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621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8
本技术公开了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池体内分为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中间层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筛绢网和沙层,沙层上方水体为上层,支架下方水体为下层,池体底部设有排水管,水循环装置包括多个贯穿中间层的“7”字型管,“7”字型管两端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7”字型管内有气石,气石接供气管;本装置使养殖池内支架下层水体与沙层上方水体循环,促进支架下方水体更换,增加水流对沙层冲洗清洁作用,促进沙层中有机物分解,有效提高养殖池内水体质量,降低日换水量20%以上,有效降低养殖废水的排放量,节省人力和物力,且为益生菌在池内滞留及附着提供实施的客观条件,为益生菌在东风螺池内发挥水质调节功能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涉及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东风螺养殖池内分为三层,中间层为支架+筛绢网+沙层,沙层上方水体为上层,支架下方水体为下层;

2、现有东风螺养殖池存在如下问题:(1)中间层的沙层中,易累积残饵及粪便等有机物,造成沙层变黑,条件致病菌增殖,理化指标较差,易诱发东风螺发病;(2)为保证沙层清洁,生产上采用大量换水的方式冲刷沙层以减少有机物的累积,浪费大量的水资源;(3)东风螺养殖池排放的尾水水质优良,直接排放进入海区造成水资源浪费;(4)由于养殖池内不同沙层距离排水口远近不同,中间层的沙层及下层水体更换效率不同,养殖池不同位置中间层的环境存在差异,尤其是离排水口较远的角落位置;(5)由于换水量大,透过沙层的水流太大不利于沙层中菌群的构建及对有机物的分解,益生菌的施用也受到限制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东风螺养殖池水循环的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包括池体,池体一侧设置进水管,池体内沿竖直方向分为三层,沿池口至池底依次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中间层包括支架,支架上铺设有筛绢网和沙层,沙层上方水体为上层,支架下方水体为下层,池体底部设有排水管,水循环装置包括多个贯穿中间层的“7”字型管,“7”字型管两端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7”字型管内设有气石,气石连接供气管。

3、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4、其中多个“7”字型管不少于四个,多个“7”字型管分布于池体的四角,且“7”字型管不靠近池壁;

5、其中“7”字型管包括由弯头连接的两个直管;

6、其中“7”字型管的其中一个直管垂直放置于水池内,另一个直管平行于水面,且平行于水面的直管管口方向朝向为逆时针方向;

7、其中“7”字型管位于水面的管口安装有过滤袋,过滤袋通过扎带固定于“7”字型管的水平段管口;

8、其中“7”字型管位于池底的管口边缘远离池底,且与池底的间隙高度为1~5cm;

9、其中气石悬吊于“7”字型管位于下层的管口处,气石通过软小气管连接供气管;

10、其中“7”字型管的竖直段管身位于上层的一侧开设有于软小气管的小孔;

11、其中“7”字型管外侧套设有筛绢网袋,筛绢网袋与筛绢网连接,且“7”字型管位于上层套设的筛绢网袋高度与沙层上水体液面持平。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本技术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使池内的水体进行一个水平及垂直的循环流动,增加水体溶氧量,提高了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有害物质的累积,大大延长了水体在池内的滞留时间,降低了废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节能降排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为配合益生菌的使用提供充足的条件,更有利于营造一个池内微生态平衡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池内环境抗外界应激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东风螺的绿色健康发展模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包括池体,池体一侧设置进水管(1),池体内沿竖直方向分为三层,沿池口至池底依次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中间层包括支架(5),支架(5)上铺设有筛绢网和沙层,沙层上方水体为上层,支架(5)下方水体为下层,池体底部设有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循环装置包括多个贯穿中间层的“7”字型管(17),“7”字型管(17)两端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7”字型管(17)内设有气石(10),气石(10)连接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7”字型管(17)不少于四个,多个“7”字型管(17)分布于池体的四角,且“7”字型管(17)不靠近池壁(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包括由弯头连接的两个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的其中一个直管垂直放置于水池内,另一个直管平行于水面,且平行于水面的直管管口方向朝向为逆时针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位于水面的管口安装有过滤袋(15),过滤袋(15)通过扎带(16)固定于“7”字型管(17)的水平段管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位于池底的管口边缘远离池底,且与池底的间隙高度为1~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石(10)悬吊于“7”字型管(17)位于下层的管口处,气石(10)通过软小气管(14)连接供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的竖直段管身位于上层的一侧开设有于软小气管(14)的小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外侧套设有筛绢网袋,筛绢网袋与筛绢网连接,且“7”字型管(17)位于上层套设的筛绢网袋高度与沙层上水体液面持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包括池体,池体一侧设置进水管(1),池体内沿竖直方向分为三层,沿池口至池底依次包括上层、中间层和下层,所述中间层包括支架(5),支架(5)上铺设有筛绢网和沙层,沙层上方水体为上层,支架(5)下方水体为下层,池体底部设有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水循环装置包括多个贯穿中间层的“7”字型管(17),“7”字型管(17)两端分别位于上层和下层,“7”字型管(17)内设有气石(10),气石(10)连接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7”字型管(17)不少于四个,多个“7”字型管(17)分布于池体的四角,且“7”字型管(17)不靠近池壁(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包括由弯头连接的两个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东风螺养殖池内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7”字型管(17)的其中一个直管垂直放置于水池内,另一个直管平行于水面,且平行于水面的直管管口方向朝向为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锋蔡岩袁善恒柯海珠周永灿郭伟良张冬冬孙云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