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煜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801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7 20:3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腔及泵水部件;所述第一处理池包括初沉腔与泵水腔;所述泵水部件包括水泵及分别连接至水泵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第二处理腔包括由腔体壁环绕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进水腔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出水管连通,出水腔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在腔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进水口的下方,进水腔或出水腔内还可活动的设置有拉网板,拉网板与腔体壁和第一隔板连接,拉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滤网,滤网一端连接于底板,另一端连接于拉网板上。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可以实现良好的预处理及自动清洗,污水预处理效果好,且清洗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2、现有城市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用过的水,绝大部分排入污水管道,因此城市污水处理是市政的重要一环,污水处理根据水质不同进行多项处理工艺,预处理工艺一般去除水中的泥沙杂质,现有污水处理装置的预处理一般采用沉淀池而没有采用特别的装置,一般只能去除50%左右的悬浮物,其处理效果不佳,且清洗不便,需要停水人工清洗,不能满足某些高要求水处理的后续处理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装置的预处理一般采用沉淀池而没有采用特别的装置,一般只能去除50%左右的悬浮物,其处理效果不佳,且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腔及泵水部件;所述第一处理池包括初沉腔与泵水腔,所述初沉腔与泵水腔通过一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初沉腔的顶部,所述泵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栏栅板,所述栏栅板的底部设置有泵水口;所述泵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腔及泵水部件;所述第一处理池包括初沉腔与泵水腔,所述初沉腔与泵水腔通过一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初沉腔的顶部,所述泵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栏栅板,所述栏栅板的底部设置有泵水口;所述泵水部件包括水泵及分别连接至水泵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泵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第二处理腔连通;所述第二处理腔包括由腔体壁环绕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相对腔体壁可活动设置,所述腔体通过一第一隔板分隔为进水腔与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底部通过一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进水腔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池、第二处理腔及泵水部件;所述第一处理池包括初沉腔与泵水腔,所述初沉腔与泵水腔通过一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初沉腔的顶部,所述泵水腔的底部设置有栏栅板,所述栏栅板的底部设置有泵水口;所述泵水部件包括水泵及分别连接至水泵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泵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第二处理腔连通;所述第二处理腔包括由腔体壁环绕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相对腔体壁可活动设置,所述腔体通过一第一隔板分隔为进水腔与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底部通过一第二开口连通, 所述进水腔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腔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在腔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进水口的下方,所述进水腔或出水腔内还可活动的设置有拉网板,所述拉网板与腔体壁和第一隔板连接,所述拉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一端连接于底板,另一端连接于拉网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均设置有拉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煜陈四川贾振睿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