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牵引式航运系统及船舶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修泰专利>正文

牵引式航运系统及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981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运领域,用于船舶的节能驱动。水中牵引索为预先设计的航道铺设,在牵引索拐弯、分岔处,连接拉索缆或支索杆,拉索缆或支索杆的末端固定于水底;船舶这时没必要将牵引索出爬,甚至不需任何出爬的动作,就可以顺利通过。在航道铺设双索,同时,在船尾两边设置对称的爬索器用于夹持牵引索。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索器,主要特点是对压轮限制了压力,避免了出现压力过大损害物件;还设计了让压轮也具备爬索功能的思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在船舶上设置打捞部的思路,其目的是以最快的方式打捞牵引索,然后入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1、船舶是航运的主力,都由螺旋桨驱动。螺旋桨驱动时,与流体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舶前进。得到同样的推力,作用介质的流动性越高,滑失率越高,消耗的能量越多,如将空气用为作用介质就会消耗更多,这就是为什么船舶的作用介质不会选择空气。汽车的作用介质也不选择空气,而是选择地面,因为地面的流动性为0。

2、船舶航行速度比较慢,要提高航速除改变船体结构形式外,只有提高船用柴油机的功率,增加能耗,究其原因是因为螺旋桨的滑失率比较高,一般螺旋桨的功率与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而船舶的前进阻力与航速的二次方成正比。如要提高航速1倍,则用螺旋桨推动其能耗将是原来的8倍。因此如何提高航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是航行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至今尚未较好的解决办法。

3、文献cn113978682a、cn113978683a、cn105857558a、cn205524905u、wo2019161483a1提出了一些关于牵引式航运的思路,但都还没有考虑到海洋航运等这些大产业应用。

4、文献cn1398755a提出一种思路,先使用动力船主动牵引,然后牵引带头船,最后牵引负荷船。这样会使系统增加动力船、带头船的实物成本,还要考虑运维成本。动力船的发动机功率至少也需要负荷船发动机的一半,成本相当高。

5、文献cn104986314a、cn104986314a提出一种思路,在航道铺设牵引索,牵引索由固定设备驱动,负荷船抓住牵引索前行,牵引索在航道上是封闭循环的。问题是,需要在航道上增加很多固定设备,还需要大量的运维成本,在拐弯、分岔、交叉口等处都没有考虑。只适用于岸边的一段近海航道。

6、文献cn110562425a、gb190909218da提出的思路,在弯曲航道和分岔航道,都没有措施,也只适用于岸边的一段近海航道。

7、海运燃油成本是总费用的35-40%,如果节约一半,就可以把燃油成本降低约20%。如果牵引系统使用费考虑为总运输成本的5%左右,航运总费用就可以节省10%以上。

8、节能是人类的永久话题,所以实施本专利技术将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关于系统的定义:

2、如果没有明确定义,会带来许多歧义,不便于理解。

3、航道:本文使用约定俗成的标准定义,是指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中,为船舶航行所规定或设置(包括建设)的船舶航行通道;

4、牵引索:含“索”字,是直接牵引船舶行进的长线,也可能是多股缆绳,也可能是单股钢筋或钢带,尺度大,强度高,而且易损,是系统投资的重头;存在主动牵引和被动牵引的概念:主动则是船舶自己将牵引索往后卷,牵引索入爬在船舶上,使用爬索器;被动则是船舶自己不使用动力,牵引索固定在船舶上;本专利技术主要考虑主动牵引问题;

5、船道:参考“车道”的概念;单索的船道就是牵引索左右半船宽的范围;双索的船道就是两个同向牵引索之间的范围;

6、拉索缆:含“索”字,为牵引索控制件,对牵引索的作用为“拉”;可为多股软绳,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是麻丝、化纤材质等;用于在连接处控制牵引索方向的拉索缆,在固定半径内沿其缆座摆动,其与牵引索的连接点的轨迹为一个确定立体角和确定半径的球体;

