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德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292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后上片、后下片、后袖片、前上片及与其相连的前袖片、前下片,肩缝、后袖笼缝、上段侧缝通过开式拉链连接,袖缝、下段侧缝用线缝合,通过拉链的开合可以在服装与提包之间相互转换,可以根据野营环境进行变通,提高了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属于服装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都选择通过游玩锻炼来缓解压力,而在众多的游玩项目中,野营训练 越来越多的被年轻人所喜爱。然而野营环境相对来说变幻莫测,现有的野营服装大多是迷 彩服,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穿着起来变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该专利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可以 根据野营环境在服装与提包之间相互转换,提高了实用价值。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 首先裁剪服装的后上片、后 下片及后袖片,后上片和后下片在AB处通过拉链连接,后上片与后袖片也通过拉链连接, 将开式拉链的一边分别装在后肩线DE、FG,后侧缝线AC、BH及后片底边线MN处,形成该发 明的后片;裁剪服装前上片及与其相连的前袖片、前下片,前下片上设有两个口袋,可以存 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前下片两侧分别有两条背带,背带在前下片的底边线处通过磁性扣固 定,前上片和前下片在AlBl处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另一边分别装在前肩线D1E1、 F1G1,前侧缝线A1C1、B1H1及前片底边线Mmi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前片。步骤2 将后肩线DE 与前肩线D1E1、后肩线TO与前肩线FlGl通过拉链连接形成肩缝,后侧缝线AC与前侧缝线 A1C1、后侧缝线BH与前侧缝线BlHl通过拉链连接形成上段侧缝。后袖中线KD与前袖中线 KlDl、后袖中线GP与前袖中线GlPl缝合形成袖中缝,后袖底线LC与前袖底线LlCl、后袖底 线HQ与前袖底线HlQl缝合形成袖底缝,后侧缝线AM与前侧缝线AlMl、后侧缝线BN与前侧 缝线Bmi缝合形成下段侧缝,最后形成野营服装。步骤3 将该服装的肩缝、后袖笼缝、上 段侧缝拉链拉开,使前上片连同袖片与后片分离,将前后片底边线MN拉链拉合进行连接, 将前上片连同袖片从AB处向下折叠塞进,再把后上片反过来作为包盖,将两条背带下端磁 性扣打开向上进行翻转,通过磁性扣连接形成提包的背带,最后形成提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不但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可以根据野营环境在服装 与提包之间相互转换,提高了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后片结构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前片结构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服装结构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服装转化为提包的结构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提包结构图;如图1所示1、后片,2、后上片,3、后下片,4、后袖片,5、侧缝线如图2所示1、前片,2、前上片,3、前下片,4、口袋,5、背带,6、磁性扣如图3所示1、服装,2、肩缝,3、上段侧缝线,4、袖中缝,5、袖底缝,6、下段侧缝如图4所示1、提包主体,2、包盖如图5所示1、提包,2、背带,3、磁性扣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首先裁剪服装的后上片(2)、后下片(3)及后袖片(4),后上片⑵和 后下片(3)在AB处通过拉链连接,后上片(2)与后袖片(4)也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 一边分别装在后肩线DE、FG,后侧缝线AC、BH及后片底边线MN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后片(1)。如图2所示,分别裁剪服装前上片(2)及与其相连的前袖片、前下片(3),前下片 (3)上设有两个口袋(4),可以存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前下片(3)两侧分别有两条背带(3), 背带(3)在前下片(3)的底边线处通过磁性扣(6)固定。前上片(2)和前下片(3)在AlBl 处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另一边分别装在前肩线D1E1、F1G1,前侧缝线A1C1、BlHl 及前片底边线Mim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前片(1)。如图3所示,将后肩线DE与前肩线D1E1、后肩线TO与前肩线FlGl通过拉链连接 形成肩缝(2),后侧缝线AC与前侧缝线A1C1、后侧缝线BH与前侧缝线BlHl通过拉链连接 形成上段侧缝(3)。