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昌学院专利>正文

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435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0
本申请提供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及系统,通过分析教材文本架构中的文本逻辑结构来构建知识点路径,并据此确定目标学生在所述知识点路径中的当前授课教学章节文本,通过确定授课教学章节文本的内容类别,并在符合预设的先验类别要求时,解析该授课教学章节文本的分支节点,从而构建出第一分支节点。依据文本逻辑结构,进一步确定与第一分支节点关联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和第二分支节点,以及与第二分支节点关联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从而构建第一知识标注网络,而后被用于指导目标学生根据第一知识标注网络进行学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智慧教育,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依照固定的课程大纲和教材顺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忽略了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吸收知识。由于缺乏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应性学习路径,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挑战,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清晰、难以把握学习重点或难度过渡不平滑等问题。

2、现有的一些智能教育系统尝试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来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但这些智能教育系统通常不足以全面考虑教材的文本逻辑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这些智能教育系统也未能充分利用知识标注技术来引导学生沿着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路径进行学习。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综合运用文本逻辑结构分析和知识标注技术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效,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及系统。

2、依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依据教材文本架构中教学章节文本的文本逻辑结构构建的知识点路径,确定目标学生在所述知识点路径中所对应的授课教学章节文本;

4、确定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的授课文本内容类别,当所述授课文本内容类别符合先验类别要求,解析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的分支节点,构建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的第一分支节点;

5、依据所述文本逻辑结构,确定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关联的第二分支节点,以及所述第二分支节点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和所述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符合目标要求;

6、构建第一知识标注网络,所述第一知识标注网络包括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所述第一分支节点、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述第二分支节点和所述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7、构建知识标注引导信息,所述知识标注引导信息,用于在所述第一知识标注网络包含于所述知识点路径时,引导所述目标学生依据所述第一知识标注网络进行学习。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要求包括第一目标要求和第二目标要求;

9、所述依据所述文本逻辑结构,确定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关联的第二分支节点,以及所述第二分支节点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包括:

10、依据所述文本逻辑结构确定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11、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一目标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12、依据所述文本逻辑结构,确定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关联的第二分支节点;

13、从所述第二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二目标要求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目标要求包括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第一衔接关系要求或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文本内容类别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之间的文本内容关系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是对依据所述衔接内容范围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章节文本内容范围的限制要求。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包括衔接强度要求和衔接属性要求;

16、所述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一目标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包括:

17、确定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每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衔接强度和衔接属性;

18、基于每个所述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衔接强度和衔接属性,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所述衔接强度要求和衔接属性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包括特征距离要求和依赖关系要求;

20、所述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一目标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包括:

21、分别确定每个所述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之间的特征距离;

22、分别确定每个所述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之间的依赖关系;

23、依据各所述特征距离和各所述依赖关系,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所述特征距离要求和所述依赖关系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2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一目标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包括:

25、确定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每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章节文本内容范围;

26、依据各所述章节文本内容范围,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27、其中,所述章节文本内容范围包括文本内容统计量,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包括第一维度范围要求;所述依据各所述章节文本内容范围,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包括:

28、确定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的授课文本内容类别;

29、当所述授课文本内容类别符合先验类别要求,获取所述第一维度范围要求;

30、依据各所述文本内容统计量,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所述第一维度范围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31、其中,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还包括第二维度范围要求,所述第一维度范围要求和所述第二维度范围要求限制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文本内容统计量不同;当所述授课文本内容类别不符合先验类别要求,获取所述第二维度范围要求;

32、依据各所述文本内容统计量,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所述第二维度范围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

3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要求还包括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衔接数量要求;所述依据所述文本逻辑结构,确定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关联的第二分支节点,包括:

34、确定符合所述第一目标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对应的文本统计量;

35、当所述文本统计量符合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衔接数量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要求包括第一目标要求和第二目标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要求包括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第一衔接关系要求或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文本内容类别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之间的文本内容关系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是对依据所述衔接内容范围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章节文本内容范围的限制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包括衔接强度要求和衔接属性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包括特征距离要求和依赖关系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一目标要求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要求还包括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的衔接数量要求;所述依据所述文本逻辑结构,确定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关联的第二分支节点,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目标要求包括第二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第二衔接关系要求或第二衔接内容范围要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衔接类别标签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二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确定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文本内容类别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二衔接关系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二衔接关系要求确定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之间的文本内容关系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二衔接内容范围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二衔接内容范围要求确定的第二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章节文本内容范围的限制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要求包括第一目标要求和第二目标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目标要求包括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第一衔接关系要求或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文本内容类别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是对依据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与所述授课教学章节文本之间的文本内容关系的限制要求;所述第一衔接内容范围要求,是对依据所述衔接内容范围要求确定的第一衔接教学章节文本所对应章节文本内容范围的限制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类别标签要求包括衔接强度要求和衔接属性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关系要求包括特征距离要求和依赖关系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文本知识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分支节点的多个参考衔接教学章节文本中,确定符合第一目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莉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