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681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以及进行裂缝预测的相关参数;根据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生成对应的索引数据,并根据叠后地震数据解释获取层位数据;将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由常规窄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生成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根据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获取每个地震道的相关道头信息;利用获取的道头信息计算每个地震道的方位角;以目标层为拾取中心,利用拾取时窗获取每个地震道的反射振幅;利用获取的方位角和反射振幅进行椭圆拟合,以确定裂缝方向和裂缝密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提高裂缝储层预测的精度;并且,不仅可对裂缝储层实现三维预测,还可进行二维预测,提高探井和钻井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裂缝预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保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层叫含油气储层,它们多为具有一定孔隙度的地层,其中, 含有大量裂缝或以裂缝为主的储层就是裂缝型储层如泥岩裂缝储层、砂岩裂缝储层、碳酸 盐岩裂缝储层、火山岩裂缝储层等,形成的油气藏就是裂缝型油气藏。石油勘探的目的就是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重/磁力勘探方法、地球 物理测井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等来寻找地下储集了石油和天然气 的储层,这就是广义上的储层预测。其中,实际应用最广的方法是综合运用各种地球物理勘 探方法来定性或定量预测储层的方法,这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储层预测。储层预测在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储层预测的主要内容包 括储层分布的平面位置、地下深度、空间展布范围、空间展布形态、速度、密度、孔隙度、渗透 率、裂缝方向与密度等。储层预测是利用测井、地震信息在地质理论指导下,对油气储层的 空间展布和几何形态进行宏观描述,对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横向预测的一门技术。目前,进行储层裂隙预测方法,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横波、转换波及多分量检测裂缝;2)多方位垂直地震剖面法(VSP,Vertical Seismic Prospection)检测裂缝;3)纵波分析检测裂缝。在专利技术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方式的缺陷在于采用横波、转换 波及多分量检测裂缝时,横波信噪比低、频率低,多波采集和处理成本太高,转换波的处理 比较麻烦;采用多方位VSP检测裂缝时,采集、处理麻烦、成本高,作用范围有限;而采用纵波分析检测裂缝时,由于裂缝介质是强烈的各向异性介质,即为横向各 向同性(HTI,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ic)介质或大角度倾斜各向同性(THI,Tilt Transverse Isotropic)介质,需要采用全方位或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来研究。目前的地震 勘探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VTI介质的层状介质理论,主要利用的是叠后资料来研究。该叠 后技术的缺点是所利用的叠后资料没有方位信息和偏移距信息,从理论上讲,常规勘探技 术缺乏各向异性研究的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 震数据以及进行裂缝预测的相关参数后,进行椭圆拟合,可提高裂缝储层预测的精度;并 且,可对裂缝储层实现三维预测的同时进行二维预测,提高探井和钻井的成功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缝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以及进行裂缝预测的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 数包括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和拾取时窗;根据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选取目标层,并生成对应的索引数据;所述索引数据包括纵测线号、横测线号、起始道号、结束道号、覆盖次数、最大覆盖次数;根据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获得叠后地震数据,并利用所述叠后地 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以生成层位数据;所述层位数据包括纵测线号、横测线号、顶 界面时间和底界面时间;利用获取的所述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以及索引数据,将所述叠前共 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由常规窄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生成常规宽方位叠前 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根据所述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获取每个地震道的道头信息;所 述道头信息包括炮点横坐标、炮点纵坐标、检波点横坐标、检波点纵坐标和偏移距;利用获取的所述炮点横坐标、炮点纵坐标、检波点横坐标、检波点纵坐标计算每个 地震道的方位角;以所述目标层为拾取中心,利用所述拾取时窗获取每个地震道的反射振幅;利用获取的所述方位角和反射振幅进行椭圆拟合,以确定裂缝方向和裂缝密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缝预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层的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以及进行裂缝 预测的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和拾取时窗;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选取目标层,并生 成对应的索引数据;所述索引数据包括纵测线号、横测线号、起始道号、结束道号、覆盖次 数、最大覆盖次数;第二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获得叠后地震数 据,并利用所述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以生成层位数据;所述层位数据包括纵 测线号、横测线号、顶界面时间和底界面时间;第三生成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所述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以及索引 数据,将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由常规窄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生 成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获取每个地 震道的道头信息;所述道头信息包括炮点横坐标、炮点纵坐标、检波点横坐标、检波点纵坐 标和偏移距;方位角计算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所述炮点横坐标、炮点纵坐标、检波点横坐标、 检波点纵坐标计算每个地震道的方位角;振幅获取单元,用于以所述目标层为拾取中心,利用所述拾取时窗获取每个地震 道的反射振幅;拟合单元,用于利用获取的所述方位角和反射振幅进行椭圆拟合,以确定裂缝方 向和裂缝密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获取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以及进 行裂缝预测的相关参数后,进行椭圆拟合,可提高裂缝储层预测的精度;并且,可对裂缝储 层实现三维预测的同时进行二维预测,提高探井和钻井的成功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裂缝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裂缝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的实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层位数据中目标层的顶界面时间构造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层位数据中目标层的底界面时间构造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地震层位解释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拾取时窗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椭圆拟合的模拟结果实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偏移距——方位角图的实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inline线与crossline线间隔为3的裂缝密度预测效 果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inline线与crossline线间隔均为1的裂缝密度预测 效果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预测的裂缝密度曲线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预测的裂缝方向曲线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裂缝密度预测结果平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裂缝预测装置的构成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裂缝预测装置的构成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第三生成单元的构成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振幅获取单元的构成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 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 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缝预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以及进行裂缝预测的相关参数,相 关参数包括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和拾取时窗;步骤102,根据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获取目标层,并生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裂缝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以及进行裂缝预测的相关参数,所述相关参数包括: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和拾取时窗;  根据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选取目标层,并生成对应的索引数据;所述索引数据包括纵测线号、横测线号、起始道号、结束道号、覆盖次数、最大覆盖次数;  根据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获得叠后地震数据,并利用所述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以生成层位数据;所述层位数据包括:纵测线号、横测线号、顶界面时间和底界面时间;  利用获取的所述纵测线面元大小、横测线面元大小以及索引数据,将所述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地震数据由常规窄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生成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  根据所述常规宽方位叠前共中心点动校道集数据获取每个地震道的道头信息;所述道头信息包括炮点横坐标、炮点纵坐标、检波点横坐标、检波点纵坐标和偏移距;  利用获取的所述炮点横坐标、炮点纵坐标、检波点横坐标、检波点纵坐标计算每个地震道的方位角;  以所述目标层为拾取中心,利用所述拾取时窗获取每个地震道的反射振幅;  利用获取的所述方位角和反射振幅进行椭圆拟合,以确定裂缝方向和裂缝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迎杨午阳高建虎雍学善李三家王恩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