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316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箱和锂电池本体,所述储能箱的箱口处安装有箱体门,且储能箱的内部与箱口相对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凸出块,所述连接凸出块上的储能箱上开设有散热通风孔,所述散热通风孔的上端开设有贯通连接孔,在进行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时,将锂电池本体放置在电池承载盘上,然后往储能箱的内部推动电池承载盘即可实现锂电池本体的自动安装固定,操作简单方便且快捷,无需繁杂的安装过程,进行锂电池本体的拆卸时只需往上拉动防尘罩体即可实现电池承载盘的解锁,进而使其在推出弹簧的作用下移出储能箱,同时实现锂电池本体的解锁,可以将其快速拆卸下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锂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电池,其性能优良应用广泛,其中以锂电池模块为基础的储能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是非常的常见。

2、目前,以锂电池模块为基础的储能系统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其供能需求,都是多个锂电池进行串联使用的,而单个锂电池本身的安装都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操作较为繁琐,在进行锂电池的安拆时需要使用工具,而且每个锂电池都是通过多个螺钉进行固定,耗时耗力,不能够实现锂电池的快速安拆,此外,由于锂电池之间是通过导线进行连接的,所以当其中某个锂电池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更换时,也要同时进行导线的拆装,使得锂电池的更换操作更加的麻烦,更换效率较低,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箱和锂电池本体,所述储能箱的箱口处安装有箱体门,且储能箱的内部与箱口相对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凸出块,所述连接凸出块上的储能箱上开设有散热通风孔,所述散热通风孔的上端开设有贯通连接孔,所述贯通连接孔与散热通风孔相贯通,所述连接凸出块下侧的储能箱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导轨杆,且连接凸出块的上端铰接有第一连接转杆,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转杆,所述锂电池本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且锂电池本体的下端开设有固定插接孔,所述储能箱上设置有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所述锂电池本体通过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固定安装在储能箱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包括电池承载盘、推出弹簧、第一活动连接块、第二活动连接块、防尘罩体、连接弹簧、绝缘承载板和固定板件,所述电池承载盘上搭载有锂电池本体,且电池承载盘的下端开设有导轨配合孔,所述导轨配合孔中插接有支撑导轨杆。

5、优选的,所述推出弹簧套接在支撑导轨杆上,所述电池承载盘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配合限位孔,且电池承载盘的上端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导向立板,电池承载盘上靠近连接凸出块的一头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板,所述支撑台板上固定设置有配合滑杆,所述配合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承架,所述安装承架上开设有转动承孔。

6、优选的,所述配合滑杆上套接有第一活动连接块,所述第一活动连接块与第一连接转杆的上端进行铰接,且第一活动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与配合滑杆相配合,第一活动连接块上固定设置有延伸上推板,所述延伸上推板部分插接在散热通风孔中,且延伸上推板上开设有定位凹槽,另外,延伸上推板上靠近配合滑杆的一头固定设置有齿条板。

7、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中插接有配合滑杆,第二活动连接块处于第一活动连接块的下侧,且第二活动连接块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侧伸杆件。

8、优选的,所述侧伸杆件上远离第二活动连接块的一头固定设置有第一斜拉框架,所述第一斜拉框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连接杆,所述支撑连接杆上远离第一斜拉框架的一头固定设置有第二斜拉框架。

9、优选的,所述防尘罩体安装在储能箱的后端面上,且防尘罩体覆盖在散热通风孔上,防尘罩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立承板,所述上立承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凸出顶板,所述凸出顶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贯通连杆,所述贯通连杆插接在贯通连接孔中,且贯通连杆上套接有连接弹簧,且贯通连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定位卡板。

10、优选的,所述绝缘承载板上开设有导向插孔,所述导向插孔中插接有导向立板,且绝缘承载板上远离配合滑杆的一头固定设置有固定承板,所述固定承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件,所述支撑杆件上套接有滑动连块,所述滑动连块上开设有滑动连孔,所述滑动连孔与支撑杆件相配合,且滑动连块上铰接有衔接长杆。

