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643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充气系统、冷量回收系统及冷量利用系统。充气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低温液体泵、空温气化器及充气装置;冷量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储水罐、第一水泵、喷淋装置、收集盘及第二储水罐,第一储水罐、第一水泵及喷淋装置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喷淋装置位于空温气化器上方,收集盘设置于空温气化器下方,收集盘的出水口、第二水泵与第二储水罐依次连通,第二储水罐为保温储水罐;冷量利用系统包括第三水泵、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及房间。本技术提供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能够回收空温气化器处形成的冷量,并利用回收的冷量给房间制冷,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气站,特别涉及一种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充气站中,需要将液态的氧气、氩气或者氮气等液态气体通过空温气化器气化后再充装入气瓶内。传统的充气站充气过程中,空温气化器处形成的冷量直接释放到空气中,造成冷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能够回收空温气化器处形成的冷量,并利用回收的冷量给房间制冷,节省能源。

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充气系统、冷量回收系统及冷量利用系统。所述充气系统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低温液体泵、空温气化器及充气装置,所述储液罐用于储存液态气体,所述充气装置用于给气瓶充气;所述冷量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储水罐、第一水泵、喷淋装置、收集盘及第二储水罐,所述第一储水罐、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喷淋装置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空温气化器上方,所述收集盘设置于所述空温气化器下方,所述喷淋装置用于将换热水喷淋到所述空温气化器,所述收集盘用于收集换热水,所述收集盘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二储水罐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储水罐为保温储水罐;所述冷量利用系统包括第三水泵、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及房间,所述第二储水罐的出水口、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水口及所述第一储水罐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一风机、所述房间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依次连通。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带有温度控制的气站充装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工作过程中,第一储水罐向喷淋装置提供换热水,喷淋装置将换热水喷向空温气化器,换热水可以通过空温汽化器与液体气体换热,然后液体气体气化,变冷的换热水由收集盘收集然后进入第二储水罐中保温存储,房间需要制冷时,第二储水罐提供的换热水经过第一换热器释放冷量后回到第一储水罐,形成换热水循环,第一风机使房间内的空气经过第一换热器并吸收冷量变冷后回到房间内,实现房间制冷,如此,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能够回收空温气化器处形成的冷量,并利用回收的冷量给房间制冷,减少房间使用空调的时间,节省能源。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量回收系统还包括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储水罐的上部,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水罐的下部,所述第一储水罐的下部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储水罐的上部的高度位置。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房间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机及所述第三水泵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房间设置有空调,所述第二储水罐的下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空调、所述水位传感器均电连接控制装置。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房间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除湿器。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有门的充气仓、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及第四水泵,所述充气仓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设置有用于安放气瓶的电子秤,所述充气装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储水罐的出水口、所述第四水泵、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水口及所述第一储水罐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气口、所述第一风机、所述充气仓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气口依次连通。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充气仓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容纳空间的气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水泵及所述第二风机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充气仓之间设置有第二空气除湿器。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喷淋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空温气化器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电加热器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温气化器与所述充气装置之间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经过所述空温气化器后的气体的温度。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回收系统还包括回流管(270),所述回流管(27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上部,所述回流管(270)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水罐(210)的下部,所述第一储水罐(210)的下部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上部的高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房间(340)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0)、所述第一风机(330)及所述第三水泵(310)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340)设置有空调,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下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550),所述空调、所述水位传感器(550)均电连接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330)与所述房间(34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除湿器(3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有门的充气仓(410)、第二换热器(420)、第二风机(430)及第四水泵(440),所述充气仓(410)内设置有容纳空间(411),所述容纳空间(411)设置有用于安放气瓶(600)的电子秤(460),所述充气装置(14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出水口、所述第四水泵(440)、所述第二换热器(420)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换热器(420)的出水口及所述第一储水罐(210)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420)的出气口、所述第一风机(330)、所述充气仓(410)及所述第二换热器(420)的进气口依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充气仓(410)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2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0)用于检测所述容纳空间(411)的气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20)、所述第四水泵(440)及所述第二风机(430)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430)与所述充气仓(410)之间设置有第二空气除湿器(4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水泵(220)与所述喷淋装置(230)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加热器(280),所述电加热器(280)与所述喷淋装置(230)之间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30),所述第一水泵(220)、所述电加热器(280)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30)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温气化器(130)与所述充气装置(140)之间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540),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540)用于测量经过所述空温气化器(130)后的气体的温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回收系统还包括回流管(270),所述回流管(270)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上部,所述回流管(270)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水罐(210)的下部,所述第一储水罐(210)的下部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上部的高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房间(340)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10)、所述第一风机(330)及所述第三水泵(310)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340)设置有空调,所述第二储水罐(250)的下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550),所述空调、所述水位传感器(550)均电连接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330)与所述房间(340)之间设置有第一空气除湿器(3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站冷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有门的充气仓(410)、第二换热器(420)、第二风机(430)及第四水泵(440),所述充气仓(410)内设置有容纳空间(411),所述容纳空间(411)设置有用于安放气瓶(600)的电子秤(460),所述充气装置(14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411)内,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能水邱钦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华新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