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76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卷板机,其包括有一机架、一动力装置、一下压辊装置、一上压辊装置及一升降装置,其中,下压辊装置包括有一外包有弹性层的下压辊,藉由该弹性层因受压而在其内部产生分布均匀、强度较高的连续反压应力,可迫使金属板与该上压辊装置的上压辊贴紧,从而将金属板卷制成圆筒状部件,相比于传统的三辊式卷板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上、下两压辊即可完成金属板的卷制,简化了卷板机的结构,降低其制造成本且便于维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弯曲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卷板机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用于将金属板加工成圆筒状部件的卷板机多为三辊卷板机,其包括有两并 列设置的下压辊及一设于所述两下压辊中央对称上方处的上压辊,上压辊在一升降装置的 驱动下可做垂直升降运动,而下压辊则在一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做旋转运动,藉由上压辊 的下压及下压辊的旋转,使进入上、下压辊间的金属板被反复弯曲,而卷制成圆筒状部件。 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7年5月2日授权公告的第CN2894884号技术专利即公开了 一种三辊卷板机,再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9月30日授权公告的第CN201316752号 技术专利则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加工带有折边的金属板的卷板机。上述各种类型的卷板 机,其结构虽不尽相同,但均采用三根压辊(包括两下压辊及一上压辊)的结构,这使得卷 板机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圆筒的卷制为通过三压辊的配合作用而完成,其进料和出料都较 为繁杂、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卷板机所存在的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 结构简单的卷板机。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卷板机所存在的出料不便的技术问题,提 供一种便于出料的卷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卷板机,包括有一机 架、一动力装置、一下压辊装置、一上压辊装置及一升降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 述机架之上,其包括有一电机及一与所述电机联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置 有一第一齿轮;所述下压辊装置包括有一下压辊,所述下压辊通过一轴承座而可转动地设 置于所述机架之上,其辊轮外包有一弹性层,而其辊轴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 二齿轮及一第三齿轮;所述上压辊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压辊装置的上方处,其包括有一上压 辊支座,所述上压辊支座上以可旋转方式设置有一上压辊,所述上压辊的一端处设置有一 可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压辊装置的上方处,其 包括有一支板,于所述支板上垂直设置有一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处固定 有一压座,所述压座的下端固定有一滑动联接板,所述滑动联接板与所述上压辊支座固定 联接,而可驱动所述上压辊相对于所述下压辊垂直升降。上述卷板机中,所述上压辊支座处水平设置一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 上固定有一水平设置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通过一联接板而与所述上压辊联接,所述上压 辊支座对应于所述上压辊处形成有穿孔,所述上压辊可在所述推拉杆的作用下进出所述穿 孔。上述卷板机中,所述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压辊的外直径,而小于卷制成的圆筒状部件的外直径。上述卷板机中,所述弹性层为聚氨酯橡胶弹性层。上述卷板机中,所述下压辊的前方处设置有一用于将待加工的金属板送至所述下 压辊的辊轮与所述上压辊之间的送料装置。上述卷板机中,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有一其出口对应于所述下压辊的辊轮上方处的 送料轨道及一设置于所述送料轨道前端处的扳手。上述卷板机中,位于所述下压辊的后方处设置有一下料道,其包括有一倾斜设置 的下料板,自所述下料板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一挡缘。上述卷板机中,所述卷板机还包括有一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有一水平设 置的第三气缸及一联接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的增压块,所述增压块上形成有一滑槽, 所述滑槽收纳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而使得所述增压块可置于所述压座之上,所述增压块的 下表面为一斜面,而所述压座的上表面为匹配于所述增压块的下表面的斜面。