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5159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包括壳体和浮针座,浮针座部分位于壳体内,并能够在一推送力的作用下将装载于其中的浮针向前推送;还包括两个收容壳和保持件;收容壳对称枢接安装在壳体的前端,并且能够对浮针座的另一部分形成收容;收容壳的后端设置有按压部,按压部在受到按压力作用后带动收容壳绕枢轴正向转动;保持件连接两个收容壳,并且使收容壳具有绕枢轴反向转动的趋势;正向转动为收容壳打开时的转动,反向转动为收容壳闭合时的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浮针在扎入人体前与外界的人或物接触,不仅起到了保护浮针不被污染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保护使用者安全的作用,为后续诊疗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器械,具体为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


技术介绍

1、公开号为“cn202191320u”的专利公开文本中披露了一种浮针进针器,该浮针进针器所适用的浮针类型及结构披露于公开号为“cn204932248u”的专利公开文中。该专利记载了浮针的击发过程,由其结构可知,壳体前半部分为半开放式结构。在大量的使用案例中发现,存在因操作不当而误伤他人,以及浮针被污染的隐患。

2、为此,需要对进针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减少浮针被污染及伤到人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通过全包式结构避免浮针与外界人和物接触,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和表面洁净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包括壳体和浮针座,所述浮针座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能够在一推送力的作用下将装载于其中的浮针向前推送;还包括两个收容壳和保持件;所述收容壳对称枢接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端,并且能够对所述浮针座的另一部分形成收容;所述收容壳的后端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受到按压力作用后带动所述收容壳绕枢轴正向转动;所述保持件连接两个收容壳,并且使所述收容壳具有绕所述枢轴反向转动的趋势;所述正向转动为所述收容壳打开时的转动,所述反向转动为所述收容壳闭合时的转动。

3、进一步地,所述浮针座被所述收容壳收容的部分具有向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推杆,所述收容壳具有避让槽,两个收容壳闭合后,同一侧的两个避让槽组成完整的槽结构,以供所述推杆伸出并前后移动。

4、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收容壳上的避让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对称分布。

5、进一步地,所述收容壳的前端设置有限位部。

6、进一步地,所述浮针座的运动由击发机构驱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按钮、击发板、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击发板、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按钮能够在按压力作用下驱动所述击发板移动以解除所述击发板对所述浮针座的限位关系;所述浮针座能够在限位关系解除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力作用下向前推送;所述击发板能够在所述第二弹性体的作用力作用下具有恢复所述击发板对所述浮针座的限位关系的趋势。

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前限位部,所述浮针座上设置有前凸台;所述前限位部的后端面接触所述前凸台的前端面后限定所述浮针座向前推送的最大距离。

8、进一步地,所述浮针座上设置有后凸台;所述击发板的后端面接触所述后凸台的前端面后与所述浮针座形成限位关系。

9、进一步地,所述收容壳的内侧还设置有海绵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专利技术中的进针器在装载浮针后通过闭合的收容壳将整个浮针收容于其内部,避免浮针在扎入人体前与外界的人或物接触,不仅起到了保护浮针不被污染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保护使用者安全的作用,为后续诊疗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12、2、本专利技术中的进针器能够在浮针扎入人体后通过打开收容壳来释放浮针,也能够在诊疗结束后通过收容壳闭合来拔出浮针,实现了整个扎针和取针过程的无接触操作。

13、3、本专利技术中的进针器中还能通过海绵块来吸附消毒酒精,从而对浮针的钢针二次消毒,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包括壳体(1)和浮针座(3),所述浮针座(3)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内,并能够在一推送力的作用下将装载于其中的浮针(100)向前推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收容壳(2)和保持件(8);所述收容壳(2)对称枢接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前端,并且能够对所述浮针座(3)的另一部分形成收容;所述收容壳(2)的后端设置有按压部(2.1),所述按压部(2.1)在受到按压力作用后带动所述收容壳(2)绕枢轴正向转动;所述保持件(8)连接两个收容壳(2),并且使所述收容壳(2)具有绕所述枢轴反向转动的趋势;所述正向转动为所述收容壳(2)打开时的转动,所述反向转动为所述收容壳(2)闭合时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针座(3)被所述收容壳(2)收容的部分具有向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推杆(3.4),所述收容壳(2)具有避让槽(2.2),两个收容壳(2)闭合后,同一侧的两个避让槽(2.2)组成完整的槽结构,以供所述推杆(3.4)伸出并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收容壳(2)上的避让槽(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2)的前端设置有限位部(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针座(3)的运动由击发机构驱动,所述击发机构包括按钮(4)、击发板(6)、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7);所述按钮(4)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击发板(6)、第一弹性体(5)和第二弹性体(7)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按钮(4)能够在按压力作用下驱动所述击发板(6)移动以解除所述击发板(6)对所述浮针座(3)的限位关系;所述浮针座(3)能够在限位关系解除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体(5)的作用力作用下向前推送;所述击发板(6)能够在所述第二弹性体(7)的作用力作用下具有恢复所述击发板(6)对所述浮针座(3)的限位关系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前限位部(1.5),所述浮针座(3)上设置有前凸台(3.5);所述前限位部(1.5)的后端面接触所述前凸台(3.5)的前端面后限定所述浮针座(3)向前推送的最大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针座(3)上设置有后凸台(3.2);所述击发板(6)的后端面接触所述后凸台(3.2)的前端面后与所述浮针座(3)形成限位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2)的内侧还设置有海绵块(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包括壳体(1)和浮针座(3),所述浮针座(3)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内,并能够在一推送力的作用下将装载于其中的浮针(100)向前推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收容壳(2)和保持件(8);所述收容壳(2)对称枢接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前端,并且能够对所述浮针座(3)的另一部分形成收容;所述收容壳(2)的后端设置有按压部(2.1),所述按压部(2.1)在受到按压力作用后带动所述收容壳(2)绕枢轴正向转动;所述保持件(8)连接两个收容壳(2),并且使所述收容壳(2)具有绕所述枢轴反向转动的趋势;所述正向转动为所述收容壳(2)打开时的转动,所述反向转动为所述收容壳(2)闭合时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针座(3)被所述收容壳(2)收容的部分具有向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伸出的推杆(3.4),所述收容壳(2)具有避让槽(2.2),两个收容壳(2)闭合后,同一侧的两个避让槽(2.2)组成完整的槽结构,以供所述推杆(3.4)伸出并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4)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收容壳(2)上的避让槽(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触插拔针的进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壳(2)的前端设置有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仲华周粤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