,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人员成本,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3、但是,目前的自动化桁架装车系统主要是针对袋装商品进行装载的,袋装商品例如水泥、面粉、饲料等,并且同一类袋装商品的包装尺寸较为统一,而对于膜包类商品的装车方案较少,膜包类商品主要为利用热收缩膜进行包装的饮料食品等,膜包类商品的包装规格很多,尺寸也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类商品也会出现不同规格的包装,而目前的自动化桁架装车系统不能够做到对所有规格的膜包类商品通用的目的,同时,自动化桁架装车系统受车厢高度和尺寸的影响较大,导致其使用较为局限,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即目前的自动化桁架装车系统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包括有辊筒装置,用于输入物料;拆垛机械手,以用于抓取所述辊筒装置输入的物料;输送线,其输入端对应所述拆垛机械手设置;伸缩输送装置,其输入端对应所述输送线的输出端设置,并且所述输送线的输出端与所述伸缩输送装置的输入端等高设置;升降平台,其设置在伸缩输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履带车,所述履带车上设置有分料装置;桁架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背离所述伸缩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桁架装置上滑动连接有卸料机械手,所述卸料机械手对应所述分料装置设置。

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料装置包括有缓冲线,所述缓冲线的输入端对应所述伸缩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缓冲线的输出端设置有分流线,所述分流线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有列瓶线,所述列瓶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分流线的运动方向设置。

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两套剪式升降机构,所述剪式升降机构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履带车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驱动装置一。

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列瓶线包括有固定输送道,所述固定输送道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并且所述固定输送道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列瓶线还包括有两个活动输送道,两个所述活动输送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输送道的两侧,所述活动输送道与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道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输送道滑动的伸缩气缸。

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气缸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输送道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道与所述固定输送道之间设置有轮架,所述轮架通过连杆与所述活动输送道连接,所述轮架还与所述固定输送道转动连接,所述轮架上转动连接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的轴线与所述活动输送道的滑动方向垂直设置。

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输送道的两端均安装有电动辊筒,两个所述电动辊筒分别对应两个所述活动输送道设置。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输送道的下方设置有顶升输送机构,所述顶升输送机构包括多个顶升架,多个所述顶升架的下表面共同连接有一个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架上转动连接有同步带,多根所述同步带通过主轴连接有一个驱动装置二,所述驱动装置二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转动,所述同步带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分流线的运动方向相同设置。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线的输出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对应所述分流线设置,所述挡板底部连接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用于推动所述挡板上下移动。

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机械手包括有横梁,所述横梁滑动连接在所述桁架装置上,所述横梁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横梁移动的驱动装置三;所述横梁上滑动连接有载板,所述载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载板滑动的驱动装置四,所述载板上滑动连接有竖梁,所述竖梁垂于所述横梁设置,所述载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竖梁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五;所述竖梁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卸料机械爪,所述竖梁的底端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卸料机械爪转动的驱动装置六。

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机械爪包括有直角型的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底边安装有多根取料插条;所述主框架上安装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垂直于所述取料插条设置,所述主框架上还安装有压料气缸,所述压料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平行于所述取料插条设置。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2、1、通过分料装置与卸料机械手的配合,能够实现对物料进行快速码垛装车的目的,而卸料机械手的多自由度设置,能够使其满足对不同规格物料商品进行码垛装车,并且还能够适应各种停车误差,同时,列瓶线能够根据不同规格的物料商品进行适应性调整,既能满足对不同规格的物料商品进行转载,又能够适应不同车厢宽度,并且卸料机械手能够根据不同的物料商品以及车厢宽度规划码垛方式,进一步的使得本系统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物料商品以及不同尺寸车厢,适应性更强。

