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654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耕种区,所述耕种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覆土层、过渡层、砾石层、防水层、灰土层和素土层,所述防水层底部中心处还连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收集池,所述收集池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外侧连接有多个滴灌管路,且所述滴灌管路均匀设置于耕种区顶部。过渡层和砾石层能够有效对覆土层中的水分进行渗透,保证其排水性和通透性,避免在降水时容易让过多的水分聚集,造成植物根系因缺氧腐烂,且防止在干旱时土壤返盐严重,引起植物“生理干旱”,进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时灰土层表面呈漏斗状结构,能够有效将多余的水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盐碱地排水,具体为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在盐碱化土壤类型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地形地势之影响,长期承受着浅层高矿化度地下水的作用,近地层土壤既有盐害,又有湿害而难以被利用。盐碱地土壤胶体富含钠离子,湿时胶体分散,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形成积水;干时剧烈收缩,结成硬块,且返盐返碱现象严重。使土壤出现“湿时一团糟,干时一把刀”的状态,不仅耕作困难,而且严重妨碍作物生长。

2、专利文献cn205030232u公开了一种盐碱地种植槽,通过在种植槽内设置倾斜隔板,并在隔板上设置排盐孔来实现改良盐碱地土壤的作用,但是该隔板是设置在种植槽底部,在降水时容易让过多的水分聚集在种植槽内,造成植物根系因缺氧腐烂,影响植物的存活率。在使用时会影响作物养分吸收利用,造成土壤板结不渗水,作物根系难下扎,造成作物僵苗、枯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降水时容易让过多的水分聚集在种植槽内,造成植物根系因缺氧腐烂,影响植物的存活率。在使用时会影响作物养分吸收利用,造成土壤板结不渗水,作物根系难下扎,造成作物僵苗、枯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耕种区,所述耕种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覆土层、过渡层、砾石层、防水层、灰土层和素土层,所述防水层底部中心处还连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收集池,所述收集池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外侧连接有多个滴灌管路,且所述滴灌管路均匀设置于耕种区顶部。

4、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耕种区靠近收集池的一侧均设置有观测窗。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收集池远离耕种区的一侧还设置有观测通道,所述观测通道一侧设置有排水沟。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灰土层表面呈漏斗状结构,所述灰土层中心最低处连接有集水管。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集水管倾斜设置于所述灰土层和素土层内部,所述集水管由内向外依次由高至低设置,所述集水管内部由内向外还依次填充有铁丝网、纱布、棉花和超细碳纳米管。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耕种区表面设置的滴灌管路外侧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为蝶阀、闸阀、球阀或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多种。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覆土层内部填充盐碱地耕作土壤,且所述盐碱地耕作土壤的厚度为20-60cm。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过渡层内部填充均匀混合的粗细沙,且所述粗细沙的厚度为10-20cm。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砾石层内部填充均匀混合的石块和小石砾,且所述石块和小石砾的厚度为10-70cm。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灰土层和素土层均做夯实处理,且所述灰土层的厚度为10-30cm;所述素土层的厚度为10-15c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覆土层、过渡层、砾石层、防水层、灰土层和素土层,在使用的时候,过渡层和砾石层能够有效对覆土层中的水分进行渗透,保证其排水性和通透性,避免在降水时容易让过多的水分聚集,造成植物根系因缺氧腐烂,影响植物的存活率的现象产生,同时防止干旱时土壤返盐严重,引起植物“生理干旱”。此外灰土层表面呈漏斗状结构,配合其表面覆盖的防水层,能够有效将多余的水进行收集,集水管倾斜设置于灰土层和素土层内部。集水管内部由内向外还依次填充有铁丝网、纱布、棉花和超细碳纳米管,通过铁丝网、纱布、棉花和超细碳纳米管形成多介质多滤层,避免收集到的水还存在大量的盐分,从而保证在对收集池中的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的时候,不会出现返盐的现象产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耕种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种区(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覆土层(10)、过渡层(11)、砾石层(12)、防水层(13)、灰土层(14)和素土层(15),所述防水层(13)底部中心处还连接有集水管(16),所述集水管(16)另一端连接于收集池(4),所述收集池(4)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8),所述循环水泵(8)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路(5),所述回流管路(5)外侧连接有多个滴灌管路(7),且所述滴灌管路(7)均匀设置于耕种区(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耕种区(1)靠近收集池(4)的一侧均设置有观测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4)远离耕种区(1)的一侧还设置有观测通道(2),所述观测通道(2)一侧设置有排水沟(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层(14)表面呈漏斗状结构,所述灰土层(14)中心最低处连接有集水管(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6)倾斜设置于所述灰土层(14)和素土层(15)内部,所述集水管(16)由内向外依次由高至低设置,所述集水管(16)内部由内向外还依次填充有铁丝网、纱布、棉花和超细碳纳米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种区(1)表面设置的滴灌管路(7)外侧均设置有阀门(9),所述阀门(9)为蝶阀、闸阀、球阀或电磁阀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10)内部填充盐碱地耕作土壤,且所述盐碱地耕作土壤的厚度为20-6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11)内部填充均匀混合的粗细沙,且所述粗细沙的厚度为10-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12)内部填充有砾石,且所述砾石的厚度为10-7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层(14)和素土层(15)均做夯实处理,且所述灰土层(14)的厚度为10-30cm;所述素土层(15)的厚度为10-15c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耕种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耕种区(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覆土层(10)、过渡层(11)、砾石层(12)、防水层(13)、灰土层(14)和素土层(15),所述防水层(13)底部中心处还连接有集水管(16),所述集水管(16)另一端连接于收集池(4),所述收集池(4)内部设置有循环水泵(8),所述循环水泵(8)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路(5),所述回流管路(5)外侧连接有多个滴灌管路(7),且所述滴灌管路(7)均匀设置于耕种区(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耕种区(1)靠近收集池(4)的一侧均设置有观测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4)远离耕种区(1)的一侧还设置有观测通道(2),所述观测通道(2)一侧设置有排水沟(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层(14)表面呈漏斗状结构,所述灰土层(14)中心最低处连接有集水管(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俐蓉薛萐刘国彬王国梁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