7、支索杆:含“索”字,为牵引索控制件,对牵引索的作用为“撑”和“拉”,不易弯曲,比拉索缆的成本高;支索杆在固定半径上沿其杆座摆动,其与牵引索的连接点的轨迹为一个确定立体角和确定半径的球面;使用抬高部以后,连接点的轨迹为空中的一条弧线;

8、入爬:将牵引索压紧在爬索器的主轮与压轮之间;

9、出爬:爬索器的压轮处于空闲状态,牵引索脱离爬索器的主轮和压轮;

10、抬高部:用于将预先抬高,使牵引索露出水面,无需打捞,直接入爬;

11、拉绳:多股软绳,可是金属材质,也能是麻丝、化纤材质等,用于提高类似立柱等的抗倒伏强度;

12、缆绳:多股软绳,可是金属材质,也能是麻丝、化纤材质等,用于行车等;

13、索座:含“索”字,用于固定牵引索两端,一般在水底,也可以在岸边;

14、缆座:用于固定拉索缆末端、拉绳末端等,一般在水底;

15、杆座:用于固定支索杆末端,一般在水底;有时也可能固定拉绳;

16、单索:含“索”字,也就是使用单根牵引索的系统;

17、双索:含“索”字,也就是使用两根牵引索的系统,用在船舶两侧,为同一个方向。

18、双向:使用于船舶的两个行进方向,可以单索,也可以双索;双向2索为双向单索,又是双向2船道;双向4索为双向双索,也是双向2船道;双向8索为双向2双索,又是双向4船道,每个方向可以同时并排行进2只船;双向12索为双向3双索,每个方向可以同时并排行进3只船,又是双向6船道。多船道可以铺设不同的宽度,以便不同吨位的船舶各行其道。

19、本专利技术的标识格式:

20、(3)、(4)和(5)为拉绳,(6)为立柱,(7)、(8)和(9)为支杆,(14)为螺杆,(15)为弹簧,(16)为转销,(17)为主轮轴,(18)为主轮,(19)为压轮,(20)为压轮轴,(21)和(22)为齿轮,(31)为拖钩,(32)为行车的提升机构;

21、(z0)为船舶,(z1)为单梁行车,(z2)为打捞部;

22、单个的普通零件直接用数字标识;组件和特定意义的零件标识如下:

23、所有a打头的编号用于标识爬索器,后跟数字;从船尾向船前观察,用于左边的再加大写字母l,用于右边的再加大写字母r;

24、所有b打头的编号用于标识牵引索,后跟数字;从船尾向船前观察,用于左边的再加大写字母l,用于右边的再加大写字母r;

25、所有c打头的编号用于标识双索的船道,后跟数字;

26、所有d打头的编号用于标识拉索缆,后跟数字;

27、所有e打头的编号用于标识支索杆,后跟数字;

28、所有f用于标识索座;

29、所有g用于标识缆座;

30、所有h用于标识杆座;

31、所有j用于标抬高部;

32、所有z打头的编号用于标识船用组件,后跟数字;从船尾向船前观察,用于左边的再加大写字母l,用于右边的再加大写字母r;

33、具体设计:

3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式的航运系统,可以解决节能问题;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解决上述文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将作用介质的流动性降低,以节省能量。本专利技术实际上是将作用介质改为金属,流动性为0,所以这方面的能量损失就可以忽略了。同时可以减小船舶动力系统的规格,节省造船成本。

35、该牵引式航运系统,包括牵引索、船舶,牵引索在航道内铺设,两端连接索座,其特征在于:在航道各分岔和拐弯处,为牵引索连接若干拉索缆或支索杆;拉索缆末端分别连接到缆座;支索杆末端分别连接到杆座。拉索缆有柔性,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式航运系统,包括牵引索、船舶,牵引索在航道内铺设,两端连接索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7.一种船舶,包括爬索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船舶,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航运系统,包括牵引索、船舶,牵引索在航道内铺设,两端连接索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运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修泰
申请(专利权)人:胡修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