上述卷板机中,所述增压块的前端处设置有一限位座。上述卷板机中,对应于所述滑动联接板的四个角落处设置有四根滑柱,四根滑柱 穿设于所述滑动联接板。本技术所公开的卷板机,其设置一外包有弹性层的下压辊及一上压辊,藉由 该弹性层因受压而在其内部产生分布均勻、强度较高的连续反压应力,迫使金属板与上压 辊贴紧,从而将金属板卷制成圆筒状部件,相比于传统的三辊式卷板机,本技术使用 上、下两压辊即可完成金属板的卷制,简化了卷板机的结构,降低其制造成本且便于维修。进一步地,卷板机的上压辊设置于一上压辊支座之上,并通过一联接板而与一推 拉杆联接,并在该推拉杆的作用可自形成于该上压辊支座上的穿孔进出,而该穿孔直径设 计为大于上压辊的外直径,而小于卷制成的圆筒状部件的外直径,这样,当金属板于该上压 辊卷制成圆筒状部件后,推拉杆带动上压辊退出该穿孔,藉由该穿孔边缘的阻挡作用,使得 该圆筒状部件自该上压辊上脱落,从而使得加工完成后的产品的出料非常简便、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卷板机的结构示意图,其局部进行分解。图2是本技术卷板机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 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卷板机包括有一机架10、一动力装置 20、一下压辊装置30、一上压辊装置40及一升降装置50。动力装置20设置于该机架10之上,在此实施例中,其包括有一电机200及一与该 电机200联接的减速机202,该减速机202的输出轴204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206。诚然, 本技术并不限定于采用上述结构的动力装置,例如,可选用其他类型的减速传动设备 以替换该减速机。下压辊装置30包括有一下压辊300,该下压辊300通过一轴承座302而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机架10之上,下压辊300的辊轮304外包有一弹性层306,而其辊轴308的一端 处固定有一第二齿轮310,并在其上间隔于该第二齿轮310 —定距离处设置有一第三齿轮 312,该第二齿轮310与动力装置20的第一齿轮206相啮合,从而由该动力装置20驱动该 下压辊300旋转。优选地,该弹性层306选用聚氨酯橡胶制成,当然,并不限定于采用聚氨 酯橡胶,也可选用其他合适的材料以制备该弹性层306。上压辊装置40设置于该下压辊装置30的上方处,其包括有一上压辊支座400,于 该上压辊支座400处水平设置一第一气缸402,该第一气缸402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一水平 设置的推拉杆404,该推拉杆404通过一联接板406而与一以可旋转方式设置的上压辊408 联接,该上压辊408的一端处设置有一第四齿轮410,该第四齿轮410可与第三齿轮312相 啮合。该上压辊支座400对应于该上压辊408处形成有穿孔412,该上压辊408可在推拉杆 404的作用下进出该穿孔412。优选地,该穿孔412的直径大于该上压辊408的外直径,而 小于卷制成的圆筒状部件的外直径,这样,当金属板于该上压辊408卷制成圆筒状部件后, 气缸402启动而推动推拉杆404,进而带动上压辊408退出该穿孔412,藉由该穿孔412边 缘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圆筒状部件自该上压辊408上脱落,从而使得加工完成后的产品的 出料非常简便、顺畅。升降装置50设置于该上压辊装置40的上方处,其包括有一支板500,于该支板 500上垂直设置有一第二气缸502,该第二气缸502的活塞杆下端处固定有一压座504,该压 座504的下端固定有一滑动联接板506,该滑动联接板506与该上压辊装置40的上压辊支 座400固定联接,使得该上压辊支座400可在第二气缸502的作用下做升降运动,从而带动 其上的上压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板机包括有:一机架;一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之上,其包括有一电机及一与所述电机联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第一齿轮;一下压辊装置,其包括有一下压辊,所述下压辊通过一轴承座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之上,其辊轮外包有一弹性层,而其辊轴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及一第三齿轮;一上压辊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压辊装置的上方处,其包括有一上压辊支座,所述上压辊支座上以可旋转方式设置有一上压辊,所述上压辊的一端处设置有一可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齿轮;一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压辊装置的上方处,其包括有一支板,于所述支板上垂直设置有一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处固定有一压座,所述压座的下端固定有一滑动联接板,所述滑动联接板与所述上压辊支座固定联接,而可驱动所述上压辊相对于所述下压辊垂直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木廷汤汉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