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政策规定,禁止在河海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弃置渣土,很多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弃渣只能都主要弃在坝后作为坝后压坡体,工程开工后各个工作面的工程前期弃渣,在水库导流洞未完成之前存在弃渣的时空难题。
2、而且,一般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集水面积都较大,采用简易的排水方式无法满足临时导流的要求,同时对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而言,也存在运行期坝基排水通道和渗漏量监测的要求,目前对于有压坡体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基排水主要采用在压坡体底部设排水带和排水箱涵的结构。
3、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既能够解决工程前期弃渣,又能用作运行期大坝渗水排水通道的永临结合排水结构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工程前期以及大坝运行期分别保障弃渣和渗水排放的排水结构。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在具备坝后压坡体的大坝坝后设置施工排水洞,所述施工排水洞布置于岸坡山体内,所述施工排水洞的进口下游河道设置截流围堰;所述大坝的坝脚设置与两岸山体相连的集水挡墙,所述集水挡墙下游紧接设置排水箱涵,所述排水箱涵两端分别与集水挡墙内部的廊道和施工排水洞相连通,所述排水箱涵和施工排水洞内后装式设置有引导坝体渗水排放的排水钢管,所述排水钢管的进水口穿过集水挡墙伸入廊道内,其出水口设
3、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挡墙的墙底设置有灌浆帷幕。
4、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挡墙上游设置排水块石,以此在集水挡墙上游形成集水区。
5、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挡墙在其墙身上游侧设置与廊道连通的第一排水管。
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箱涵在其壁体内设置止水结构;所述排水箱涵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相对坝后压坡体侧的端部设置通水结构,通过第二排水管连通坝后压坡体和排水箱涵内部腔体,以将坝后压坡体内的渗水引至排水箱涵内部腔体的排水沟内。
7、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箱涵顶部依次设有级配碎石层、过渡层和反滤层。
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钢管在其安装路径上间隔设置若干个镇墩。
9、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排水洞在大坝运行期设置直通地面的通气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施工排水洞在其出口设置量水堰,所述量水堰与排水钢管相连接。
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应工程不同时期进行依次施工并永临结合的施工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s1:根据所述岸坡山体的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施工排水洞的洞挖及支护施工;在施工排水洞完成并具备导流条件后,对其进口下游河道施工截流围堰,并通过截流围堰进行下游坝后压坡体的填筑;
14、s2:选择枯水期进行所述排水箱涵的基础槽挖和箱涵结构的施工;
15、s3:在将所述下库导流洞施工完成过流后,停止施工排水洞的导流作业;
16、s4:对所述大坝的坝脚依次进行集水挡墙和排水块石的施工;
17、s5:进行所述排水箱涵和施工排水洞内的排水钢管施工,并在施工排水洞上进行直通地面的通气孔的施工,以及其出口的量水堰施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施工排水洞通过永临结合布置,使其在下库导流洞施工完成过流之前进行临时导流作业,施工期在施工排水洞进口下游河道设置截流围堰,用做临时导流洞,将河水排至坝后压坡体下游,保证施工期坝后压坡体的前期堆渣不受影响;并在运行期施工排水洞兼做大坝排水箱涵后半部分坝体渗水的排水通道。因此本专利技术既能够解决工程前期弃渣,又能用作运行期大坝渗水排水通道的永临结合排水结构,以实现临时施工导流功能、工程前期坝后压坡体弃渣填筑功能、运行期大坝渗水收集和测量功能以及运行期大坝基础排水系统检修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具备坝后压坡体(1)的大坝(2)坝后设置施工排水洞(6),所述施工排水洞(6)布置于岸坡山体(22)内,所述施工排水洞(6)的进口下游河道设置截流围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墙(3)的墙底设置有灌浆帷幕(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墙(3)上游设置排水块石(4),以此在集水挡墙(3)上游形成集水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墙(3)在其墙身上游侧设置与廊道(12)连通的第一排水管(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箱涵(5)在其壁体内设置止水结构;所述排水箱涵(5)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7),所述第二排水管(17)相对坝后压坡体(1)侧的端部设置通水结构,通过第二排水管(17)连通坝后压坡体(1)和排水箱涵(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箱涵(5)顶部依次设有级配碎石层(18)、过渡层(19)和反滤层(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钢管(8)在其安装路径上间隔设置若干个镇墩(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排水洞(6)在大坝(2)运行期设置直通地面的通气孔(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排水洞(6)在其出口设置量水堰(10),所述量水堰(10)与排水钢管(8)相连接。
10.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进行分时段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具备坝后压坡体(1)的大坝(2)坝后设置施工排水洞(6),所述施工排水洞(6)布置于岸坡山体(22)内,所述施工排水洞(6)的进口下游河道设置截流围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墙(3)的墙底设置有灌浆帷幕(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墙(3)上游设置排水块石(4),以此在集水挡墙(3)上游形成集水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挡墙(3)在其墙身上游侧设置与廊道(12)连通的第一排水管(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后排水箱涵和排水洞结合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箱涵(5)在其壁体内设置止水结构;所述排水箱涵(5)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17),所述第二排水管(17)相对坝后压坡体(1)侧的端部设置通水结构,通过第二排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伟,魏海宁,余雪松,陈鹏,郑伟康,胡小禹,汪剑国,赵春红,邵兵,徐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