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热声制冷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热声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5340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声制冷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机构、热声制冷机机构、旁通管、抑制膜和谐振管。热声发动机机构、热声制冷机机构和谐振管依次首尾连通,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热声发动机机构的两端连通,抑制膜设置在旁通管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经谐振管回收之后的一部分声功不经过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声功放大效应,可有效匹配进入热声制冷机机构的声功量,同时起到一定的相位调节作用,能使热声制冷机机构处于比较好的行波声场,从而提升整个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解决了以往制冷性能难以随加热温度增大而提升的问题。另外在旁通管中设置了直流抑制膜,能有效降低系统中因环路的引入而产生的直流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利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声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1、热声效应的定义为可压缩流体往复振荡过程中和固体介质之间由于热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时均能量效应。根据能量转换的方向,热声效应可分为利用热能产生声能的热致声效应和利用声能逆温度梯度泵送热量的声致冷效应。

2、目前传统的环路型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的驱动热源一般为300℃以下的中低品位热源,在提高加热热源温度时,虽然制冷量能得到提升,制冷效率却很难进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加热温度提高时,热声发动机单元放大之后的声功增大,热声制冷机机构的声功利用能力有限,其声功转换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声制冷系统,用于解决高温热源驱动时热声制冷机机构的声功利用能力有限,其声功转换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声制冷系统,包括:

3、热声发动机机构、热声制冷机机构、旁通管、抑制膜和谐振管;

4、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和所述谐振管依次首尾连通,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两端连通;所述抑制膜设置在所述旁通管中。

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谐振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谐振管、空腔和第二谐振管;所述第一谐振管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谐振管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连通。

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缓冲管;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管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入口和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出口连通。

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第二回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二缓冲管;所述第三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远离所述第四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管连通。

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旁通管设有至少一个,旁通管中均设有非对称结构的直流抑制装置,如喷射泵。

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旁通管设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旁通管中均设有所述抑制膜。

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旁通管设有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所述旁通管中设有所述抑制膜或喷射泵,其它所述旁通管中设有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

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旁通管穿设在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中,所述旁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谐振管连通,所述旁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

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旁通管沿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周向设置,所述旁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谐振管连通,所述旁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

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热声制冷系统包括:多个热声发动机机构和多个热声制冷机机构;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和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依次交替设置在所述谐振管中;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两端连通。

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所述旁通管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与其相对于的一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两端连通。

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声制冷系统,经谐振管回收之后的一部分声功不经过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声功放大效应,可有效匹配进入热声制冷机机构的声功量,同时起到一定的相位调节作用,能使热声制冷机机构处于比较好的行波声场,从而提升整个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解决了以往制冷性能难以随加热温度增大而提升的问题。另外在旁通管中设置了直流抑制膜或喷射泵,能有效降低系统中因环路的引入而产生的直流的不利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谐振管、空腔和第二谐振管;所述第一谐振管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谐振管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缓冲管;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管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入口和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第二回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二缓冲管;所述第三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远离所述第四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设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旁通管中均设有所述抑制膜。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设有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所述旁通管中设有所述抑制膜,其它所述旁通管中设有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穿设在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中,所述旁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谐振管连通,所述旁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沿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周向设置,所述旁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谐振管连通,所述旁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制冷系统包括:多个热声发动机机构和多个热声制冷机机构;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和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依次交替设置在所述谐振管中;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两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与其相对于的一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两端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谐振管、空腔和第二谐振管;所述第一谐振管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所述第二谐振管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第一回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缓冲管;所述第一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回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管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管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连通,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入口和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制冷机机构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三换热器、第二回热器、第四换热器和第二缓冲管;所述第三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二回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机构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管远离所述第四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声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设有至少两个,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二仓胡易伟徐静远吴张华张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