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782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所述第一上料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和所述第一下料设备按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二上料设备和所述第二下料设备按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所述承载底座经所述第一传送系统从所述第二上料设备传送至所述第二下料设备的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夹具对所述待测试产品的性能测试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基于第一传送系统对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进行同步传送,在第二夹具完成对待测试产品的性能测试过程中,加工设备对第一夹具上的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作业,省去作业等待时间和减少传送系统的设置,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1、在自动化生产作业中,大多采用传送系统来完成各作业工序之间的传送作业,但对于一些单次作业所需花费较多时间的机构,则不便于集合在同一生产线上。

2、如,在电池生产中,在电池完成前加工及组装工序后,需要对电池的性能进行相关的测试,包括额定容量、额定电压、阻抗或自放电率等,在实际测试中发现,完成单个电池的测试时间所需时间较多,因此,大多制造商都没有将测试作业部分集成在同一生产线上,而是另外设立独立的测试设备来完成测试作业,该种方式涉及电池的中转搬运以及存在作业等待时间,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如果通过增加传送系统配合多台测试设备同步完成多个电池的测试作业,又存在作业成本高昂和占用较大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涉及作业等待时间、生产效率差和作业成本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能够省去作业等待时间和减少传送系统的设置,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作业成本。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3、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包括:

4、第一传送系统,所述第一传送系统为环形传送系统;

5、夹具机构,所述夹具机构包括承载底座、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均设置在所述承载底座上,所述承载底座位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上传送;

6、第一上料设备,用于将待加工产品上料至所述第一夹具;

7、加工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一夹具上待加工产品的加工;

8、第一下料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一夹具上已完成加工产品的下料;

9、第二上料设备,用于将待测试产品上料至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用于无线测试所述待测试产品的性能;

10、第二下料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二夹具上已完成测试产品的下料;

11、其中,所述第一上料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和所述第一下料设备按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所述第二上料设备和所述第二下料设备按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且所述承载底座经所述第一传送系统从所述第二上料设备传送至所述第二下料设备的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夹具对所述待测试产品的性能测试时间。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

13、夹具基座,所述夹具基座位于所述承载底座上;

14、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夹具基座上,用于定位待测试产品;

15、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与所述定位组件相邻设置,用于无线测试所述待测试产品的性能,实现对待测试产品性能的无线测试作业。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测试电路板、转接单元、驱动电源、无线单元和压紧单元;

17、所述驱动电源和所述无线单元均连接所述测试电路板,所述转接单元设置在所述压紧单元上,所述压紧单元将所述待测试产品的待测试位置压紧于所述转接单元和所述测试电路板之间,确保对待测试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的稳定性。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设备的数量有多台,至少包括用于完成不同加工作业的第一加工设备和第二加工设备;

19、所述第一加工设备和第二加工设备按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将待加工产品所需的作业工序集成在同一传送系统的传送路径上,有利于减少中转搬运时间和提高作业效率。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21、第二传送系统,所述第二传送系统的传送前端靠近所述第一下料设备,所述第二传送系统的传送末端靠近所述第二上料设备;

22、组装设备,所述组装设备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用于对已完成加工产品的组装,与第一传送系统进行无缝衔接,减少中转搬运时间和提高作业效率。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装设备的数量有多台,至少包括用于完成不同组装作业的第一组装设备和第二组装设备;

24、所述第一组装设备和第二组装设备按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系统的传送方向上,将待组装产品所需的作业工序集成在同一传送系统的传送路径上,有利于减少中转搬运时间和提高作业效率。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送系统包括环形传送带和供电模块,所述承载底座位于所述环形传送带上传送;

26、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滑触线和集电器,所述集电器连接滑触线,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连接集电器,采用滑触线和集电器为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供电,实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对产品的电动定位,有效的简化了系统结构以及提高作业效率。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固定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定位活动块,所述第一固定座设于所述承载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座内嵌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集电器;

28、所述定位活动块上开设有第一真空吸孔,所述第一真空吸孔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实现电动方式的定位效果。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一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定位活动块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上,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真空吸孔,所述第二真空吸孔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提高定位活动块的安装稳定性和对待加工产品的定位效果。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和所述定位活动块的上表面平齐,提高对待加工产品的吸附定位效果,以提高作业精度。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基于第一传送系统对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进行同步传送,在第二夹具完成对待测试产品的性能测试过程中,加工设备对第一夹具上的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作业,省去作业等待时间和减少传送系统的设置,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作业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2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233)包括测试电路板(2331)、转接单元(2332)、驱动电源(2333)、无线单元(2334)和压紧单元(23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4)的数量有多台,至少包括用于完成不同加工作业的第一加工设备和第二加工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9)的数量有多台,至少包括用于完成不同组装作业的第一组装设备和第二组装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系统(1)包括环形传送带(11)和供电模块(12),所述承载底座(21)位于所述环形传送带(11)上传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22)包括第一固定座(2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221)上的定位活动块(222),所述第一固定座(221)设于所述承载底座(21)上,所述第一固定座(221)内嵌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连接所述集电器(1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21)的上表面一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定位活动块(22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上,所述第一固定座(221)的上表面另一侧开设有第二真空吸孔(2211),所述第二真空吸孔(2211)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21)的上表面和所述定位活动块(222)的上表面平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2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233)包括测试电路板(2331)、转接单元(2332)、驱动电源(2333)、无线单元(2334)和压紧单元(23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4)的数量有多台,至少包括用于完成不同加工作业的第一加工设备和第二加工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设备(9)的数量有多台,至少包括用于完成不同组装作业的第一组装设备和第二组装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用传送系统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搌龙杨震陈韩陈豫川陈月座胡川磊谢飞翔陈良辉肖运祥童珊计淦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