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技术方案_技高网

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19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主交换机自堆叠口接收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其中所述报文包括堆叠头部;所述主交换机解析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以获取其中的目的交换机信息;所述主交换机基于预配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和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通过该方法能够通过不更换交换机或者交换芯片实现扩大堆叠聚合组规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堆叠是指将多台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虚拟化成一台交换设备。交换机堆叠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以及简化配置管理的优势。

2、对于高可靠性,堆叠系统的多台成员交换机之间可以实现设备级的冗余备份,也可以实现链路级的冗余备份;对于高扩展性,通过组建堆叠,可以简便地扩展设备的端口数、带宽和处理能力;对于简化配置和管理,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任何一台成员交换机登录堆叠系统,对堆叠系统所有成员交换机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另一方面,堆叠形成后不需要配置复杂的二层破环协议和三层保护倒换协议,简化了网络配置。

3、堆叠的常见拓扑包括单链、单环、星形、全链接等结构。以堆叠单环拓扑为例,交换机上可以创建两个堆叠聚合组,聚合组中可以添加一个或多个端口来连接其他交换机。一台交换机能够创建的堆叠聚合组是有限的,例如一台交换机只能创建64个堆叠聚合组,则该交换机无法搭建超过64个堆叠聚合组的星形拓扑。正常情况下交换机两两之间一般只会存在一条堆叠聚合链路,若需要两两之间设置两条堆叠聚合链路,则可以支持创建64个堆叠聚合组的主交换机无法实现创建128个堆叠聚合组。

4、现有的堆叠系统,单台交换机能够链接其他设备的数量,受限于本台交换机能够创建的堆叠聚合组。例如一台主交换机只能创建64个堆叠聚合组,已知主控交换机和线卡两两之间只存在一条堆叠聚合组链路,若该主交换机链接了60个线卡,此时堆叠聚合组满足需求,若想扩展拓扑将线卡增加到100个,现有技术中只能选择更换主控交换机。

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其能够实现不更换交换机或者交换芯片扩大堆叠聚合组规格。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

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包括:主交换机自堆叠口接收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其中所述报文包括堆叠头部;所述主交换机解析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以获取其中的目的交换机信息;所述主交换机基于预配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和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

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交换机在本机上配置组播组,并将与所述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加入所述组播组中,其中所述主交换机将与所述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连接的端口设置为堆叠口。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具体包括:基于所述堆叠头部的格式,所述主交换机解析所述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基于所述预配置的acl,所述主交换机匹配与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对应的交换芯片编号;基于所述交换芯片编号,所述主交换机将所述报文发送到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的端口、或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的聚合组。

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包括:第一交换机自其堆叠口发送报文至主交换机,其中所述报文包括堆叠头部;所述主交换机自其堆叠口接收所述报文,并解析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以获取其中的目的交换机信息;所述主交换机基于预配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和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所述第二交换机自其堆叠口接收所述报文,解析并剥除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后进行转发。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交换机在本机上配置组播组,并将所述堆叠系统内堆叠聚合组加入所述组播组中。

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换机自其堆叠口发送报文至主交换机,具体包括:所述第一交换机上为接收到的报文添加所述堆叠头部,其中所述堆叠头部包括所述第一交换机的源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机的目的端口、所述报文的优先级、所述第二交换机的芯片编号;所述第一交换机在本机上创建堆叠聚合组,将与所述主交换机连接的端口设置为堆叠口,并将所述堆叠口加入所述组播组中。

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交换机在本机上创建堆叠聚合组,将与所述主交换机连接的端口设置为堆叠口,并将所述堆叠口加入所述组播组中。

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当中,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其包括接收模块、解析模块和转发模块。

11、接收模块,用于自堆叠口接收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其中所述报文包括堆叠头部。

12、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以获取其中的目的交换机信息。

13、转发模块,用于基于预配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和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所述主交换机在本机上配置组播组,并将与所述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加入所述组播组中,其中所述主交换机将与所述第一交换机、第二交换机连接的端口设置为堆叠口。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堆叠头部的格式,所述主交换机解析所述第一交换机发送的报文;基于所述预配置的acl,所述主交换机匹配与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对应的交换芯片编号;基于所述交换芯片编号,所述主交换机将所述报文发送到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的端口、或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的聚合组。

16、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当中,还提供一种堆叠系统,包括主交换机、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17、所述第一交换机,用于自其堆叠口发送报文至主交换机,其中所述报文包括堆叠头部。

18、所述主交换机,用于自其堆叠口接收所述报文,并解析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以获取其中的目的交换机信息。

19、所述主交换机,还用于基于预配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和所述目的交换机信息,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

20、所述第二交换机,用于自其堆叠口接收所述报文,解析并剥除所述报文的堆叠头部后进行转发。

21、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当中,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

2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当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步骤。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应用,其能够通过在主交换机上预配置acl,匹配报文堆叠头部中的目的交换机并转发报文,实现在不更换交换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具体包括:

4.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机自其堆叠口发送报文至主交换机,具体包括: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包括:

9.一种堆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交换机、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目的交换机对应的第二交换机,具体包括:

4.一种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转发方法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叠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致远李晨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