13、2、通过设置升降平台,能够使得本系统适应不同高度的车厢,进一步的增强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63)包括有缓冲线(631),所述缓冲线(631)的输入端对应所述伸缩输送装置(4)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缓冲线(631)的输出端设置有分流线(632),所述分流线(632)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装置(8),所述升降装置(8)上设置有列瓶线(84),所述列瓶线(84)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分流线(632)的运动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有升降板(81),所述升降板(8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套剪式升降机构(82),所述剪式升降机构(8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履带车(6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驱动装置一(8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瓶线(84)包括有固定输送道(841),所述固定输送道(841)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板(81)上,并且所述固定输送道(841)设置在所述升降板(81)的中间位置,所述列瓶线(84)还包括有两个活动输送道(842),两个所述活动输送道(842)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输送道(841)的两侧,所述活动输送道(842)与所述升降板(8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道(84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输送道(842)滑动的伸缩气缸(84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8421)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81)上,所述伸缩气缸(8421)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输送道(842)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道(842)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之间设置有轮架(85),所述轮架(85)通过连杆与所述活动输送道(842)连接,所述轮架(85)还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转动连接,所述轮架(85)上转动连接有辅助轮(851),所述辅助轮(851)的轴线与所述活动输送道(842)的滑动方向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的两端均安装有电动辊筒(8411),两个所述电动辊筒(841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活动输送道(842)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的下方设置有顶升输送机构,所述顶升输送机构包括多个顶升架(8412),多个所述顶升架(8412)的下表面共同连接有一个顶升气缸(8413);所述顶升架(8412)上转动连接有同步带(84121),多根所述同步带(84121)通过主轴连接有一个驱动装置二(8414),所述驱动装置二(8414)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84121)转动,所述同步带(84121)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分流线(632)的运动方向相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线(631)的输出端设置有挡板(6311),所述挡板(6311)对应所述分流线(632)设置,所述挡板(6311)底部连接有推动气缸(63111),所述推动气缸(63111)用于推动所述挡板(6311)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械手(9)包括有横梁(91),所述横梁(91)滑动连接在所述桁架装置(7)上,所述横梁(9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横梁(91)移动的驱动装置三(911);所述横梁(91)上滑动连接有载板(912),所述载板(91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载板(912)滑动的驱动装置四(9122),所述载板(912)上滑动连接有竖梁(92),所述竖梁(92)垂于所述横梁(91)设置,所述载板(91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竖梁(92)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五(9121);所述竖梁(9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卸料机械爪(93),所述竖梁(92)的底端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卸料机械爪(93)转动的驱动装置六(9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机械爪(93)包括有直角型的主框架(931),所述主框架(931)的底边安装有多根取料插条(932);所述主框架(931)上安装有推料气缸(9311),所述推料气缸(9311)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料板(9312),所述推料板(9312)垂直于所述取料插条(932)设置,所述主框架(931)上还安装有压料气缸(9313),所述压料气缸(9313)的输出端连接有压料板(9314),所述压料板(9314)的平行于所述取料插条(932)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63)包括有缓冲线(631),所述缓冲线(631)的输入端对应所述伸缩输送装置(4)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缓冲线(631)的输出端设置有分流线(632),所述分流线(632)的输出端设置有升降装置(8),所述升降装置(8)上设置有列瓶线(84),所述列瓶线(84)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分流线(632)的运动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有升降板(81),所述升降板(8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套剪式升降机构(82),所述剪式升降机构(8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履带车(6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驱动装置一(8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瓶线(84)包括有固定输送道(841),所述固定输送道(841)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板(81)上,并且所述固定输送道(841)设置在所述升降板(81)的中间位置,所述列瓶线(84)还包括有两个活动输送道(842),两个所述活动输送道(842)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输送道(841)的两侧,所述活动输送道(842)与所述升降板(81)滑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道(84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输送道(842)滑动的伸缩气缸(84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8421)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板(81)上,所述伸缩气缸(8421)的输出端与所述活动输送道(842)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输送道(842)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之间设置有轮架(85),所述轮架(85)通过连杆与所述活动输送道(842)连接,所述轮架(85)还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转动连接,所述轮架(85)上转动连接有辅助轮(851),所述辅助轮(851)的轴线与所述活动输送道(842)的滑动方向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高效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输送道(841)的两端均安装有电动辊筒(8411),两个所述电动辊筒(841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活动输送道(842)设置。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卓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