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209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本体四周内壁之间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为活性炭材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两端内壁设置有用于对升降框架进行升降的驱动机构,且沉淀池本体的两端内壁与外壁之间分别开有多个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沉淀池本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排废管;本技术中,在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沉淀池本体中之前,升降框架可上升至没过进水口,此时污水会落在沉淀池本体底部,随着污水的不断灌入,污水在沉淀的同时,通过过滤板的污水中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会被过滤板所吸附拦截,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快速拦截式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沉淀池,具体是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


技术介绍

1、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

2、目前,现有的沉淀池在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时,大多都是使污水在沉淀池中自然沉淀,或者加入絮凝剂,使污水与絮凝剂混合后自然沉降,但是无论哪种方式,污水的自然沉淀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无法对污水进行快速处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污水进行快速的拦截式沉降,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本体四周内壁之间的升降框架,所述升降框架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且过滤板为活性炭材质;

4、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两端内壁设置有用于对升降框架进行升降的驱动机构,且沉淀池本体的两端内壁与外壁之间分别开有多个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沉淀池本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排废管,且排废管的圆周内壁与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阀。

5、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圆周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且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的一端外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管以及合流管。

<p>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且沉淀池本体的两端内壁均开有升降槽,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分别转动连接于升降槽的底部内壁,升降框架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且升降板分别通过螺纹套接于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的圆周外壁,沉淀池本体的底部两端内壁分别开有第一旋转槽和第二旋转槽,且第二旋转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顶部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且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的底部外壁。

7、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槽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轴,且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圆周外壁之间套接有旋转带。

8、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旋转槽的底部内壁,支撑杆的顶部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9、优选的,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与控制阀以及驱动电机均为电性连接,沉淀池本体的顶部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且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均转动连接于挡板的底部外壁。

10、优选的,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清理板,且旋转带滑动插接于清理板的两端外壁之间,清理板与旋转带紧密接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中,在对污水进行沉淀时,由于整个升降框架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升降,因此在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沉淀池本体中之前,升降框架可上升至没过进水口,此时污水会落在沉淀池本体底部,随着污水的不断灌入,污水在沉淀的同时,通过过滤板的污水中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会被过滤板所吸附拦截,并且使得经过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快速拦截式沉淀效果;

13、本技术中,当第二旋转轴在转动时,在旋转带的作用下,第一旋转轴会同时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并且第一螺纹杆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螺纹杆一致,从而使得整个升降框架能保持稳定升降;

14、本技术中,在旋转带转动时,由于旋转带会经过清理板,因此清理板会对附着在旋转带外壁的杂质以及淤泥进行剔除,从而加强了对驱动电机等组件的保护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本体(1)四周内壁之间的升降框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13)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4),且过滤板(14)为活性炭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圆周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以及出水管(6),且进水管(9)以及出水管(6)的一端外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管(8)以及合流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且沉淀池本体(1)的两端内壁均开有升降槽(11),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分别转动连接于升降槽(11)的底部内壁,升降框架(13)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2),且升降板(12)分别通过螺纹套接于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的圆周外壁,沉淀池本体(1)的底部两端内壁分别开有第一旋转槽(16)和第二旋转槽,且第二旋转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顶部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21),且第二旋转轴(21)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的底部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槽(16)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螺纹杆(10)固定连接的第一旋转轴(19),且第一旋转轴(19)与第二旋转轴(21)的圆周外壁之间套接有旋转带(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1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8),且支撑杆(18)转动连接于第一旋转槽(16)的底部内壁,支撑杆(18)的顶部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4),且控制面板(4)与控制阀(3)以及驱动电机(22)均为电性连接,沉淀池本体(1)的顶部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挡板(7),且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均转动连接于挡板(7)的底部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底部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清理板(20),且旋转带(15)滑动插接于清理板(20)的两端外壁之间,清理板(20)与旋转带(15)紧密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以及设置于沉淀池本体(1)四周内壁之间的升降框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13)的四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4),且过滤板(14)为活性炭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圆周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以及出水管(6),且进水管(9)以及出水管(6)的一端外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管(8)以及合流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水污染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且沉淀池本体(1)的两端内壁均开有升降槽(11),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分别转动连接于升降槽(11)的底部内壁,升降框架(13)的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2),且升降板(12)分别通过螺纹套接于第一螺纹杆(10)以及第二螺纹杆的圆周外壁,沉淀池本体(1)的底部两端内壁分别开有第一旋转槽(16)和第二旋转槽,且第二旋转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的顶部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21),且第二旋转轴(21)固定连接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霖王峰源闫伟张义琛刘正茂王金雷张福义史洪祯王嘉鑫盖力泽左志剑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恒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