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902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栅极电极和包括通过间隙与栅极电极相对的多个带状部的阴极电极的电子发射电极,其中,当向各间隙施加栅极电位和阴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时,各间隙用作电子发射部;和响应从电子发射部发射的电子的照射而发光的发光部件。阴极电极的多个带状部被沿预定的方向沿直线布置。阴极电极的相互邻近的带状部之间的各间隔被布置为使得电子发射部的中心区域中的间隔比其周边区域中的间隔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子发射电极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其中具有电子发射电极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已从设置在后板上的电子发射电极 发射的电子在该装置的内部飞行,并撞击设置在前板上的发光部件,发光部件发光,并由此 显示图像。但是,由于装置内部的电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改变,因此,电子束偶尔偏转并可 能不准确地照射原本应照射的发光部件。这导致亮度重心变化,并可导致图像劣化。例如, 具有设置在后板和前板之间的间隔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是已知的。设置间隔件是为了防止图 像显示装置的外壳由于空气压力或其它压力而受损并保持后板和前板之间的空间。间隔件 通常被沿横向布置在空间中以从屏幕不能直接看到。但是,电子撞击在间隔件上并由此使 间隔件带电,这导致间隔件附近的电场变化,并导致上述的问题。作为这种图像劣化的对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2-520769公开了用于 通过会聚电子束减少源自电子束的偏转的图像劣化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No. 2002-520769中描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每个电子发射电极(每个像素)中设置有多个元 件区域,并且,通过电子束的会聚结构会聚从元件区域中的每一个发射的电子束。作为会聚 结构,公开了类似分隔元件区域中的每一个的分隔板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栅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电子 发射器件,所述阴极电极具有多个带状部,所述带状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栅极电极对置地 布置以在所述带状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形成间隙部,其中,所述间隙部中的 每一个在被施加向所述栅极电极施加的栅极电位和向所述阴极电极施加的阴极电位之间 的电位差时用作电子发射部;和用于响应于从所述电子发射部发射的电子的照射发光的发 光部件,其中,多个所述带状部沿预定的方向成直线排列,并且,所述电子发射器件中的中 心区域中的相邻的带状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电子发射器件的周边区域中的相邻的带状部 之间的距离长。由于多个带状部分沿列排列,因此,照射发光部件的电子的强度轮廓变为这样的 轮廓,即其中当观察与排列方向平行的截面时,从电子发射部中的每一个发射的电子的强 度轮廓被叠加以便沿排列方向相互偏移。由此叠加的轮廓趋于形成为具有陡的峰顶形状 的曲线。其原因在于,在排列方向上的中心部分附近对于照射有贡献的电子发射部的数量 更大,并且,强度在那里趋于较高。轮廓形成为具有陡的峰顶形状的曲线的事实意味着,当 发光部件中的要被电子照射的区域由于电子的偏转偏移时,亮度重心大大变化。另一方面, 在本专利技术中,使得电子发射电极的端部区域中的相互邻近的带状部之间的间隔比在其中心 区域中的大。由此,中心部分附近的对于照射有贡献的电子发射部的数量减少,相反,轮廓 的端部的对照射有贡献的电子发射部的数量增加,这在整体上使轮廓的形式平坦。换句话4说,即使当发光部件中的被电子照射的区域由于电子的偏转而偏移时,亮度重心的改变也 很少。此外,仅通过调整带状部之间的间隔获得上述的效果,并且不需要附加的构成组件。参照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部分切除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间隔件的周边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发射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A、图4B和图4C是图3A和图3B所示的电子发射电极的截面图。图5A、图5B、图5C和图5D是用于描述常规技术中的问题的示图。