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294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2
一种辊压装置,包括压延组件,用于对极片进行拉伸;辊压组件,用于对极耳经过拉伸后的极片进行辊压,辊压组件位于压延组件的下游;加热组件,设置于压延组件的上游和/或设置于压延组件与辊压组件之间,加热组件至少对部分极片进行加热。本技术提供的辊压装置,在极片进入辊压组件之前先利用压延组件对极片进行一次拉伸,有利于减少极片的应力集中点,避免极片在辊压过程中发生断带现象,影响极片的良率;通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对极片进行充分预热,快速去除极片中的水分,减少极片的内应力,使极片内部活性材料受到的压制力均匀,保证极片在辊压过程中受力均匀且厚度一致,提高极片的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具体涉及一种辊压装置


技术介绍

1、极片辊压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极片。辊压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工序,极片在涂布、干燥完成后,为了提高粉体层单位体积的活性物质担载量,同时保证极片厚度的一致性、增强活性物质与箔片的粘接强度,以防在电解液浸泡、电池使用过程中剥落,需要对极片进行辊压。

2、在现有技术中,随着极片密度的增加,需要辊压装置提供更高的辊压压力,在辊压压力作用下,极片上敷料区域的活性物质会对箔材产生挤压和嵌入效果,使得敷料区域箔材产生纵向延展,而极耳区域与敷料区域存在厚度差,在辊压过程中未承受辊压压力作用,则极耳区域无法产生纵向的延展。箔材由于敷料区域和极耳区域纵向的不同延展情况导致不同区域纵向长度的差异,最终导致极耳区域靠近敷料区域的位置容易产生箔材内缩和褶皱,甚至导致断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辊压过程中极片容易产生断带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辊压装置,用于极片制造,辊压装置包括:

4、压延组件,用于对极片的极耳进行拉伸;

5、辊压组件,用于对所述极耳经过拉伸后的所述极片进行辊压,所述辊压组件位于所述压延组件的下游;

6、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的上游和/或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与所述辊压组件之间,所述加热组件至少对部分所述极片进行加热;</p>

7、所述压延组件包括第一压延组件和第二压延组件,所述第一压延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延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对所述极片的两端的所述极耳同步进行拉伸。

8、通过在辊压组件的上游设置用于拉伸极片的压延组件,在极片进入辊压组件之前先利用压延组件对极片进行一次拉伸,有利于减少极片的应力集中点,避免极片在辊压过程中发生断带现象,影响极片的良率;通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对极片进行充分预热,快速去除极片中的水分,减少极片的内应力,使极片内部活性材料受到的压制力均匀,保证极片在辊压过程中受力均匀且厚度一致,提高极片的生产良率。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的上游。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和所述辊压组件之间。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装置。

12、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组件和/或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装置,利用红外线穿透原子、分子的间隙中,使极片中的原子、分子的振动加快、间距拉大,即发生共振,极片内部活性物质、溶剂运动加速并相互摩擦增加热运动,热量能够透入极片内部,避免极片表面瞬间过热,在对极片充分加热的同时可以避免极片表面破坏。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分设于所述极片相对两侧的加热件。

14、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沿极片厚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加热件,能够对极片厚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表面进行均匀的加热,保证极片均匀受热,提高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的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延组件包括对辊,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上压延背辊和下压延背辊,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上压延背辊和所述下压延背辊分设于所述压延组件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抵抗所述压延组件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产生的挠度变形。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延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延组件共用至少一个所述上压延背辊,且所述第一压延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延组件共用至少一个所述下压延背辊。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延背辊的直径大于与所述上压延背辊配合的所述压延组件的对辊的直径,且所述下压延背辊的直径大于与所述下压延背辊配合的所述压延组件的对辊的直径。

18、一种实施方式中,辊压装置还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具有内腔,所述压延组件、所述辊压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均位于所述保温箱的所述内腔中。

19、通过设置保温箱,将内腔与外部环境分隔,减少内腔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交换,降低内腔中的热量损失,使极片的辊压过程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对极片的加热效果。

2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箱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用于将所述极片从所述进口依次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压延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所述辊压组件和所述出口。通过设置传输组件,有利于保证极片的加工有序进行。

21、一种实施方式中,辊压装置还包括浓度调节组件,所述浓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内腔中的溶剂浓度处于预设浓度范围内。

22、通过设置浓度调节组件,能够对内腔中的溶剂浓度进行监控和调节,防止内腔中的溶剂浓度过高,有利于降低污染、提高辊压装置的安全性能。

2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浓度调节组件包括通信连接的换气装置、浓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

24、所述换气装置用于对所述内腔进行换气;

25、所述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内腔中的溶剂浓度,并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浓度信息;

26、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浓度信息,并根据所述浓度信息和所述预设浓度范围向所述换气装置发送调节信息,所述调节信息用于调节所述换气装置的运行状态。

27、若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内腔中的溶剂浓度大于预设浓度范围,则控制装置向换气装置发送调节信息,使换气装置调节内腔中的回风循环,将内腔中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环境,并将外部环境的空气抽送到内腔中,从而降低内腔中的溶剂浓度,将溶剂浓度控制在预设浓度范围内,有利于降低污染、提高辊压装置的安全性能。

28、本技术提供的辊压装置,通过在辊压组件的上游设置用于拉伸极片的压延组件,在极片进入辊压组件之前先利用压延组件对极片进行一次拉伸,有利于减少极片的应力集中点,避免极片在辊压过程中发生断带现象,影响极片的良率;通过设置加热组件,能够对极片进行充分预热,快速去除极片中的水分,减少极片的内应力,使极片内部活性材料受到的压制力均匀,保证极片在辊压过程中受力均匀且厚度一致,提高极片的生产良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装置,用于极片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和所述辊压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分设于所述极片相对两侧的加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组件包括对辊,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上压延背辊和下压延背辊,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上压延背辊和所述下压延背辊分设于所述压延组件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抵抗所述压延组件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产生的挠度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延组件共用至少一个所述上压延背辊,且所述第一压延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延组件共用至少一个所述下压延背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延背辊的直径大于与所述上压延背辊配合的所述压延组件的对辊的直径,且所述下压延背辊的直径大于与所述下压延背辊配合的所述压延组件的对辊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具有内腔,所述压延组件、所述辊压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均位于所述保温箱的所述内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开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用于将所述极片从所述进口依次输送至所述第一加热组件、所述压延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所述辊压组件和所述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浓度调节组件,所述浓度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内腔中的溶剂浓度处于预设浓度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调节组件包括通信连接的换气装置、浓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装置,用于极片制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压延组件和所述辊压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分设于所述极片相对两侧的加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组件包括对辊,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上压延背辊和下压延背辊,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上压延背辊和所述下压延背辊分设于所述压延组件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抵抗所述压延组件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产生的挠度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组件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星刘金鹏戴玉龙谷丰张建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弗迪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