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706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7
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包括:刮涂组件、加热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刮涂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抱持件和第二抱持件,所述第一抱持件和所述第二抱持件之间形成刮涂腔;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刮涂组件,所述加热件用于给所述刮涂组件加热,以使通过所述刮涂腔的缆芯上涂布的沥青被熔融;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刮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弹性调节所述刮涂腔的内径大小。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用以解决缆芯外径的均匀性影响沥青涂覆的技术问题,提高沥青涂覆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线缆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线缆的抗腐蚀、耐水性能,需要在线缆上涂布一层沥青,来加强线缆的抗腐蚀能力,特别是海底线缆,涂布沥青层可以防止海水腐蚀线缆,保证海底线缆敷设或运行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损坏,进而达到延长线缆寿命、保障用电安全的目的。

2、目前海底线缆在铠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沥青缸加热浇涂,固定模或胶皮收紧进行辅助刮涂的方式来实现沥青涂覆,沥青涂覆受缆芯外径的均匀性影响较大,若钢丝沥青刮涂不均匀,受高温天气影响,沥青容易渗出缠绕外层绳材,输缆施工过程中黏连导轮表面,造成导轮运转不灵活,对施工效和产品表面质量造成影响。

3、因此,亟需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提高沥青涂覆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用以解决缆芯外径的均匀性影响沥青涂覆的技术问题,提高沥青涂覆的均匀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包括:

3、刮涂组件,所述刮涂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抱持件和第二抱持件,所述第一抱持件和所述第二抱持件之间形成刮涂腔;

4、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刮涂组件,所述加热件用于给所述刮涂组件加热,以使通过所述刮涂腔的缆芯上涂布的沥青被熔融;

5、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刮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弹性调节所述刮涂腔的内径大小。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连接于刮涂组件,在缆芯的直径发生突然增大或者突然减小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组件弹性调节刮涂腔的内径大小,以使刮涂腔的内径随着缆芯的直径发生变化,减小缆芯的直径变化对沥青刮涂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沥青刮涂效果的均匀性。

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抱持件和所述第二抱持件均包括:

8、抱持段,所述抱持段呈弧段状,所述刮涂腔形成于所述第一抱持件的所述抱持段和所述第二抱持件的所述抱持段之间;

9、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分别连接于所述抱持段的两端,所述第一抱持件的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抱持件的所述连接段通过紧固件连接。

1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杆部和设置于所述杆部一端的头部,所述杆部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11、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一弹性件均套设在所述杆部上,所述第一垫片抵接于所述头部,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抱持件的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一垫片之间。

12、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二垫片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垫片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套设在所述杆部上,且所述第二垫片抵接于所述螺母,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二抱持件的所述连接段和所述第二垫片之间。

1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抱持件和所述第二抱持件还均包括:

14、收缩段,所述收缩段连接于所述抱持段,所述第一抱持件的所述收缩段和所述第二抱持件的所述收缩段之间形成收缩口,所述收缩口位于所述刮涂腔的入口端。

15、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收缩口外径沿着刮涂腔的轴向向远离所述抱持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16、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抱持件和所述第二抱持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连接段内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通孔。

1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抱持件的所述抱持段和所述第二抱持件的所述抱持段内部分别开设加热孔,所述加热孔的开口背向于所述收缩口,所述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孔内,所述抱持段与所述加热件接触实现热传导。

18、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还包括测温件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抱持件的所述抱持段和所述第二抱持件的所述抱持段内部分别开设有测温孔,所述测温孔的开口背向于所述收缩口,所述测温件设置于所述测温孔内,所述测温件和所述加热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9、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使得缆线内部的金属丝层得到沥青的均匀包裹防护,又可降低沥青的材料消耗,可同时实现高效抗腐、降低成本、提升涂敷质量、延长缆线寿命的效果。

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以热传导的方式将加热件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抱持件和第二抱持件,通过测温件实现可靠精准的温控,使沥青涂敷均匀,提高成品缆芯表观质量,方便缆芯的后续加工。

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调节组件,可有效控制沥青涂敷厚度,提高沥青融化等待时间,降低沥青材料消耗,实现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效果。

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对于尺寸相近的缆芯规格,无需更换装置,适用面更广,实现一套多用的功能,避免工装模具的频繁制作和更换。

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和所述第二抱持件(120)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30)包括杆部(131)和设置于所述杆部(131)一端的头部(132),所述杆部(13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0)包括第一调节单元(310),所述第一调节单元(310)包括第一垫片(311)和第一弹性件(312),所述第一垫片(311)和第一弹性件(312)均套设在所述杆部(131)上,所述第一垫片(311)抵接于所述头部(132),所述第一弹性件(312)抵接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的所述连接段(112)和所述第一垫片(3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调节单元(320),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20)包括第二垫片(321)和第二弹性件(322),所述第二垫片(3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2)均套设在所述杆部(131)上,且所述第二垫片(321)抵接于所述螺母(140),所述第二弹性件(322)抵接于所述第二抱持件(120)的所述连接段(112)和所述第二垫片(3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和所述第二抱持件(120)还均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口(160)外径沿着刮涂腔(150)的轴向向远离所述抱持段(111)的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和所述第二抱持件(120)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连接段(112)内开设有导流孔(190),所述导流孔(190)为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的所述抱持段(111)和所述第二抱持件(120)的所述抱持段(111)内部分别开设加热孔(170),所述加热孔(170)的开口背向于所述收缩口(160),所述加热件(200)设置在所述加热孔(170)内,所述抱持段(111)与所述加热件(200)接触实现热传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件(400)和控制器(500),所述第一抱持件(110)的所述抱持段(111)和所述第二抱持件(120)的所述抱持段(111)内部分别开设测温孔(180),所述测温孔(180)的开口背向于所述收缩口(160),所述测温件(400)设置于所述测温孔(180)内,所述测温件(400)和所述加热件(200)均与所述控制器(500)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和所述第二抱持件(120)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130)包括杆部(131)和设置于所述杆部(131)一端的头部(132),所述杆部(13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0)包括第一调节单元(310),所述第一调节单元(310)包括第一垫片(311)和第一弹性件(312),所述第一垫片(311)和第一弹性件(312)均套设在所述杆部(131)上,所述第一垫片(311)抵接于所述头部(132),所述第一弹性件(312)抵接于所述第一抱持件(110)的所述连接段(112)和所述第一垫片(3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沥青刮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调节单元(320),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20)包括第二垫片(321)和第二弹性件(322),所述第二垫片(32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22)均套设在所述杆部(131)上,且所述第二垫片(321)抵接于所述螺母(140),所述第二弹性件(322)抵接于所述第二抱持件(120)的所述连接段(112)和所述第二垫片(321)之间。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佳黄正宇郝银刘利刚杨黎明赵坤坤赵立杨陈步圣陈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南海海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