图6是其中电子发射部的排列间距均勻的电子发射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A、图7B、图7C和图7D是示出电子束的强度轮廓与亮度轮廓之间的关系的示 图。图8是示出相对于电子束的重心位置的变化的亮度重心的变化的示图。图9A、图9B、图9C、图9D、图9E和图9F是用于描述电子发射电极的制造方法的工 艺图。图IOA和图IOB是示例和比较示例中的电子发射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2-520769中描述的电子束的会聚结构需要专用的结 构部件,不仅使其结构复杂而且导致经济效率恶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单的构成并且可减少源自电子束的偏转的亮度 重心的变化的图像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具有简单的构成并且可减少由于电子束的偏转导致的亮度重心的 变化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的配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透视 图,其中,为了示出内部结构,该装置的一部分被切除。图2是示出图像显示装置的间隔件 的周边的示意性截面图。将基板1固定在其上的后板41和前板46通过烧结玻璃等被附连 于支撑框架42上,并且构成外封壳47。m条扫描线32和η条调制线33被设置于基板1上。m条扫描线32分别与端子 Dxl、Dx2、…、Dxm连接,η条调制线33与端子Dyl、Dy2、…、Dyn连接(这里,m和η均为 正整数)。未示出的层间绝缘层被设置于m条扫描线32和η条调制线33之间,以使这两种 线相互电气分隔开。在m条扫描线32和η条调制线33的交点中,以矩阵的形式形成mXn 个电子发射电极34。基板1是用于在其上机械支撑上述的电子发射部34、线32和33等的绝缘基板,并 且可使用石英玻璃、含有数量减少的诸如Na的杂质的玻璃、蓝板玻璃(blue plate glass)5和硅等的基板。作为其必要的功能,希望基板1不仅具有高的机械强度,而且对于干蚀刻、 湿蚀刻和诸如显影液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具有抗性。当被用作诸如显示面板的一体式产 品时,还希望基板在基板和成膜材料或另一层叠部件之间具有较小的热膨胀差异。希望基 板1由在热处理中碱元素等难以从玻璃内部扩散到其中的材料制成。前板46具有玻璃基板43和在玻璃基板的内侧面形成的诸如发光部件44、黑色矩 阵48和金属背板45的部件。发光部件44具有通过被从电子发射部34(在后面描述)发 射的电子照射而发光的荧光体。黑色矩阵48还被称为黑色部件,并且以矩阵形式形成。各 黑色矩阵限定了被从对应的电子发射电极34发射的电子照射的mXn个发光部件44的外 缘。黑色矩阵48防止荧光体混色,并且通过吸收外部光增强图像的对比度。金属背板45具 有作为阳极电极的功能,并且以下偶尔被称为阳极45。金属背板45与高电压端子H连接, 并且,通过该端子向金属背板45供给例如10的DC电压。这是用于赋予从电子发射电 极34发射的电子足以激发发光部件44的荧光体的能量的加速电压。由于设置后板41主 要是为了增强基板1的强度,因此,当基板1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时,可以消除附加的后板 41。参照图2,为了使装置具有足以耐受大气压力的强度,在前板46和后板41之间安 装被称为间隔件51的支撑部件。如上所述,电子撞击间隔件51并由此使间隔件51带电, 这改变了间隔件51附近的电场,并且偶尔使电子束偏转。(电子发射电极的配置)图3A是示出电子发射电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B是图3A中的部分C的放大图。 图4A是沿图3A的线4A 4A切取的截面图,图4B是图4A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4C是 沿图3A的线4C-4C切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栅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电子发射器件,所述阴极电极具有多个带状部,所述多个带状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栅极电极对置地布置以在所述多个带状部中的所述每一个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形成间隙部,其中,所述间隙部中的每一个在被施加向所述栅极电极施加的栅极电位和向所述阴极电极施加的阴极电位之间的电位差时用作电子发射部;和用于响应于从所述电子发射部发射的电子的照射而发光的发光部件,其中,所述多个带状部沿预定的方向成直线排列,并且,所述电子发射器件中的中心区域中的彼此相邻的带状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电子发射器件中的周边区域中的彼此相邻的带状部之间的距离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野和哉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