11、优选的,所述衔接长杆上远离固定承板的一头固定设置有旋转圆块,所述旋转圆块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转动承杆,所述转动承杆上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转动承孔中,且转动承杆上固定设置有配合齿轮,所述配合齿轮与齿条板相啮合,所述绝缘承载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中固定安装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螺纹接线套柱,所述螺纹接线套柱上螺纹套接有压线螺母,且导电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导电套,所述导电套处于绝缘承载板的下侧。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件对称安装在电池承载盘的两侧,且固定板件的两头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柱体,所述固定柱体插接在配合限位孔中,固定板件的两头上端对称固定设置有凸出立块,所述凸出立块上固定设置有配合插杆,且两个配合插杆分别插接在第一斜拉框架中和第二斜拉框架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

14、1.在进行锂电池本体的安装时,将锂电池本体放置在电池承载盘上,然后往储能箱的内部推动电池承载盘即可实现锂电池本体的自动安装固定,操作简单方便且快捷,无需繁杂的安装过程,进行锂电池本体的拆卸时只需往上拉动防尘罩体即可实现电池承载盘的解锁,进而使其在推出弹簧的作用下移出储能箱,同时实现锂电池本体的解锁,可以将其快速拆卸下来。

15、2.将电池承载盘往储能箱的内部进行推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活动连接块往上移动,进而将推动防尘罩体往上移动,当定位凹槽与定位卡板对齐时,定位卡板卡接在定位凹槽中,实现电池承载盘的固定,同时随着电池承载盘的移动将推动第二活动连接块往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板件进行移动,使得固定柱体插接在固定插接孔中实现锂电池的固定,一举两得。

