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浩明专利>正文

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87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包括固定组件和试验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试验组件均与所述前副车架可拆卸安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和车身安装块,多个所述固定柱可组合成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可拆卸安装在试验平台上,所述车身安装块一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单元上,另一侧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上;前副车架被固定组件固定在试验平台上,并连接试验组件,设置伺服作动器输出载荷的次数、频率和大小,并通过作动器连接杆传递循环力载荷或静力载荷至前副车架的不同测试安装点,获取前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和疲劳耐久性能测试数据,来评价前副车架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疲劳耐久性,能有效模拟实车测试工况,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副车架台架试验开发,具体涉及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1、前副车架是乘用车的底盘结构件,是转向节、控制臂、稳定杆、转向器等重要部件的安装平台,直接决定车辆的驾乘体验、行驶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底盘零部件结构强度和疲劳耐久性能测试,通过分析和判断相关测试数据,以评价底盘零部件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疲劳耐久性能。

2、实车道路测试,由于试验道路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外界随机干扰因素较多,导致试验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不能及时反馈零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降低了产品开发效率;同时,现有试验装置测试功能有限,不能对前副车架不同部位进行不同方向的疲劳耐久测试,使得试验效率较低,测试数据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固定组件和试验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试验组件均与所述前副车架可拆卸安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和车身安装块,多个所述固定柱可组合成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可拆卸安装在试验平台上,所述车身安装块一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单元上,另一侧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试验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所述接头远离所述前副车架一侧连接设有作动器连接杆。

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点上。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固定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左右两侧,且以所述前副车架的中心处为对称面互为镜像设置。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控制臂接头,所述控制臂接头一端铰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控制臂末端球销上,另一端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两端的控制臂上。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左悬置接头和端关节轴承,所述左悬置接头一端固定安装在左悬置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端关节轴承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左悬置接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且靠近所述前副车架的左控制臂。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右悬置接头和端关节轴承,所述右悬置接头一端固定安装在右悬置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端关节轴承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右悬置接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且靠近所述前副车架的右控制臂。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套管和端关节轴承,所述套管安装在所述端关节轴承内,并通过螺栓和稳定杆末端安装孔铰接,所述端关节轴承一侧通过螺纹和所述作动器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有作动器,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稳定杆两端的安装孔上。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转向机接头,所述转向机接头一端铰接在转向机上,另一端通过端关节轴承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铰接;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位于所述转向机两端,并与所述转向机可拆卸安装。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1、1、本技术作为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前副车架被固定组件固定在试验平台上,并连接试验组件,设置伺服作动器输出载荷的次数、频率和大小,并通过作动器连接杆传递循环力载荷或静力载荷至前副车架的不同测试安装点,获取前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和疲劳耐久性能测试数据,来评价前副车架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疲劳耐久性,能有效模拟实车测试工况,缩短了试验周期,降低了试验费用,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精准度;

12、通过模拟车轮传递给前副车架控制臂的横向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能有效地模拟前副车架在实车道路上的使用情况,检测其疲劳耐久性能和结构强度;

13、通过模拟车轮传递给前副车架控制臂的合成方向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能有效地模拟前副车架在实车道路上的使用情况,检测其疲劳耐久性能和结构强度;

14、通过模拟发动机传递给前副车架左悬置支架的纵向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能有效地模拟前副车架在实车道路上的使用情况,检测其疲劳耐久性能和结构强度;

15、通过模拟发动机传递给前副车架右悬置支架的纵向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能有效地模拟前副车架在实车道路上的使用情况,检测其疲劳耐久性能和结构强度;

16、通过模拟车轮传递给前副车架稳定杆的垂向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能有效地模拟前副车架在实车道路上的使用情况,检测其疲劳耐久性能和结构强度;

17、通过模拟车轮传递给前副车架转向机的横向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能有效地模拟前副车架在实车道路上的使用情况,检测其疲劳耐久性能和结构强度。降低实车测试的耗费,提高测试的精度和效率。

