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825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适用于海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单桩基础,单桩基础底部沿单桩基础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门架框架,在门架框架上远离单桩基础的端部设置有锚入海床面内的锚紧结构。如此,在将该单桩基础布置在海床面上后,通过将均匀布置在单桩基础周围的锚紧结构锚紧在海床面内,实现由锚紧结构将该单桩基础稳定安装在海床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适用于海上风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已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国内外已建的海上风电场中约70%均采用了单桩基础。目前海上风电工程为节约成本,往往采用较大功率的风电机组,且随着近岸风电的开发,风电场越来越往深海方向发展。随着上部风机荷载增加,并且在部分沿海区域的浅表层多为淤泥质软土,纯粹单桩基础虽然工艺简单,但单桩基础往往直径较大,造成钢材耗费大、沉桩难度大,常规的海上单桩基础施工设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目前针对上述情况,常采用导管架基础来提高单桩基础的稳定性。然而采用常规的导管架基础,具有制作节点多、浪溅区疲劳问题较大,加工制作难度较大等缺陷。

2、因此,亟需研究和发展一种适应深远海、大机组海上风电环境,且经济效益较好的风机基础型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单桩基础,单桩基础底部沿单桩基础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门架框架,在门架框架上远离单桩基础的端部设置有锚入海床面内的锚紧结构。如此,在将该单桩基础布置在海床面上后,通过将均匀布置在单桩基础周围的锚紧结构锚紧在海床面内,实现由锚紧结构将该单桩基础稳定安装在海床面上。

3、所述锚紧结构具有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端部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置有第一辅助桩,第一辅助桩锚入到第一套筒下方的海床面内,第一辅助桩与第一套筒之间通过第一固粘结构固定连接。如此,在将该单桩基础布置在海床面上后,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上的第一套筒布置在单桩基础周围的海床面上,通过将第一辅助桩穿过第一套筒后锚入第一套筒下方的海床面内,并在第一辅助桩与第一套筒之间设置第一固粘结构,将第一套筒与第一辅助桩固定连接,实现由均匀布置再单桩基础周围的锚紧结构配合对单桩基础起到稳定支护作用。

4、所述第一固粘结构具有填充在第一套筒与第一辅助桩之间的高强灌浆料,在第一套筒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使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在第一套筒与第一辅助桩之间的第一灌浆管,在第一套筒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高强灌浆料从第一套筒底部泄漏的第一灌浆封隔器。如此,在将第一辅助桩穿过第一套筒并锚入海床面内后,通过第一灌浆管将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再第一套筒与第一辅助桩内,在高强灌浆料凝结后会粘结第一套筒与第一辅助桩。布置在第一套筒底部的第一灌浆封隔器能有效避免高强灌浆料在灌注过程中从第一套筒底部泄漏。

5、在所述第一套筒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如此,方便将第一辅助桩插入第一套筒内。

6、所述锚紧结构具有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端部的第二辅助桩,在海床面上与第二辅助桩对应位置处锚入有第二套筒,第二辅助桩插入到第二套筒内,第二辅助桩与第二套筒之间通过第二固粘结构固定连接。如此,在需要将该单桩基础布置在海床面上前,预先将第二套筒锚入在各第二辅助桩对应位置处的海床面内,在将单桩基础布置在海床面上时,使固定安装在单桩基础上的第二辅助桩伸入第二套筒内,并由第二固粘结构将第二套筒与第二辅助桩固定连接。

7、所述第二固粘结构具有填充在第二套筒与第二辅助桩之间的高强灌浆料,在第二辅助桩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使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在第二套筒与第二辅助桩之间的第二灌浆管,在第二辅助桩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高强灌浆料从第二辅助桩底部泄漏的第二灌浆封隔器。如此,在将第二辅助桩穿过第二套筒并锚入海床面内后,通过第一灌浆管将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再第二套筒与第二辅助桩内,在高强灌浆料凝结后会粘结第二套筒与第二辅助桩。布置在第二套筒底部的第二灌浆封隔器能有效避免高强灌浆料在灌注过程中从第二套筒底部泄漏。

8、在所述第二辅助桩的底面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如此,方便将第二辅助桩插入第二套筒内。

9、所述门架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浇筑而成的混凝土体和布置在混凝土体内的加强板。如此,增强了门架框架的结构强度。

10、在所述门架框架上方的单桩基础外固定安装有门架顶加强环板。如此,增强了门架框架安装在单桩基础上的结构强度。

11、在所述门架框架下方的单桩基础外固定安装有门架底加强环板。如此,增强了门架框架安装在单桩基础上的结构强度。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将单桩基础布置在海床面上,将门架结构设置于泥面附近,能有效的减少对单桩基础的影响;本专利技术中辅助桩与套筒轴孔配合,并通过高强灌浆料粘结,与导管架基础相比,钢结构制作节点少,中间单立柱和钢管桩均为圆筒,焊接量相对较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单桩基础(1),单桩基础(1)底部沿单桩基础(1)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门架框架(3),在门架框架(3)上远离单桩基础(1)的端部设置有锚入海床面内的锚紧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紧结构(2)具有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3)端部的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内设置有第一辅助桩(4),第一辅助桩(4)锚入到第一套筒(5)下方的海床面内,第一辅助桩(4)与第一套筒(5)之间通过第一固粘结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粘结构具有填充在第一套筒(5)与第一辅助桩(4)之间的高强灌浆料,在第一套筒(5)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使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在第一套筒(5)与第一辅助桩(4)之间的第一灌浆管(5-2),在第一套筒(5)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高强灌浆料从第一套筒(5)底部泄漏的第一灌浆封隔器(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筒(5)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紧结构(2)具有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3)端部的第二辅助桩(6),在海床面上与第二辅助桩(6)对应位置处锚入有第二套筒(7),第二辅助桩(6)插入到第二套筒(7)内,第二辅助桩(6)与第二套筒(7)之间通过第二固粘结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粘结构具有填充在第二套筒(7)与第二辅助桩(6)之间的高强灌浆料,在第二辅助桩(6)外壁上设置有用于使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在第二套筒(7)与第二辅助桩(6)之间的第二灌浆管(6-2),在第二辅助桩(6)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高强灌浆料从第二辅助桩(6)底部泄漏的第二灌浆封隔器(6-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辅助桩(6)的底面外壁上设置第二导向槽(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框架(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浇筑而成的混凝土体(3-2)和布置在混凝土体(3-2)内的加强板(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架框架(3)上方的单桩基础(1)外固定安装有门架顶加强环板(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架框架(3)下方的单桩基础(1)外固定安装有门架底加强环板(8-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具有单桩基础(1),单桩基础(1)底部沿单桩基础(1)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门架框架(3),在门架框架(3)上远离单桩基础(1)的端部设置有锚入海床面内的锚紧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紧结构(2)具有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3)端部的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内设置有第一辅助桩(4),第一辅助桩(4)锚入到第一套筒(5)下方的海床面内,第一辅助桩(4)与第一套筒(5)之间通过第一固粘结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粘结构具有填充在第一套筒(5)与第一辅助桩(4)之间的高强灌浆料,在第一套筒(5)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使高强灌浆料均匀填充在第一套筒(5)与第一辅助桩(4)之间的第一灌浆管(5-2),在第一套筒(5)底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高强灌浆料从第一套筒(5)底部泄漏的第一灌浆封隔器(5-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筒(5)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架式海上风电桩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紧结构(2)具有固定安装在门架框架(3)端部的第二辅助桩(6),在海床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郇彩云姜贞强熊根夏露夏艳慧王淡善赖踊卿张纯永张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