16、3.另外,随着电池承载盘往储能箱的内部进行移动,在齿条板的作用下将带动衔接长杆进行转动,进而在衔接长杆的作用下将往下推动绝缘承载板进而使得导电套套接在正极柱和负极柱上,串联导线与导电柱进行连接,进而实现锂电池本体之间的串联,这样当某一锂电池本体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更换时,无需进行导线的安拆将其从储能箱中取出即可,非常的方便快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箱(1)和锂电池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1)的箱口处安装有箱体门(11),且储能箱(1)的内部与箱口相对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凸出块(12),所述连接凸出块(12)上的储能箱(1)上开设有散热通风孔(13),所述散热通风孔(13)的上端开设有贯通连接孔(14),所述贯通连接孔(14)与散热通风孔(13)相贯通,所述连接凸出块(12)下侧的储能箱(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导轨杆(15),且连接凸出块(12)的上端铰接有第一连接转杆(16),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转杆(17),所述锂电池本体(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正极柱(21)和负极柱(22),且锂电池本体(2)的下端开设有固定插接孔(23),所述储能箱(1)上设置有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所述锂电池本体(2)通过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固定安装在储能箱(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包括电池承载盘(3)、推出弹簧(30)、第一活动连接块(4)、第二活动连接块(5)、防尘罩体(6)、连接弹簧(64)、绝缘承载板(7)和固定板件(8),所述电池承载盘(3)上搭载有锂电池本体(2),且电池承载盘(3)的下端开设有导轨配合孔(31),所述导轨配合孔(31)中插接有支撑导轨杆(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弹簧(30)套接在支撑导轨杆(15)上,所述电池承载盘(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配合限位孔(32),且电池承载盘(3)的上端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导向立板(33),电池承载盘(3)上靠近连接凸出块(12)的一头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板(34),所述支撑台板(34)上固定设置有配合滑杆(35),所述配合滑杆(3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承架(36),所述安装承架(36)上开设有转动承孔(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滑杆(35)上套接有第一活动连接块(4),所述第一活动连接块(4)与第一连接转杆(16)的上端进行铰接,且第一活动连接块(4)上开设有第一滑孔(41),所述第一滑孔(41)与配合滑杆(35)相配合,第一活动连接块(4)上固定设置有延伸上推板(42),所述延伸上推板(42)部分插接在散热通风孔(13)中,且延伸上推板(42)上开设有定位凹槽(43),另外,延伸上推板(42)上靠近配合滑杆(35)的一头固定设置有齿条板(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块(5)上开设有第二滑孔(51),所述第二滑孔(51)中插接有配合滑杆(35),第二活动连接块(5)处于第一活动连接块(4)的下侧,且第二活动连接块(5)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侧伸杆件(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伸杆件(52)上远离第二活动连接块(5)的一头固定设置有第一斜拉框架(53),所述第一斜拉框架(53)上固定设置有支撑连接杆(54),所述支撑连接杆(54)上远离第一斜拉框架(53)的一头固定设置有第二斜拉框架(5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体(6)安装在储能箱(1)的后端面上,且防尘罩体(6)覆盖在散热通风孔(13)上,防尘罩体(6)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上立承板(61),所述上立承板(6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凸出顶板(62),所述凸出顶板(6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贯通连杆(63),所述贯通连杆(63)插接在贯通连接孔(14)中,且贯通连杆(63)上套接有连接弹簧(64),且贯通连杆(6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底板(65),所述固定底板(65)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定位卡板(6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承载板(7)上开设有导向插孔(71),所述导向插孔(71)中插接有导向立板(33),且绝缘承载板(7)上远离配合滑杆(35)的一头固定设置有固定承板(72),所述固定承板(7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件(73),所述支撑杆件(73)上套接有滑动连块(74),所述滑动连块(74)上开设有滑动连孔(75),所述滑动连孔(75)与支撑杆件(73)相配合,且滑动连块(74)上铰接有衔接长杆(7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长杆(76)上远离固定承板(72)的一头固定设置有旋转圆块(761),所述旋转圆块(761)的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箱(1)和锂电池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1)的箱口处安装有箱体门(11),且储能箱(1)的内部与箱口相对的端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凸出块(12),所述连接凸出块(12)上的储能箱(1)上开设有散热通风孔(13),所述散热通风孔(13)的上端开设有贯通连接孔(14),所述贯通连接孔(14)与散热通风孔(13)相贯通,所述连接凸出块(12)下侧的储能箱(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导轨杆(15),且连接凸出块(12)的上端铰接有第一连接转杆(16),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转杆(17),所述锂电池本体(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正极柱(21)和负极柱(22),且锂电池本体(2)的下端开设有固定插接孔(23),所述储能箱(1)上设置有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所述锂电池本体(2)通过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固定安装在储能箱(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便捷连接固定机构包括电池承载盘(3)、推出弹簧(30)、第一活动连接块(4)、第二活动连接块(5)、防尘罩体(6)、连接弹簧(64)、绝缘承载板(7)和固定板件(8),所述电池承载盘(3)上搭载有锂电池本体(2),且电池承载盘(3)的下端开设有导轨配合孔(31),所述导轨配合孔(31)中插接有支撑导轨杆(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弹簧(30)套接在支撑导轨杆(15)上,所述电池承载盘(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配合限位孔(32),且电池承载盘(3)的上端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导向立板(33),电池承载盘(3)上靠近连接凸出块(12)的一头固定设置有支撑台板(34),所述支撑台板(34)上固定设置有配合滑杆(35),所述配合滑杆(3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承架(36),所述安装承架(36)上开设有转动承孔(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滑杆(35)上套接有第一活动连接块(4),所述第一活动连接块(4)与第一连接转杆(16)的上端进行铰接,且第一活动连接块(4)上开设有第一滑孔(41),所述第一滑孔(41)与配合滑杆(35)相配合,第一活动连接块(4)上固定设置有延伸上推板(42),所述延伸上推板(42)部分插接在散热通风孔(13)中,且延伸上推板(42)上开设有定位凹槽(43),另外,延伸上推板(42)上靠近配合滑杆(35)的一头固定设置有齿条板(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锂电池模块化设计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块(5)上开设有第二滑孔(51),所述第二滑孔(51)中插接有配合滑杆(35),第二活动连接块(5)处于第一活动连接块(4)的下侧,且第二活动连接块(5)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侧伸杆件(5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东华陈伟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电小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