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198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本体、固定架和储料箱,固定架内壁的底部与成型模具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箱启动自动下料组件,使自动下料组件对物料进行自动加料,再通过连接复位组件对自动下料组件进行自动复位,解决了现有的成型模具在生产时,会通过橡胶导料管对磨具内进行注料,在注料后再通过挤压进行模具成型,但磨具再对物料进行挤压时,由于橡胶导料管与上模座的顶部相连通,导致物料易从橡胶导料管中回流的情况,同时磨具内易因物料不足导致成型磨具出现次品的情况,因此成型模具在进行加料时较为不便,降低了成型模具生产质量的问题,达到了自动加料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具体为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汽车配件加工,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成型模具,也称型模,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模具,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

2、例如公开号cn212193975u,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
,且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成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左方所述竖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下模座,右方所述竖板的左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该汽车零部件成型模具,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在上模座上升的同时密封挡板还未远离橡胶导流管的一端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在第二转轴的配合使用下,将下模座翻转,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更容易脱模,由此起到了方便脱模的效果。

3、基于对专利号的搜索,结合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现:

4、但现有的成型模具在生产时,会通过橡胶导料管对磨具内进行注料,在注料后再通过挤压进行模具成型,但磨具再对物料进行挤压时,由于橡胶导料管与上模座的顶部相连通,导致物料易从橡胶导料管中回流的情况,同时磨具内易因物料不足导致成型磨具出现次品的情况,因此成型模具在进行加料时较为不便,降低了成型模具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具备了自动加料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成型模具在生产时,会通过橡胶导料管对磨具内进行注料,在注料后再通过挤压进行模具成型,但磨具再对物料进行挤压时,由于橡胶导料管与上模座的顶部相连通,导致物料易从橡胶导料管中回流的情况,同时磨具内易因物料不足导致成型磨具出现次品的情况,因此成型模具在进行加料时较为不便,降低了成型模具生产质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本体、固定架和储料箱,所述固定架内壁的底部与成型模具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内壁的左侧与储料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储料箱的底部开设有自动下料组件,所述固定架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复位组件,所述固定架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

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自动下料组件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连通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

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复位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软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左侧与固定架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近传感器。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盒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的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箱启动自动下料组件,使自动下料组件对物料进行自动加料,再通过连接复位组件对自动下料组件进行自动复位,解决了现有的成型模具在生产时,会通过橡胶导料管对磨具内进行注料,在注料后再通过挤压进行模具成型,但磨具再对物料进行挤压时,由于橡胶导料管与上模座的顶部相连通,导致物料易从橡胶导料管中回流的情况,同时磨具内易因物料不足导致成型磨具出现次品的情况,因此成型模具在进行加料时较为不便,降低了成型模具生产质量的问题,达到了自动加料的效果。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自动下料组件,在使用使能够通过控制箱启动电动推杆,使电动推杆的推动端推动电磁阀向右移动,使电磁阀移动到成型模具本体的顶部,再通过控制箱启动电磁阀,使电磁阀启动打开阀门,能够使储料箱中的物料通过下料斗进入到连接软管的内部,再通过连接软管和电磁阀进入到成型模具本体的内部,再通过接近传感器对成型模具本体内部的物料高度进行检测,当接近传感器感应后能够对控制箱发送信号,使控制箱接收信号处理后关闭电磁阀,同时能够启动电动推杆复位,电磁阀关闭从而能够避免物料进行通过电磁阀下料到成型模具本体的内部,电动推杆复位从而能够避免电磁阀影响到成型模具本体的正常挤压,达到了自动加料的效果。

12、3、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复位组件,在连接软管移动时,能够通过弹簧打地活动块进行弹性连接,活动块弹性拉紧能够带动连接杆进行弹性拉紧,连接杆弹性拉紧能够通过固定块和连接绳带动限位环进行弹性拉紧,限位环弹性拉紧能够带动连接软管的表面进行弹性连接,连接软管弹性拉紧好能够避免连接软管的使用长度较长,导致成型模具本体在进行压紧时出现与连接软管发送碰撞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本体(1)、固定架(2)和储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底部与成型模具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与储料箱(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储料箱(3)的底部开设有自动下料组件(4),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复位组件(5),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下料组件(4)包括活动槽(41),所述活动槽(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42),所述下料斗(42)的底部连通有连接软管(43),所述连接软管(43)的另一端连通有电磁阀(44),所述电磁阀(4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复位组件(5)包括固定盒(51),所述固定盒(5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53),所述活动块(5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4),所述连接杆(5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5),所述连接软管(4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5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绳(7),所述连接绳(7)的另一端与固定块(5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4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箱(8),所述防护箱(8)的左侧与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时间继电器(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4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近传感器(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5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2),所述固定盒(5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块(12)位于滑槽(13)的内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本体(1)、固定架(2)和储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底部与成型模具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与储料箱(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储料箱(3)的底部开设有自动下料组件(4),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复位组件(5),所述固定架(2)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下料组件(4)包括活动槽(41),所述活动槽(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料斗(42),所述下料斗(42)的底部连通有连接软管(43),所述连接软管(43)的另一端连通有电磁阀(44),所述电磁阀(4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部件生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复位组件(5)包括固定盒(51),所述固定盒(5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53),所述活动块(53)的右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许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日比野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