后袖中线KD与前袖中线K1D1、后袖中线GP与前袖中线GlPl缝合形成 袖中缝(4),后袖底线LC与前袖底线L1C1、后袖底线HQ与前袖底线HlQl缝合形成袖底缝 (5),后侧缝线AM与前侧缝线AlMl、后侧缝线BN与前侧缝线Bmi缝合形成下段侧缝(6), 最后形成野营服装(1)。将该服装的肩缝、后袖笼缝、上段侧缝拉链拉开,使前上片连同袖片与后片分离。 如图4所示,将前后片底边线MN拉链拉合进行连接,将前上片连同袖片从AB处向 下折叠塞进,再把后上片反过来作为包盖(2),形成提包主体(1)。 如图5所示,将两条背带下端磁性扣打开向上进行翻转,通过磁性扣(3)连接形成 提包的背带(2),形成提包(1)。权利要求一种可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其特征在于步骤1首先裁剪服装的后上片、后下片及后袖片,后上片和后下片在AB处通过拉链连接,后上片与后袖片也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一边分别装在后肩线DE、FG,后侧缝线AC、BH及后片底边线MN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后片;裁剪服装前上片及与其相连的前袖片、前下片,前下片上设有两个口袋,可以存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前下片两侧分别有两条背带,背带在前下片的底边线处通过磁性扣固定,前上片和前下片在A1B1处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另一边分别装在前肩线D1E1、F1G1,前侧缝线A1C1、B1H1及前片底边线M1N1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前片。步骤2将后肩线DE与前肩线D1E1、后肩线FG与前肩线F1G1通过拉链连接形成肩缝,后侧缝线AC与前侧缝线A1C1、后侧缝线BH与前侧缝线B1H1通过拉链连接形成上段侧缝。后袖中线KD与前袖中线K1D1、后袖中线GP与前袖中线G1P1缝合形成袖中缝,后袖底线LC与前袖底线L1C1、后袖底线HQ与前袖底线H1Q1缝合形成袖底缝,后侧缝线AM与前侧缝线A1M1、后侧缝线BN与前侧缝线B1N1缝合形成下段侧缝,最后形成野营服装。步骤3将该服装的肩缝、后袖笼缝、上段侧缝拉链拉开,使前上片连同袖片与后片分离,将前后片底边线MN拉链拉合进行连接,将前上片连同袖片从AB处向下折叠塞进,再把后上片反过来作为包盖,将两条背带下端磁性扣打开向上进行翻转,通过磁性扣连接形成提包的背带,最后形成提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其特征是步骤1首先裁剪服装的 后上片、后下片及后袖片,后上片和后下片在AB处通过拉链连接,后上片与后袖片也通过 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一边分别装在后肩线DEJG,后侧缝线AC、BH及后片底边线MN处, 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后片;裁剪服装前上片及与其相连的前袖片、前下片,前下片上设有两个口 袋,可以存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前下片两侧分别有两条背带,背带在前下片的底边线处通过 磁性扣固定,前上片和前下片在AlBl处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另一边分别装在前肩 线D1E1、F1G1,前侧缝线A1C1、B1H1及前片底边线Mmi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前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其特征是步骤2将后肩线DE与前 肩线D1E1、后肩线re与前肩线FlGl通过拉链连接形成肩缝,后侧缝线AC与前侧缝线A1C1、 后侧缝线BH与前侧缝线BlHl通过拉链连接形成上段侧缝。后袖中线KD与前袖中线K1D1、 后袖中线GP与前袖中线GlPl缝合形成袖中缝,后袖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换为提包的野营服,其特征在于:步骤1:首先裁剪服装的后上片、后下片及后袖片,后上片和后下片在AB处通过拉链连接,后上片与后袖片也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一边分别装在后肩线DE、FG,后侧缝线AC、BH及后片底边线MN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后片;裁剪服装前上片及与其相连的前袖片、前下片,前下片上设有两个口袋,可以存放一些生活必需品,前下片两侧分别有两条背带,背带在前下片的底边线处通过磁性扣固定,前上片和前下片在A1B1处通过拉链连接,将开式拉链的另一边分别装在前肩线D1E1、F1G1,前侧缝线A1C1、B1H1及前片底边线M1N1处,形成该专利技术的前片。步骤2:将后肩线DE与前肩线D1E1、后肩线FG与前肩线F1G1通过拉链连接形成肩缝,后侧缝线AC与前侧缝线A1C1、后侧缝线BH与前侧缝线B1H1通过拉链连接形成上段侧缝。后袖中线KD与前袖中线K1D1、后袖中线GP与前袖中线G1P1缝合形成袖中缝,后袖底线LC与前袖底线L1C1、后袖底线HQ与前袖底线H1Q1缝合形成袖底缝,后侧缝线AM与前侧缝线A1M1、后侧缝线BN与前侧缝线B1N1缝合形成下段侧缝,最后形成野营服装。步骤3:将该服装的肩缝、后袖笼缝、上段侧缝拉链拉开,使前上片连同袖片与后片分离,将前后片底边线MN拉链拉合进行连接,将前上片连同袖片从AB处向下折叠塞进,再把后上片反过来作为包盖,将两条背带下端磁性扣打开向上进行翻转,通过磁性扣连接形成提包的背带,最后形成提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芝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