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245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包括:处理主体:处理腔,设置于处理主体内;处理剂储存腔,设置于处理主体内且位于处理腔的上方;固定螺杆,设置于处理腔内;自转螺套,与固定螺杆螺纹连接,上端延伸至处理剂储存腔内;搅拌杆,均匀固定于自转螺套上;移动板,与自转螺套转动连接;堵塞件,固定于自转螺套上,嵌套于处理腔、处理剂储存腔的连接处;自动排水机构,设置于处理主体内且位于处理腔的下方,用于自动排水;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用于驱动移动板往复移动;所述处理剂储存腔设置有供自转螺套穿过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处理,尤其涉及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六价铬化合物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已被研究证实的“三致”污染物,它在土壤和地下水中主要以cro42-和hcro-等形式存在,可溶性强,易迁移,被定为环境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现有技术中对六价铬污染的水源处理,一般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处理,但是存在缺陷,存在混合不均匀的缺点。

3、因此,如何提供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包括:

3、处理主体:

4、处理腔,所述处理腔设置于处理主体内;

5、处理剂储存腔,所述处理剂储存腔设置于处理主体内且位于处理腔的上方;

6、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固定于处理腔内;

7、自转螺套,所述自转螺套与固定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自转螺套的上端延伸至处理剂储存腔内;

8、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均匀固定于自转螺套上;

9、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自转螺套转动连接;

10、堵塞件,所述堵塞件固定于自转螺套上,所述堵塞件嵌套于处理腔、处理剂储存腔的连接处;

11、自动排水机构,所述自动排水机构设置于处理主体内且位于处理腔的下方,所述自动排水机构用于自动排水;

12、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用于驱动移动板往复移动;

13、所述处理剂储存腔设置有供自转螺套穿过的通孔。

14、优选地,所述堵塞件的外径由处理剂储存腔朝向处理腔的方向逐渐增大。

15、优选地,所述动力模块包括:

16、往复驱动机构,所述往复驱动机构设置于处理主体内且位于处理腔的一侧,所述往复驱动机构用于将污水输送到移动板上方的处理腔内;

17、弹性支撑机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安装于处理腔内壁上,用于对移动板弹性支撑。

18、优选地,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

19、圆柱腔,所述圆柱腔设置于处理主体内且位于处理腔的一侧,所述圆柱腔与处理腔连通;

20、弧形过滤板,所述弧形过滤板安装于圆柱腔与处理腔的连通处;

21、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圆柱腔连通,所述进水管道位于圆柱腔轴心与弧形过滤板之间位置的上方;

22、杂质储存腔,所述杂质储存腔与圆柱腔连通,所述杂质储存腔位于圆柱腔的下方;

23、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于圆柱腔的轴心处;

24、分水板,所述分水板均匀固定于第一转轴上,所述分水板与圆柱腔的内壁贴合滑动。

25、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

2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处理腔的内壁上;

27、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的一端与移动板固定链接,所述引导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板滑动连接;

28、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引导杆上,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移动板和支撑板之间;

29、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于引导杆贯穿支撑板的一端;

30、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支撑板上并与移动板相对。

31、优选地,所述移动板与弧形过滤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敲击弧形过滤板的敲击组件,所述敲击组件包括:

32、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移动板上;

33、敲击杆,所述敲击杆均匀固定于安装架上,每个所述敲击杆上端与弧形过滤板之间的最短距离相同。

34、优选地,所述杂质储存腔内设置有用于排杂的卸杂机构,所述卸杂机构包括:

35、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杂质储存腔转动连接;

36、v形翻转座,所述v形翻转座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v形翻转座包括与处理主体滑动连接的卸杂面以及位于杂质储存腔底部的第二转轴;

37、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用于驱动v形翻转座翻转。

38、优选地,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39、升降件,所述处理主体设置有用于容纳升降件的容纳腔;

40、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升降件输出端固定连接;

41、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两端分别通过铰接架与连接块、v形翻转座转动连接。

42、优选地,所述自动排水机构包括:

43、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位于处理腔的下方;

44、通水槽,所述通水槽用于连接处理腔、储水腔;

45、堵塞座,所述堵塞座嵌套于通水槽内;

46、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储水腔内壁上并与堵塞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端面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堵塞座内壁固定连接;

47、梯形连接杆,所述梯形连接杆与堵塞座固定连接,所述梯形连接杆位于自转螺套端面下方的处理腔内。

4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9、s1、通过将污水分段式输送到处理腔内,动力模块移动板向下移动,移动板带动自转螺套向下移动,自转螺套沿着固定螺杆自转并带动搅拌杆旋转;

50、s2、通过自转螺套带动堵塞件移动,堵塞件远离处理剂储存腔并进入到处理腔内,处理剂储存腔的处理液通过自转螺套与通孔之间的缝隙流入处理腔内;

51、s3、通过移动板移动至预定位置,从而驱动自动排水机构自动排放处理腔内的水;

52、s4,通过动力模块驱动移动板向上移动。

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处理主体、处理腔、处理剂储存腔、固定螺杆、自转螺套、搅拌杆、移动板、堵塞件、自动排水机构和动力模块,当使用时,通过将污水分段式输送到处理腔内,并同时通过动力模块驱动移动板上下往复移动,当移动板向下移动时,移动板带动自转螺套移动,自转螺套带动搅拌杆沿着固定螺杆移动,由于螺纹特性,从而驱动其自转,自转螺套带动搅拌杆旋转,而在自转螺套移动的同时,自转螺套带动堵塞件移动,堵塞件远离处理剂储存腔并进入到处理腔内,此时处理剂储存腔的处理液通过自转螺套与通孔之间的缝隙流入,从而使得自转螺套带动搅拌杆旋转,混合该部分处理液与带六价铬的污水,当移动板带动自转螺套移动至预定位置后,此时自动排水机构自动排水,从而排空处理腔内的混合水,当移动板带动自转螺套线上移动后,自动排水机构复位,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将带有六价铬的水质处理干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件的外径由处理剂储存腔朝向处理腔的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与弧形过滤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敲击弧形过滤板的敲击组件,所述敲击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储存腔内设置有用于排杂的卸杂机构,所述卸杂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水机构包括:

>10.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件的外径由处理剂储存腔朝向处理腔的方向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机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六价铬污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琦徐超李泰平樊强马志帅詹亚查君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东新建邦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