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圈组件、电池、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73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圈组件、电池、电池包和车辆,该隔圈组件包括:夹持主体和加强主体,在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上,夹持主体连接于加强主体的两端,两个夹持主体内均形成有带有夹持孔的容纳槽,两个容纳槽用于容置从夹持孔穿过的极耳,加强主体沿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有隔离部,隔离部用于隔离极耳。由此,加强主体的设置,可以增加隔圈组件的强度,从而可以使隔圈组件进行有效支撑,也可以避免出现偏移与移动的问题,还可以防止隔圈组件发生严重变形,从而可以提升隔圈组件夹持极耳的效果,隔离部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极芯同侧正极耳与负极耳的接触造成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隔圈组件、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针对电芯两侧设置双极柱的方案,电芯的一端可以引出多个极耳,当同一端的多个极耳的极性不同时,多个极耳之间不仅容易产生短接的问题,而且还由于隔圈结构强度不足,导致容易出现偏移与移动的问题,从而影响极耳的夹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圈组件,该隔圈组件可以起到有效支撑的作用,也可以避免出现偏移与移动的问题,还可以防止隔圈组件发生严重变形,从而可以提升隔圈组件夹持极耳的效果。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一种电池。

3、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一种电池包。

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隔圈组件,包括:夹持主体和加强主体,在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持主体连接于所述加强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主体内均形成有带有夹持孔的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从所述夹持孔穿过的极耳,所述加强主体沿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极耳。

6、由此,加强主体的设置,可以增加隔圈组件的强度,从而可以使隔圈组件进行有效支撑,也可以避免出现偏移与移动的问题,还可以防止隔圈组件发生严重变形,从而可以提升隔圈组件夹持极耳的效果,隔离部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极芯同侧正极耳与负极耳的接触造成短路的风险。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主体还包括:加强底板,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上,所述加强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主体相连接。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长度方向两端;或

9、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长度方向中部。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主体还包括:第一加强侧板,所述第一加强侧板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加强侧板还与所述隔离部相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整体构造为平面,所述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或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构造有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为α,α满足关系式:0°<α≤3°;或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构造有v字形面;或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构造有倒v字形面。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夹持底板和第二加强侧板,所述夹持底板连接于所述加强底板的一端,所述夹持底板形成所述夹持孔,所述第二加强侧板设置于所述夹持底板的至少一侧。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底板的底面构造有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为β,β满足关系式:5°≤β≤20°。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在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之间。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圈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隔圈,两个所述隔圈均包括:夹持部和加强部,在所述隔圈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加强部的两端,两个相对的所述夹持部构成所述夹持主体,两个相对的所述加强部构成所述加强主体。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端和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接部,两个相对的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主体和所述加强主体上形成有气流孔。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为d,d满足关系式:90mm≤d≤350mm。

19、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极芯,所述极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极芯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极耳;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端部;至少两个极柱,至少两个极柱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外侧;以及上述的隔圈组件,所述隔圈组件设置于所述极芯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盖板的内侧,所述极耳穿设所述夹持孔后至少部分地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一一对应地相连接。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两个所述极耳包括极性相反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容置于不同的所述容纳槽内。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芯为两个且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每个所述极芯对应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

22、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

23、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2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主体和加强主体,在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持主体连接于所述加强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主体内均形成有带有夹持孔的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从所述夹持孔穿过的极耳,所述加强主体沿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还包括:加强底板,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上,所述加强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主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长度方向两端;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还包括:第一加强侧板,所述第一加强侧板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加强侧板还与所述隔离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整体构造为平面,所述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夹持底板和第二加强侧板,所述夹持底板连接于所述加强底板的一端,所述夹持底板形成所述夹持孔,所述第二加强侧板设置于所述夹持底板的至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板的底面构造有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为β,β满足关系式:5°≤β≤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在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隔圈,两个所述隔圈均包括:夹持部和加强部,在所述隔圈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加强部的两端,两个相对的所述夹持部构成所述夹持主体,两个相对的所述加强部构成所述加强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的至少一端和所述夹持部背离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卡接部,两个相对的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和所述加强主体上形成有气流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为d,d满足关系式:90mm≤d≤350mm。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极耳包括极性相反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容置于不同的所述容纳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为两个且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每个所述极芯对应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

16.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主体和加强主体,在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夹持主体连接于所述加强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夹持主体内均形成有带有夹持孔的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从所述夹持孔穿过的极耳,所述加强主体沿所述隔圈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有隔离部,所述隔离部用于隔离所述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还包括:加强底板,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上,所述加强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主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长度方向两端;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还包括:第一加强侧板,所述第一加强侧板设置于所述加强底板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加强侧板还与所述隔离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板的底面整体构造为平面,所述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主体包括:夹持底板和第二加强侧板,所述夹持底板连接于所述加强底板的一端,所述夹持底板形成所述夹持孔,所述第二加强侧板设置于所述夹持底板的至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板的底面构造有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为β,β满足关系式:5°≤β≤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包括:第一隔离板、第二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涛张达朱涛向燕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