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2180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所述换热器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用于制冷剂的流入,所述出液端用于制冷剂的流出;换热管段,所述换热管段设置于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之间;所述换热管段具有相连的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的重叠面积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上,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上,能够利用两侧的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之间的配合,以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温差,从而实现均匀换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机柜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空调末端的布置越来越靠近服务器机柜,以提升换热效果。背板风墙作为一种传统背板的末端改进方案:将背板从机柜后门取下并集中放置于一列机柜的对面,共用换热通道,这不仅降低了维护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单末端故障后机柜散热的可靠性,成为一种新的近机柜末端方案而广被客户青睐。

2、在现有的背板风墙结构中,通常液态制冷剂从换热器底部进入,经过热空气蒸发,依次经过过冷区、较凉两相区和过热区,直至变为高温气态,导致换热器不同区域的换热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换热系统的新技术方案。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3、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用于制冷剂的流入,所述出液端用于制冷剂的流出;

4、换热管段,所述换热管段设置于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之间,所述换热管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进液端相连,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出液端相连;

5、所述换热管段具有相连的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的重叠面积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上,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上。

6、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完全重叠,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上均具有制冷剂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

7、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区靠近热源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区远离热源设置。

8、可选地,所述换热管段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的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同,所述第一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一管段上,所述第二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二管段上。

9、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区覆盖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换热区覆盖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的重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10、可选地,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

11、可选地,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

12、可选地,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管段远离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的高度相等。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风扇和上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区靠近所述风扇的出风口设置。

14、可选地,所述换热系统为背板风墙。

15、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换热管段具有相连的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的重叠面积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区上,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区上,能够利用两侧的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之间的配合,以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温差,从而实现均匀换热的效果。

16、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完全重叠,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上均具有制冷剂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靠近热源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区远离热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段(3)包括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第二管段(32)之间的第三管段(33),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第三管段(3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管段(32)和所述第三管段(3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同,所述第一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一管段(31)上,所述第二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二管段(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覆盖所述第一管段(31),所述第二换热区覆盖所述第二管段(32),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第二管段(32)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第二管段(32)的重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管段(31)远离所述第三管段(33)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管段(32)远离所述第三管段(33)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管段(31)远离所述第三管段(33)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管段(32)远离所述第三管段(33)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管段(31)远离所述第三管段(33)的一端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管段(32)远离所述第三管段(33)的一端的高度相等。

9.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200)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所述第一换热区靠近所述风扇(200)的出风口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为背板风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完全重叠,所述第一换热区和所述第二换热区上均具有制冷剂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靠近热源设置,所述第二换热区远离热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段(3)包括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第二管段(32)之间的第三管段(33),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第三管段(3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管段(32)和所述第三管段(3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同,所述第一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一管段(31)上,所述第二换热区位于所述第二管段(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区覆盖所述第一管段(31),所述第二换热区覆盖所述第二管段(32),所述第一管段(31)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华王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