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456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涉及尾座卸荷技术领域,包括尾座、移动组件、调节组件;尾座上对应导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卸荷槽和第二卸荷槽;移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一卸荷槽内的第一移动件、活动设置在第二卸荷槽内的第二移动件;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卸荷槽内的第一驱动件、设置在第二卸荷槽内的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一移动件连接,第二驱动件与第二移动件连接,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同步驱动第一移动件、第二移动件移出或收入第一卸荷槽和第二卸荷槽内,从而实现尾座上移或下移,在锁紧尾座时,尾座与导轨之间无其他外力作用,便于锁紧尾座与导轨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位置松动影响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尾座卸荷,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


技术介绍

1、尾座,用于配合主轴箱支承工件或工具的部件;在使用数控车床对大直径长棒料进行加工时,通常会应用到大型、重载、带尾座的数控车床,尾座在夹紧棒料的同时,需要依靠人工手动推动尾座才能顶紧并夹紧棒料,完成下一步加工工序,由于尾座与滑轨之间通过面接触,依靠人工手动推动重型尾座十分吃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2、专利号为cn203992442u的技术公开了尾座卸荷装置,通过在尾座的底部对应两导轨的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卸荷槽,在每个卸荷槽内分别设有一卸荷块,在卸荷块下部水平设有一直销,在直销上设有一与其活动连接的深沟球轴承,在卸荷块顶端设有一蝶形弹簧,蝶型弹簧的顶端抵接在卸荷槽的顶部,通过深沟球轴承与滑轨的接触,大大降低了尾座直接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尾座能够轻松的移动;该专利中,深沟球轴承与滑轨接触时,是通过蝶形弹簧的弹力将卸荷块推动,从而将深沟球轴承推动超出尾座的底端面与滑轨接触,由于尾座重力大,蝶形弹簧在将卸荷块推出尾座底端面时,需要克服整个尾座的重量将尾座上移,才能使得深沟球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包括机床,机床上设有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件(7)与第一移动件(5)之间的第一限位件(11)、设置在第二驱动件(8)与第二移动件(6)之间的第二限位件(12);所述第一卸荷槽(3)、所述第二卸荷槽(4)内设有分别与第一驱动件(7)、第二驱动件(8)配合的第三限位件(13)和第四限位件(14);所述第三限位件(13)限制第一限位件(11)的移动距离,进而限制第一移动件(5)上移或下移的距离;所述第四限位件(14)限制第二移动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包括机床,机床上设有导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件(7)与第一移动件(5)之间的第一限位件(11)、设置在第二驱动件(8)与第二移动件(6)之间的第二限位件(12);所述第一卸荷槽(3)、所述第二卸荷槽(4)内设有分别与第一驱动件(7)、第二驱动件(8)配合的第三限位件(13)和第四限位件(14);所述第三限位件(13)限制第一限位件(11)的移动距离,进而限制第一移动件(5)上移或下移的距离;所述第四限位件(14)限制第二移动件(6)的移动距离,进而限制第二移动件(6)上移或下移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尾座卸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件(13)固定装设于第一卸荷槽(3)垂直于水平面的侧面上的;所述第四限位件(14)固定装设于第二卸荷槽(4)垂直于水平面的侧面上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1)垂直于水平面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移动槽(15);所述第一移动槽(15)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16)和第二开关(17);所述第二限位件(12)垂直于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纯武
申请(专利权)人:云机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