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电芯装置及电芯卷绕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67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9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电芯装置及电芯卷绕系统,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该下电芯装置包括延伸架和抵夹机构;其中,抵夹机构包括抵夹支臂、内针以及外针,抵夹支臂连接于延伸架,内针和外针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夹持腔,外针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固定,内针的至少部分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可转动。该下电芯装置可使得环形电芯容置于夹持腔内,并对环形电芯进行撑开,同时内针可通过自身的转动对打皱的料带产生张力使其舒张,从而防止预压电芯时出现打皱现象;并且,可使作业过程中的电芯内圈长度进行自适应调节,避免位于内圈料带因过紧而发生撕裂,确保电芯撑开过程中不会出现内圈撕裂的现象,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芯的优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电芯装置及电芯卷绕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主要通过卷绕机卷绕阴阳极片和隔膜形成电芯,由于卷针内部极片/隔膜没有张力的那段料带处于自由状态,料带会在卷针内部出现概率性弯曲,弯曲后的极片/隔膜在预压电芯时会出现打皱现象,进而影响电芯的优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电芯装置及电芯卷绕系统,其能够防止预压电芯时出现打皱现象,进而确保电芯的优品率。

2、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电芯装置,其包括:

4、延伸架和抵夹机构;

5、其中,抵夹机构包括抵夹支臂、内针以及外针,抵夹支臂连接于延伸架,内针和外针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夹持腔,外针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固定,内针的至少部分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可转动。

6、可选地,抵夹机构还包括抵夹驱动件,抵夹驱动件设置于抵夹支臂并与外针连接。

7、可选地,内针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连接于抵夹驱动件或抵夹支臂,旋转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部,旋转部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可转动,夹持腔形成于旋转部和抵夹支臂之间。

8、可选地,旋转部呈辊筒状。

9、可选地,抵夹支臂的延伸方向与内针的延伸方向以及外针的延伸方向平行。

10、可选地,抵夹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抵夹机构的抵夹支臂分别连接于延伸架的两端。

11、可选地,延伸架包括支撑臂和支撑块,支撑块与支撑臂滑动配合,抵夹支臂连接于支撑块。

12、可选地,延伸架还包括升降臂和升降块,升降块与升降臂滑动配合,支撑臂连接于升降块。

13、可选地,升降臂的延伸方向与支撑臂的延伸方向垂直。

1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卷绕系统,包括下电芯装置。

15、本技术实施例的下电芯装置及电芯卷绕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16、该下电芯装置包括延伸架和抵夹机构;其中,抵夹机构包括抵夹支臂、内针以及外针,抵夹支臂连接于延伸架,内针和外针间隔设置并形成有夹持腔,外针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固定,内针的至少部分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抵夹支臂可转动。该下电芯装置可通过抵夹机构对环形电芯进行夹持,使得环形电芯容置于夹持腔内,对环形电芯进行撑开,同时内针可通过自身的转动对打皱的料带产生张力使其舒张,从而防止预压电芯时出现打皱现象,进而确保电芯的优品率。

17、该电芯卷绕系统,包括下电芯装置,其具备下电芯装置的全部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夹机构(120)还包括抵夹驱动件(125),所述抵夹驱动件(125)设置于所述抵夹支臂(121)并与所述外针(1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122)包括固定部(1221)和旋转部(1222),所述固定部(1221)连接于所述抵夹驱动件(125)或所述抵夹支臂(121),所述旋转部(122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221),所述旋转部(1222)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抵夹支臂(121)可转动,所述夹持腔(124)形成于所述旋转部(1222)和所述抵夹支臂(1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1222)呈辊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夹支臂(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针(122)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外针(123)的延伸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夹机构(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抵夹机构(120)的所述抵夹支臂(121)分别连接于所述延伸架(110)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架(110)包括支撑臂(111)和支撑块(112),所述支撑块(112)与所述支撑臂(111)滑动配合,所述抵夹支臂(121)连接于所述支撑块(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架(110)还包括升降臂(113)和升降块(114),所述升降块(114)与所述升降臂(113)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臂(111)连接于所述升降块(1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1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臂(111)的延伸方向垂直。

10.一种电芯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下电芯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夹机构(120)还包括抵夹驱动件(125),所述抵夹驱动件(125)设置于所述抵夹支臂(121)并与所述外针(1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122)包括固定部(1221)和旋转部(1222),所述固定部(1221)连接于所述抵夹驱动件(125)或所述抵夹支臂(121),所述旋转部(122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221),所述旋转部(1222)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抵夹支臂(121)可转动,所述夹持腔(124)形成于所述旋转部(1222)和所述抵夹支臂(1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1222)呈辊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电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夹支臂(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内针(122)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外针(1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杨吉请求不公布姓名阳如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