18、2、通过改变伺服作动器(未图示)、作动器连接杆(未图示)、导向组件(未图示)、控制臂接头的安装位置和方向,模拟在车轮轮心位置对前副车架控制臂安装点施加水平面合成方向的循环力载荷或静力载荷,即同时对前副车架施加纵向(x向)和横向(y向)两种不同方向的循环力载荷或静力载荷。将控制臂安装到前副车架上,再依次连接作动器、作动器连接杆、导向组件和控制臂接头,调整试验组件位置,使其指向规定加载方向,然后连接控制臂接头和控制臂末端的球销,这样既保证了作动器加载到前副车架的作用力的方向和力值精度,又提高了试验装置的安装效率和可维护性。

19、3、通过发动机悬置接头、端关节轴承、作动器连接杆和作动器(未图示)组成的试验组件模拟底盘结构,对前副车架的左悬置支架部位施加纵向(x向)的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发动机悬置接头一端和前副车架的左悬置安装孔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和端关节轴承铰接,端关节轴承和作动器连接杆连接并用螺母锁紧,这样既消除了作动器和发动机悬置接头的运动干涉,又提高了试验的模拟精度和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

20、4、通过发动机悬置接头、端关节轴承、作动器连接杆和作动器(未图示)组成的试验组件模拟底盘结构,对前副车架的右悬置支架部位施加纵向(x向)的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发动机悬置接头一端和前副车架的右悬置安装孔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栓和端关节轴承铰接,端关节轴承和作动器连接杆连接并用螺母锁紧,这样既消除了作动器和发动机悬置接头的运动干涉,又提高了试验的模拟精度和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

21、5、通过套管、端关节轴承、作动器连接杆和作动器(未图示)组成的试验组件模拟底盘结构,对前副车架稳定杆施加垂向(z向)的循环力载荷和静力载荷,套管安装在端关节轴承的圆孔内,并通过螺栓和稳定杆末端的圆孔铰接,端关节轴承的另一端通过螺纹和作动器连接杆固定,作动器连接杆的另一端和作动器连接,这样既消除了作动器和稳定杆的运动干涉,又提高了试验的模拟精度和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

22、6、通过转向机、转向机接头、导向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试验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试验组件均与所述前副车架可拆卸安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和车身安装块,多个所述固定柱可组合成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可拆卸安装在试验平台上,所述车身安装块一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单元上,另一侧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试验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所述接头远离所述前副车架一侧连接设有作动器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左右两侧,且以所述前副车架的中心处为对称面互为镜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控制臂接头,所述控制臂接头一端铰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控制臂末端球销上,另一端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两端的控制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左悬置接头和端关节轴承,所述左悬置接头一端固定安装在左悬置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端关节轴承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左悬置接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且靠近所述前副车架的左控制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右悬置接头和端关节轴承,所述右悬置接头一端固定安装在右悬置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端关节轴承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右悬置接头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之间,且靠近所述前副车架的右控制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套管和端关节轴承,所述套管安装在所述端关节轴承内,并通过螺栓和稳定杆末端安装孔铰接,所述端关节轴承一侧通过螺纹和所述作动器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有作动器,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稳定杆两端的安装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转向机接头,所述转向机接头一端铰接在转向机上,另一端通过端关节轴承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铰接;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位于所述转向机两端,并与所述转向机可拆卸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试验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试验组件均与所述前副车架可拆卸安装,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柱和车身安装块,多个所述固定柱可组合成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可拆卸安装在试验平台上,所述车身安装块一侧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固定单元上,另一侧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上;所述试验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所述接头远离所述前副车架一侧连接设有作动器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前副车架的左右两侧,且以所述前副车架的中心处为对称面互为镜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还包括控制臂接头,所述控制臂接头一端铰接在所述前副车架的控制臂末端球销上,另一端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杆连接;所述试验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试验组件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前副车架两端的控制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测试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浩明童静张书瑾冯源章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石浩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